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23天就退休安享晚年,他却把生命最后的力量化作一次托举,永远留在了呼和浩特的小黑河里。 看到60岁黄启东老人的故事时,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位国航内蒙古公司的值班经理,在救起落水父子后静静沉入水中,再也等不到10月25日的退休仪式了。
事情发生在10月2日,一个6岁男孩在小黑河边玩耍时落水。不会游泳的父亲情急之下跳河救人,结果双双陷入危险。路过的黄启东老人毫不犹豫地跃入河中,先后将孩子和父亲推向岸边。目击者回忆,救完第二个人后,老人明显体力不支,在河面上晃动了两下就再没上来。获救父子如今带着愧疚与感激登门致谢,而黄启东的儿子刚刚组建新家庭,却永远失去了父亲。
网友“北方的狼”说:“看到老人还有23天退休,眼眶就热了。他本可以安享晚年,却在最后时刻选择了燃烧自己。”这样的评论获得三千多点赞。确实,当我们习惯计算得失时,总有人用生命诠释无私。呼和浩特市政法委送去1万元见义勇为慰问金,但多少钱能衡量一个生命的价值?
让我深思的是另一个网友的留言:“敬佩英雄,但真希望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大家能先找根棍子或喊人帮忙,别让好人冒险。”这话听着冷静,却点出关键——见义勇为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青岛“巧克力大爷”的团队救援之所以成功,正因为他们形成了科学的救援流程。我们歌颂奋不顾身,更该倡导“见义智为”。
这件事最让人揪心的是,如果父亲看紧孩子,如果岸边有救生设施,如果更多人掌握救援知识……可惜没有如果。黄启东老人用生命完成了最后一次值班,他的勇敢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如潮敬意。但我在想:除了感动,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当下一个危急时刻来临,我们是否能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有效施救?这位老人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泪水和鲜花,更是一道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