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老红军将领逼婚不成,枪杀漂亮女学生,毛主席扼腕叹息:处以极刑

一声枪响,结束了一个能歌善舞、活泼可爱的花季少女!——引严格而规范的纪律和法律,自古以来都是成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

一声枪响,结束了一个能歌善舞、活泼可爱的花季少女!

——引

严格而规范的纪律和法律,自古以来都是成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与其一开始就制定下了严格的法纪是分不开的。

因此,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过程中,另外一个组织也伴随着成长起来,那就是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这个组织的前身最开始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办事处司法部,它创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红军组织内部的司法建设,加强干部纪律、并且对犯错误的干部进行审查、审判等。

正因为党组织对这个机构格外重视,所以先后担任过这个机构的负责人,都是举足轻重的党的领导人,尤其是在延安时期,担任过该机构的领导人包括谢觉哉(长征四老之一,中国司法制度奠基者之一)、董必武(建国后曾担任副总理、政协副主席、最高院院长等职)、雷经天(出身黄埔,曾担任广西省政府副主席等职)、李木庵(建国后担任中国司法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等。

在1937年7月后的一段时间内,雷经天被组织任命为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在他担任院长期间,曾经遇到过一件非常重大的案件,震惊了组织,惊动了毛主席,甚至没有毛主席的批复定音,这件案子都没法结案。

这个案件的主人公叫黄克功。

这么说吧,及至延安时期,黄克功已经是一名资历颇深的老红军将领了,要知道在经历了长征之后,红军队伍损失极大,尤其是能够领兵作战的久经考验的红军将领,更是非常宝贵的革命资源,像黄克功这样年轻、能干的红军将领,更是组织的重点培养对象。

我们先大略看一下他的履历,其实还是蛮令人惊叹的。

1911年出生的黄克功,在1927年就参加了革命,那时候他16岁。

这位出身于江西南康的少年人,在三年后,即193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队伍的一员。

因为他表现积极、成绩突出,先后担任过班长、排长、连长、营政治教导员、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团政委等职。同时,虽然他的生命很短暂,但是却参与和见证了中国红军最简单的两个时期,一个是井冈山建立时期,一个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当然,我们也知道,不管任何时候,这成绩都是拼杀出来的。尤其是在当时条件那么艰苦的状况下,黄克功的表现还是不俗的,在苏区反围剿的多次战斗中,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后来在四渡赤水之二渡赤水之战中,以及在娄关山战役中,充分发挥和表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指挥才干,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成为组织极其看重的年轻干部人才。

但是,这颗冉冉升起的红星闪烁的青年俊才,最后却因为一段感情的处理不当在延安期间如流星坠落了。

长征后,在延安期间,党组织对到达延安的红军队伍进行了重新组织和改编,以便队伍休整和迎接新的挑战。在此期间,作为将领的黄克功接受组织的重新安排,先是在红军大学深造,接着被组织任命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二期和三期的大队长。

当时,取得长征胜利的红军组织,成了中国人民心中救亡的希望,尤其是那些青年学子们,更是纷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这些心怀革命救亡火种的学子中,其中有一个来自山西的年轻女学生走进入了黄克功的视野和情感世界。

她叫刘茜,原名董秋月。这个刘茜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学子,家庭背景还是很值得一说的。她的祖父叫董崇仁,据说早年入清廷,和袁世凯是拜把子兄弟,袁世凯当权的时候,阎锡山为了确保自己在山西的统治,便请董崇仁担任晋南镇守使,手握整个山西半壁江山的军权。

虽然后来,袁世凯死后,阎锡山卸磨杀驴,罢免了董崇仁,但是董家的社会地位和声望,还是不容小觑的。毕竟除了刘茜的祖父,刘茜的外祖父那一枝也很厉害,她的外祖父是前清进士出身,后来先后担任河北高河县令、天津烟酒税务局局长、山西省烟酒税务局局长及山西省建设厅厅长等职。

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成长的刘茜,自然是物质不缺,见多识广。尤其是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刘茜在爱国浪潮的滋养中,不但成了一名爱国学子,而且成了太原爱国学子们的代表人物,后来她冲破敌人防线,不顾一切阻挠来到了红色圣地延安,成为抗大第十五期学员,后入陕北公学。

经过进步思想的熏陶,刘茜没有一点大小姐作风,而且表现突出,学习努力,成绩优异,于是很快就进入了时任抗大第十五期队长黄克功的视野,当时黄克功也才26岁,正是热情洋溢的年纪。而刘茜呢,虽然不到二十岁,但是对黄克功年纪轻轻就有着如此经历的“老红军”那是非常崇拜。

于是,两人在这样的前提下,就相识、相恋了。

可是我们都知道,这世上最玄妙的东西就是爱情。

爱情玄妙,容易让人头脑发昏,但是这玄妙的东西,也容易让人丧失理智。

在确定了恋爱关系之后,随着交流和了解的逐步深入,黄克功和刘茜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了出来。原因是两人的性格存在落差,黄克功出身农家,生活讲究艰苦朴素,做事原则是一板一眼,加上经历了井冈山和长征的磨练,身上的工农干部作风也非常明显,凡事讲原则。此外黄克功不太懂得生活的情调。

但是,刘茜呢,她出身富贵,是一个花季少女,她对自己的未来伴侣有着自己的幻想,那就是有知识有风度、儒雅幽默,在她需要撒娇和浪漫的时候,另一半能够提供给她。说实话,无论历史如何延展,男人和女人在感情上的某种需求,似乎从未变过。而这是黄克功无法提供的情感价值。

