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时期是我国古代文明史上最为残暴的时期,入侵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给北方人民到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在他们进入中原的同时,也逐渐融入了中原文化,对华夏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五胡乱华是从汉赵皇帝刘渊开始的,自刘渊在中原建国后,开启了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王朝的先例,也让华夏文明走向了新的方向。在整个过程中,刘渊的第四子刘聪可谓是居功至伟。他帮助刘渊打下了大片的疆域,奠定了汉赵的开国之基。登基称帝后,他又再接再厉,攻破了西晋都城洛阳,开启了胡人在黄河以北的统治。

如果说刘渊的崛起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那么刘聪灭亡西晋就是将五胡乱华推上了第一个高潮。他率领的匈奴军队四处征战,乘着西晋陷入八王之乱的局面,占据了大片土地,吸纳了北方少数民族各部加入,最终发展成为西晋王朝的掘墓人。在刘聪的前半生,他可以说是非常英明神武的,时人对他的评价不差于其父刘渊。甚至于很多北方门阀世家都主动结交,这也使其成为汉赵诸王中实力最强的一位,为他后来灭杀刘渊长子刘和称帝奠定了基础。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攻占洛阳灭亡西晋后,刘聪却性情大变,走上了昏君的道路。

刘聪攻占西晋之后,俘虏了晋怀帝司马炽和晋惠帝皇后羊献容。虽然当时晋朝还有江南司马睿、长安司马邺、陇西司马保等几支强军,但已经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无力与汉赵军队对抗,处于事实上的亡国之中。于是汉赵大军趁机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成为北方最大的势力,完成了汉赵开国皇帝刘渊提出的效仿曹操统一北方的初步目标。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刘渊此后却没有继续再接再厉攻打江南,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而是开始了骄奢淫逸的生活。他改革了政务,将国家大权交给儿子刘粲,躲在后宫沉迷于美色之中。

在灭亡了晋朝之后,刘聪任命儿子刘粲为为相国、大单于,总揽军国重事,而他自己则躲入了后宫之中。刘聪长期沉迷于美色,增设了上皇后、左皇后和右皇后及各种嫔妃,形成了“三后并立”的奇葩后宫。除此之外,他还大肆宠信宦官,中常侍王沈、宣怀、俞容等人成为代替他处理政务的人。刘聪基本上不去参加朝会,政务上的事要么让儿子刘粲自决,要么交给几个宠信的宦官。刘聪对宦官们非常信任,以至于在朝廷中开始贬斥忠良,任命奸臣。他听信宦官的谗言,打压朝廷中的反对者,让汉赵朝廷变得乌烟瘴气。

后世历史爱好者谈到刘聪的时候都对他前后不一的性情感到非常不解,也引发了互联网上的各种讨论。在灭亡西晋之前,刘聪称得上是英明神武,甚至被人评价为五胡乱华时期的十大枭雄人物之一。他在率领军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是刘渊建立汉赵的左膀右臂之一。面对新皇帝刘和发起的四王战争,刘聪从容应对,率领军队闯入宫中灭杀刘和,成为第一位政变篡位等级的胡人皇帝。他在对西晋的斗争表现得更是英勇无畏,多次击败晋朝的主力军队,后来更是率军围攻洛阳,一战功成而震动天下。

可一夜之间,本来英明神武野心勃勃的刘聪,却性情大变,以至于成为躲在后宫美人堆里的昏君,让人感到异常惊讶。此后刘聪做的事更是没有了前半生的任何影子,与贪图享乐的昏君无异,谁也想不到他曾经是率领军队纵横沙场的名将。刘聪如此大的变化,引起了后世学者们激烈的讨论。主流的历史观点认为,这是因为刘聪灭亡西晋后沉迷于自己的功绩之中,开始了纵情享乐的生活,然后逐渐被腐蚀的接过。虽然这种说法得到了历朝历代的认同,但其真实表现的确是难以让人相信的,所以引起了各种讨论。

从个人的性情上看,刘聪的这种变化是非常矛盾的。从一个野心勃勃,英明神武的皇帝,突然堕落成了昏君,让人难以置信。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说刘聪被自己的辉煌战绩所迷惑,让自己沉迷于享乐之中,那应该是有个逐渐腐败的过程的。可刘聪突然就改变想法,将朝廷大权完全下放给儿子刘粲,这就非常不符合情理了。一个英明神武的枭雄,让他一夜之间作出这种改变,那必然要有着充足的理由。从各方面的史料分析来看,刘聪突然陷入堕落的昏君状态,很可能与汉赵王朝内部的皇太子之争有关。

