DC娱乐网

逃不掉了!38万亿债务炸雷,美联储连夜急刹车,中国成最大赢家?

10月29日,美联储突然宣布降息25个基点,把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降到3.75%到4.00%,这次操作完全没有预警,市场
10月29日,美联储突然宣布降息25个基点,把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降到3.75%到4.00%,这次操作完全没有预警,市场一片错愕。

但更让人吃惊的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同时宣布,从2022年6月开始执行、累计收紧超2万亿美元资产的量化紧缩政策,将在12月1日提前结束。

换句话说,美国的“收钱周期”戛然而止,开始重新“放水”,表面上,这像是一场“救市”行动,实际上却暴露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美国财政已经撑不住了...

美国经济踩下“急刹车”

最新数据显示,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已突破38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28%,这表明美国的债务规模太大,连利息都快还不起。

也就是说,美国欠的钱比全国一年的经济产出还多,更夸张的是,仅过去两个月,就新增了1万亿美元债务,平均每天多出160亿美元。

与此同时,华盛顿的政治系统几乎陷入瘫痪,10月1日起,美国联邦政府部分停摆,几十万名联邦雇员不是被迫无薪上班,就是直接被迫休假。

尤其是国家核安全管理局也被波及,部分负责核武安全的人员在10月20日后被迫离岗,这对国家安全来说是严重警讯。

部分部门连最基本的运转都难以维持,而政府停摆带来的冲击不只是政治混乱,更直接影响到普通民众的生活。

美国的“补充营养援助计划”原本要为约4200万人提供食物补助,但数百万人的该福利早已经因“余额不足”而失效。

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排队领取免费食物,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这次政府停摆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70亿到140亿美元之间。

更糟糕的是,美国的国际信用也在持续下滑,评级机构穆迪早在5月就下调了美国的信用等级,从最高的Aaa降为Aa1。

而就在10月底,欧洲主要评级机构也下调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A-”。

这意味着,全世界投资者不再把美国国债视为“最安全的资产”,过去几十年里,美国靠信誉支撑的金融体系,正在慢慢失去光泽。

全球资本重新洗牌

鲍威尔清楚,再继续紧缩下去,金融系统就会被彻底抽干,早在10月15日,他就承认市场流动性正在快速收紧。

此后公布的数据更直接,银行紧急融资工具的使用量暴增,重新回到了疫情时期的高位,这说明市场资金链已经绷到极限。

鲍威尔并不是没见过这种情况,2019年,美联储因为缩表太快,引爆了一场流动性危机,当时短期利率飙升,银行间市场几乎冻结。

那次教训让鲍威尔至今心有余悸,这次他不敢再重蹈覆辙,于是果断“踩刹车”,一次性宣布降息25个基点,并提前结束资产负债表的缩减计划。

表面看是稳预期,实际上是避免金融系统出事,不过,这并不是在救经济,而是被财政问题拖下水。

美国政府现在连利息都快付不出来了,今年国债利息支出预计高达1.4万亿美元,占联邦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而政府支出中,超过70%是动不得的硬项目:社会保障、医保、国债利息,这些钱一分都省不掉,财政空间几乎被锁死。

更雪上加霜的是,今年的延税政策让财政收入又少了约2200亿美元,收入减少、支出增加,美国财政陷入“越借越多、越还越穷”的循环。

所以说,美联储降息,看似在刺激经济,其实是为了让政府的借钱成本更低,好让债务还能勉强续命。

问题是这样的操作等于让美联储放弃独立性,它原本该是控制通胀、维持币值稳定的机构,现在却成了财政部的“救火队”。

一旦货币政策被财政绑架,市场对美联储的信任度就会崩塌,投资者看到的是一个被债务拖着走的央行,而不是能独立判断的监管者。

结果,降息消息并没有让市场安心,股市短暂反弹后又开始震荡,债市反而出现恐慌。

资本担心,美联储可能已经走到最后底线,再也没有后手可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发出警告:如果美国债务问题继续恶化,全球金融系统可能面临新一轮危机。

为此,就在美国忙着印钱应急的时候,全球资本的方向却悄悄变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资金开始撤出美元资产,转向风险更低、政策更稳的市场。

而中国则走入了不少人的心,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上半年,外资净流入中国股市和基金的金额达到101亿美元,结束了过去两年的净流出。

到了9月,当月的外资流入额高达46亿美元,创下近一年来新高,9月到10月中旬短短一个多月里,254家外资机构对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648次密集调研。

从这些行为就能看出来,国际资本正在重新研究中国市场,想要加码布局,原因也很简单——中美差距太明显。

美国经济政策摇摆不定,债务问题越滚越大,而中国这边,金融政策稳、节奏清、方向明,10月20日,央行宣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利率继续保持不变:一年期3%,五年期3.5%。

在这之前,10月9日央行通过3个月期逆回购向市场注入1.1万亿元资金,既保证流动性,又防止市场过热或断流。

这种“稳中有动”的做法,让外资看到了确定性,他们更愿意把钱放到一个政策透明、节奏可控的市场里,而不是去赌美国那种忽紧忽松的政策变化。

事实上,美国的问题根子不在经济增长,而在财政结构,强制性支出已经占到财政总额的七成以上,留给政府操作的空间非常有限。

无论怎么调整利率,财政黑洞都无法弥补,长期看,这种结构性失衡会不断削弱美元的信用。

全球资本的逻辑也在变,过去几十年,美元是全球唯一的金融锚,大家的钱都绕着美国转;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寻找第二个、第三个安全支点。

金融格局正在从“美元独大”走向“多极分散”,未来能吸引资本的,不是那些靠印钞维持繁荣的国家,而是能提供稳定、透明、可预期政策环境的经济体。

从目前的趋势看,国际资金已经在重新下注,而中国,正逐渐成为新的资本避风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