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55年解放军授衔时,袁也烈被授予少将,他的警卫班长却是大将

1955年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毛主席说了一句很有预见的话:“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毛主席的这句话说得不乏讽喻,

1955年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毛主席说了一句很有预见的话:“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

毛主席的这句话说得不乏讽喻,说出了当时评定军衔的难度。其中,有一位开国将军,他曾经的警卫员被授予大将,而自己却仅仅是少将。

1955年9月,解放军开始授衔,毛主席将元帅军衔分别授予了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的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

这10位开国元勋,被称为“十大元帅”。

随后,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人被授予大将军衔。他们被称为“十大大将”。

之后,解放军又先后举行了上将、中将和少将的授衔仪式。其中,有一位将军被授予少将军衔,他就是袁也烈将军。

很少有人知道,在革命历史上,袁也烈少将有位部下被授予了大将军衔。他,就是粟裕大将。

1899年10月19日,袁也烈出生在湖南省武冈州(今洞口县金田乡袁家垅),原名炎烈,字树成,曾用名振武、王国栋。

1921年8月,袁也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也就是毛主席曾经就读的学校。

在校期间,袁也烈曾聆听过毛主席关于《共产党宣言》的革命演讲,接受了进步思想。也就是说,毛主席就是他的革命启蒙人。

1924年7月,袁也烈考入桂林军官学校,学习了军事。

黄埔军校成立后,袁也烈投奔了黄埔军校,在黄埔军校担任了政治部秘书股干事。

1925年7月,在聂荣臻、杨期纲的介绍下,袁也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1月,在周恩来的亲自谋划下,一支以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为基础、黄埔军校部分学员为骨干的部队,在广东肇庆成立。

部队成立后,其番号暂定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2师第34团,叶挺担任了团长,并设立了党支部。

由于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2师第34团设立了党支部,因此,该团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部队。

此时,袁也烈也被调到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2师第34团任职,担任了该团第6连连长。

可以看出,袁也烈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有着很老的资格。

1926年1月,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2师第34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直属独立团,全团共2100余人,设3个营及2个直辖队。

5月,作为北伐先遣队,叶挺独立团率先出征,袁也烈也随团出师。

很快,叶挺独立团便深入湖南,先后参加了攻占攸县、醴陵、平江等战斗,取得了胜利,为北伐各军进入湖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汀泗桥、贺胜桥、围攻武昌城等著名战斗中,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所向披靡,创造了北伐战争史上最为辉煌的战绩,赢得了“铁军”的美誉。

期间,袁也烈屡立战功,并在攻克武昌后,调任该军24师72团3营,担任了营长。

1927年5月,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袁也烈列席了闭幕式。

同年6月,粟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编入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24师教导队,师长就是叶挺。

1927年7月,袁也烈奉命率部由武汉开赴南昌,参加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前,粟裕担任了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不久后,粟裕被派到袁也烈身边,担任警卫班长。此时,粟裕20岁。

那时候,看着年轻机灵的粟裕,袁也烈十分喜欢,经常带着他熟悉阵地、分析战况。

在一次夜间巡查时,袁也烈指着敌军阵地的火力点,告诉粟裕:“打仗不能只靠猛冲,得看明白敌人的软肋在哪儿。”

对于袁也烈的指导,粟裕十分珍惜,也在后来将其当作自己指挥作战的重要思路。

南昌起义时,袁也烈在战斗中总是冲锋在前,年轻的粟裕则是经常跟在他身边保卫,并主动分担战场观察任务,以便给袁也烈在战斗决策时参考。

起义部队失利后,袁也烈回到家乡,与革命战友恢复中共武冈特别支部,领导农民继续进行革命武装斗争,粟裕则在参加了湘南起义后,上了井冈山。

1928年5月,在上级的指派下,袁也烈到国民党军唐青云部,从事兵运工作。

后来,袁也烈离开部队,前往上海,在上海联系上了组织,又在中共中央军委的派遣下,前往广西龙州,参加了邓小平领导的龙州起义。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成立后,袁也烈担任了第1纵队参谋长兼第1营营长。后来,第1纵队编入红七军,袁也烈升任为红七军第20师第59团团长。

1931年2月,袁也烈在广东乳源县梅花村(今乐昌县)遭敌袭击,身负重伤,被送去养伤。

5月,在上海养伤时,袁也烈被英国巡捕逮捕入狱。

在监狱里,袁也烈展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优秀品质,不管敌人如何威逼利诱,他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意志。

1935年10月,袁也烈出狱,并在周小舟的介绍下,在北方局恢复了组织关系。

1936年11月,袁也烈在组织的安排下,前往绥远兴和县,举办抗日游击队干部训练班。

1937年1月,袁也烈被组织调到北平,担任了全国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武装部长,开展对北平各大专院校的学生和进步青年进行抗日救亡教育和游击战术训练的相关工作。

1939年7月,袁也烈被派往山东工作,担任了徐向前任校长的八路军第一纵队军政干部学校的副校长。之后,袁也烈也有担任了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训练部长。

任职期间,袁也烈为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抗日军政干部,在八路军中被誉为“出色教育家”。

1942年3月,袁也烈被调任清河军区参谋长,后有历任了渤海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代司令员。

解放战争期间,袁也烈先后担任过山东解放军第7师师长,渤海纵队司令员,济南警备区副司令员。

1948年11月,袁也烈奉华北野战军指挥部命令,率领渤海纵队参加了粟裕指挥的淮海战役。

对此,袁也烈并没有因为粟裕曾经是自己的警卫班长而摆自己的老资格,而是坚决执行粟裕直接或间接下达的各种作战命令,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949年3月,袁也烈调任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新中国成立后,袁也烈被任命为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华东军区海军,于1949年4月23日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起主要力量为第三野战军所属的部分部队,是在改造的国民党原海军人员和吸收了大量青年知识分子,在国民党起义投诚缴获的舰艇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张爱萍为司令员兼政委。

1951年2月,袁也烈升任为华东海军司令员。任职期间,袁也烈为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做了大量的工作。

1952年11月,根据上级的命令,袁也烈改任政委,由从抗美援朝前线归来的陶勇担任了司令员。

对此,袁也烈没有任何怨言,表示坚决服从上级的命令。

1953年2月,毛主席来到华东海军视察,亲切接见了司令员陶勇和政委袁也烈,并和她们进行了亲切的谈话。

1955年9月23日,国防部发布命令,华东军区海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陶勇为司令员,袁也烈为政委。

之后,解放军开始授衔,华东海军司令员陶勇为中将军衔,而袁也烈仅被授予少将军衔。

此时,袁也烈虽然职务不高,但其资历却不浅。然而,他之所以被授予少将军衔,是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很有可能是在1935年出狱后,主要从事教育、后勤等工作,直接参与一线作战的机会较少。

12月,袁也烈升任为海军副参谋长。后来,袁也烈又兼任了国家水产部副部长。

1976年8月8日,袁也烈在北京含冤逝世,享年77岁。

197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为袁也烈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

对于被授予少将军衔这件事,袁也烈没有因为曾经的警卫班长是大将而难受、流泪,也没有因为现任的司令员是中将而不满,而是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表现出了豁达的态度,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