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季华园的雨丝尚未停歇,“舒适空间・自在驾驭”极狐T1对比试驾会已在湿滑赛道上落下帷幕。这场被雨水“加码”的测试,让极狐T1、吉利星愿、比亚迪海豚的真实实力暴露无遗:极狐T1凭湿滑模式与安全架构稳占上风,星愿的后驱操控展现独特优势,海豚则延续了续航扎实的口碑——三车对决的胜负,早已写在每一段积水的赛道上。
场地试驾:四关试炼验真金
一、直线加速:湿滑路面的动力博弈
雨水让直线加速成为“动力控制术”的较量。极狐T1开启湿滑路面模式后,70kW永磁同步电机的动力输出被智能限制,好在0-50km/h的加速爆发力未打折扣,同时又彻底避免了车轮打滑,电门踏板行程与扭矩输出的匹配度堪称同级标杆,低速跟车时无需频繁调整踏板深度。
吉利星愿的后置后驱架构在此环节展现优势,85kW电机推动车身起步轻快,但动力响应存在0.2秒左右延迟。比亚迪海豚则暴露了短板:原厂搭载的佳通/朝阳轮胎在积水路面抓地力不足,车速超40km/h时出现轻微打滑,需收油门修正方向。
二、制动与减震:安全与舒适的平衡术
紧急制动测试中,极狐T1的极光电池安全架构发挥了关键作用。车身关键结构采用1500MPa高强度钢,应用比例达65%,有效抑制了制动点头;配合博世iBooster电子助力系统,100-0km/h制动距离稳定在38米内,且踏板脚感线性,ABS介入无突兀感。连续过减速带时,麦格纳调校的扭力梁后悬展现功底,高频震动被有效过滤,仅保留清晰路感。
吉利星愿的多连杆独立后悬舒适性突出,过减速带时车身余震更少,但制动距离38.2米略逊于极狐。比亚迪海豚的制动表现中规中矩,只是后悬对颠簸的过滤不够彻底,后排乘客能感受到明显震动,且部分低配车型后排未配备出风口,在雨天闭窗行驶时略显局促。
三、8字绕桩:轴距与操控的博弈
2770mm超长轴距的极狐T1在此环节上演“反差戏”:转向虚位控制在3°以内,指向精准度堪比紧凑型车,5.2米的转弯半径让连续转向时车身跟随性极佳。湿滑路面模式下,动力输出与ESP系统联动,车身侧倾角度仅13°,轮胎抓地力始终在线。
吉利星愿凭借4.95米最小转弯半径占据灵活优势,后置后驱带来的循迹性让绕桩动作更流畅。比亚迪海豚的转向手感轻盈,但高速绕桩时指向精准度下降,车身侧倾14.2°,轮胎打滑迹象较前两者更明显。
四、直角弯:稳定系统的智慧较量
直角弯考验着车辆的动态修正能力。极狐T1的ESP介入时机堪称“教科书级”——在车轮即将突破抓地力时精准介入,既不影响驾驶乐趣,又能瞬间拉正车身;这与其181mm的离地间隙带来的通过性优势形成互补,过弯时无需担心底盘剐蹭。
吉利星愿的稳定系统介入稍显保守,过弯时动力输出被提前限制,但后驱架构仍保证了车身姿态的可控性。比亚迪海豚则胜在转向轻盈,适合新手操作。
核心竞争力解析:极狐T1的突围逻辑
1.空间越级:2770mm轴距的实用主义
极狐T1的轴距比星愿多出120mm(星愿轴距2650mm),后排膝部空间达两拳半,纯平地板让三人同行无压力。459L常规后备箱可容纳28寸行李箱与婴儿车,拓展后1352L的容积更是碾压同级,配合74L下沉式储物格,彻底打破“小车装不下”的偏见。
2.安全硬核:十亿分之一的品质承诺
极光电池通过350mm深水刮底、300kN挤压等极端测试,缺陷率仅PPB级(十亿分之一),比行业常规PPM级(百万分之一)标准严苛1000倍。车身关键结构高强度钢占比65%,车顶可承受4.5吨压力,雨天行驶时的安全感源自实打实的结构优势。
3.场景适配:从通勤到露营的全覆盖
3.3kW对外放电功能让露营供电成为可能,百公里电耗低至11.2kWh,按民用电价0.56元/度计算,每公里使用成本约0.06元。湿滑路面模式与181mm离地间隙的组合,使其既能应对城市雨天通勤,也能满足周末郊游的轻度非铺装需求。
结尾:极狐T1的越级价值终章
从季华园雨幕中的实地试炼到日常用车场景的全面适配,极狐T1以多维度的硬核优势,重新定义了10万级纯电车型的价值基准。安全层面,其极光电池PPB级(十亿分之一)的缺陷率标准、1500MPa高强度钢构建的车身框架(关键结构占比65%),搭配38米内的百公里制动距离,为雨天行车与日常通勤筑牢了“安全护城河”。
驾驶体验上,实现了“大轴距”与“灵活操控”的平衡;而3.3kW对外放电功能、11.2kWh百公里电耗(每公里约0.06元)与181mm离地间隙的组合,更让其跳出“城市代步”的单一属性,既能满足低成本通勤,也能支撑周末露营、轻度郊游等多元场景。
对于追求“安全不妥协、空间够实用、场景全覆盖”的消费者而言,极狐T1在6.28-8.78万的售价区间内(官方指导价),无疑是一款兼具性价比与综合实力的优选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