刘聪并不是正常继位的皇帝,而是在汉赵的四王之乱中杀了哥哥刘和篡位的。他本来是刘渊的第四子,并没有成为皇帝的资格,所以刘渊临死前将皇位传给了长子刘和。当时刘渊除了传承了皇位以外,还任命了四位宗王,以辅助刘和执政。这四位宗王分别是,楚王刘聪、齐王刘裕、鲁王刘隆、北海王刘乂。这四王之中,以刘聪的势力最大,他领着大司马、大单于,兼任录尚书事的职务,在胡汉分治的汉朝朝廷中总揽胡人事务,地位仅在陈留王、太宰刘欢乐之下。而且这四人都是刘渊的儿子,对皇位最有威胁。

刘和继位后很猜忌几个兄弟,便和国舅宗正呼延攸商量对付刘聪等四王。他们联合了西昌王刘锐、永安王刘安国、侍中刘乘、安邑王刘钦等出兵攻打四王。在这场四王之争中,因为刘聪早有准备,击败了刘锐等人的军队,而且闯入宫中杀死刘和,最终篡夺了汉赵的皇位。政变之后,刘聪推荐北海王刘乂继承皇位,因为刘乂的母亲是刘渊的皇后单氏。但刘乂以自己年幼的理由婉拒了,并且将刘聪推上皇位。刘聪上位后为了报答弟弟,便将刘乂册立为皇太弟。因为刘聪曾与单皇后私通,所以一开始对刘乂还是很照顾的。

随着刘聪和单太后关系的曝光,刘乂对此表示非常不满。单太后也因为儿子的指责郁郁寡欢而死,刘聪和刘乂的关系就变得矛盾重重。同时随着儿子刘粲长大,刘聪也产生了将皇位传给刘粲的想法。但因为刘乂是皇太弟,身边有着很多的支持者,这让刘聪易储的想法得到了很大的阻碍。刘乂是单皇后的儿子,单皇后是汉赵氐族族长的女儿,五胡之一的氐族全力支持刘乂当皇帝。而且刘乂与北方个大门阀家族的关系也很好,在朝廷中有着很多的支持者。不论是胡人还是汉人,刘乂都比刘粲有着更强的势力。

为了扶持儿子刘粲,刘聪将刘粲任命为为相国、大单于,将朝廷大权全权委托给他,于是刘粲成为了事实上的监国。在胡汉分治的汉赵,相国是朝廷第一人,大单于主管胡人事务,同时掌握这两个职务,与皇帝相比就差个名分了。刘粲上位后便开始为废除刘乂作准备,他拉拢了很多胡汉两族的权贵,力争皇太子之位。刘聪躲在后宫看似沉迷美色,实际上在太子之争中各种支持儿子,使得政治斗争更加激烈。刘聪搞三后并立,大肆招揽嫔妃入宫,实际上就是拉拢胡汉各大家族,为儿子在朝廷中站稳脚跟作准备。

当时太傅崔玮、太保许遐本劝说刘乂抢先发动兵变夺权,但刘乂因为妇人之仁而不同意。刘粲却丝毫不客气,先以谋反之名将太傅崔玮、太保许遐下狱处死。然后他又让党羽王平诱骗刘乂穿上甲胄,让靳准、王沈制造动乱的假象。最后刘粲以刘乂作乱之名率军包围东宫,拘捕了东宫的氐、羌酋长十多人,严刑拷问。在这场动乱中大量东宫属官被杀,支持刘乂的胡汉大臣数十人被处死,被坑杀的士卒超过一万五千人。事后刘乂被废为北海王,刘粲如愿以偿的坐上了皇太子之位,继续以相国和大单于的名义总揽朝政。

从各方的文献史料分析,刘聪主动退守后宫,制造沉迷于美色的假象,就是为了给刘粲争夺太子位作准备。一方面他不直接参与皇储之争,避免刺激支持刘乂胡汉权贵势力,减少内部动乱。另一方面暗中支持儿子,即使刘粲夺权失败,他也不会伤到分毫。他本是依靠以单氏为首的胡汉势力起家的,直接出面会造成背后势力的分裂,让儿子出面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不论是增加后宫皇后嫔妃,还是搞宦官专权,都是为了给刘粲揽权的操作。此时的刘聪看是昏庸,其实是深陷政治斗争中,一切都是为了皇位的传承和皇权的争夺。

刘聪前后不一的变化也说明了,在创业的初期封建王朝内部还能够团结一心面对重要的敌人,但敌人被打败后必然进入内部的争权夺利期。西晋灭亡后,汉赵在北方最大的对手被消灭了,自然内部权力争端就起来了。刘聪是被单皇后、刘乂母子支持上位的,但掌权后却不愿继续登基时的承诺,最终陷入了内斗之中。他的变化并不是什么沉迷美色和昏聩无能,而是典型的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之争。用简单的骄奢淫逸来解释刘聪的变化,是对那段历史的不了解,也是完全误导了发生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真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