此外,黄克功和刘茜之间还有两个巨大的矛盾点。

其一那就是黄克功在刚认识刘茜不久,就提出结婚的诉求。对于黄克功来说,也许是正常的,在老早的农村,两个人见一面就算是把婚事定下来了。但这对于刘茜来说太突兀了,才认识就结婚,她接受不了。并且,这还让刘茜心理上有了一种无形的压迫感和阴影。

其二是黄克功的思想是保守的,他认为作为一个传统男人,爱刘茜的最好方式,就是尽可能在物质上支援她。这可能和出身有关,对于一个自小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吃饱穿暖是人生终极目标的农村青年来说,给与对方物质,便是自己最大的慷慨。

但刘茜拒绝了,原因很简单,他们的付出和诉求点,不在一个频道。刘茜恰恰自小生活在一个不缺物质的家庭中,她缺的是精神的满足,因此她更渴望伴侣能在精神和思想上,能够与自己产生共振,并引领自己进步。而这是黄克功给不了的。

因此,他们之间的问题,必然无法调和。

伴随着恋爱短暂的开始和交往中矛盾的升级,刘茜留在陕北公学,黄克功去抗大担任十六期大队长。

原本感情就有问题,如今两人因距离原因,那时候也没有手机,加上学习工作繁忙,被迫联系渐少,导致感情更加渐远。此外,刘茜的性格活泼,热情洋溢,能歌善舞,和学校的其他男生关系处得非常好,甚至有传言说刘茜喜欢上了另一个男生。

这事儿传到黄克功的耳朵里,那简直是要崩溃了。

黄克功属于非常传统的男子,虽然接受了革命思想的洗礼,但是在婚恋观念方面,他还是比较保守。原本恋爱自由,能处得来则处,不能处得来则分开,其实当时思想自由的延安,这是很正常的。但这在黄克功看来,却上升到了人生的另一个临界点,因为在他看来,失恋不单单是感情的挫折,而是人生莫大之耻辱!

感情问题,一旦上纲上线到涉及尊严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实际上,此时刘茜已经给黄克功写信表达了结束交往的态度,并且拒绝了黄克功赠给她的钱物,而且还退还了之前赠送的物品。

但是,这让黄克功陷入更加痛苦的状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决定去找刘茜。1937年10月7日傍晚,黄克功收拾一番,身配手枪,约了一个抗大训练部的同事王志勇,陪他一起来到陕北公学找刘茜。一开始他们一起来到河边散步,但是后来因天晚,王志勇等提前离开。最后,只剩下黄克功和刘茜。

这时,黄克功再次提出要与刘茜公开结婚的愿望。但是,刘茜果断拒绝了黄克功,这让黄克功非常难受,以至于丧失了理智,他拔出了手枪。

当然,他拔出手枪,只是为了威胁刘茜,让她答应与自己结婚。但是,刘茜却没有被手枪吓倒,反而再次果断拒绝了黄克功。这彻底让黄克功失去了理智的底线,脑子一热,竟然扣动了扳机。

砰一声枪响!

刘茜倒在了河边,但是因为击中的不是要害部位,刘茜还没有死。

她开始呼救!

可是,失去理智的黄克功,又对着刘茜的头部开了一枪。

这一次,刘茜的生命彻底终止了。

黄克功见杀了人,心里有点慌,急慌慌离开了现场。

第二天有人在河边发现了刘茜的尸体,立即报给了陕北公学。刘茜的同学董铁凤立即报给抗大,抗大见出了人命,赶紧报给边区司令部,接着受组织委派,抗大、边区高等法院及边区保卫处等都介入了此案,并对现场、包括尸体进行了全面勘查。最后锁定黄克功。

而此时,黄克功已经把那夜出去穿的衣服和枪支,都进行了处理。抗大政治部认为黄克功有故意消除证据的嫌疑,立即将其拘捕。一开始,黄克功不承认是自己杀了刘茜,但是最后在如山的铁证面前,彻底崩溃认罪。

此案一出,震动延安。

但是,如何定罪处理,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一方认为应该从宽处理,毕竟黄克功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从井冈山、从长征走过来的青年将领,那是入了人才库的老红军、老革命。当时,培养人才不容易,杀之可惜,应该令其将功折罪。

但是另一方认为杀了人却不能公正判决处理,以后就没办法服众,就会失去人心。因此支持公正判决、立即枪决、以正纲纪、以收人心。

黄克功自己还给毛主席写了一封申辩信,表达自己的后悔等。

但是如何判决处理,确实比较棘手,雷经天等最后把案件的情况报送到毛主席那里,请主席批示。

毛主席看过之后,虽然扼腕叹息,但经过反复慎重考虑后,还是在10月10日复信作出了重要的批示批复。

在给雷经天的批复信中写道:

“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中央与军委便不得不根据他的罪恶行为,根据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极刑······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红军指战员,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鉴。”

1937年10月11日,在陕北公学的操场上举行了公审大会,黄克功被枪决。

三个月后,毛泽东谈及黄克功一案,专门说道:

“这叫做否定之否定。黄克功一粒子弹,否定了刘茜,违反了政策,破坏了群众影响。我们的一粒子弹,又否定了黄克功,坚持了政策,挽回了群众影响,而且使得群众更拥护我们了。”

黄克功案件,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在2014年12月4日,这是第一个国家宪法日,黄克功事件被拍成了一个警示片,叫《黄克功案件》,该片继续传达了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共产党从没有特殊党员,谁犯罪都要伏法;反对特权思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