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如潮水般变迁,哪头在前哪头在后谁也说不准。以往,人们一般采用严苛的教育方式,是为了培养孩子们守规矩、适应社会。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父母们也开始意识到需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所以,现在父母们比较倾向于更宽容开放的教育方式,鼓励小屁孩们独立思考、自主决策。

干涉多了,闹翻了,小屁孩们恨不得把父母嫌恶到骨子里。父母总以自己的经验和观念为准绳,试图操控孩子的每一个决策。他们没完没了地给建议、指导和规定,搞得小屁孩们喘不过气来,感觉自己就像被绑住了一样。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自由探索和独立思考,干涉过多只会剥夺他们发展自主性和创造力的机会。
另一方面,苦难式教育也是我们不爽父母教育方式的一个原因。苦难式教育就是强调通过糟糕遭遇和艰难困苦来获得成长和进步。父母们有时利用各种挫折和惩罚来教育孩子,希望他们能从中吸取教训。然而,这种教育方式往往只是给孩子增添心理病和压力罢了。有些父母可能认为,吃苦就是展示他们勤劳的方式。他们拒绝使用洗衣机,手洗衣物;他们选择烂水果,似乎是为了展现他们勤勉和节俭。而且,他们还要求孩子也手洗衣物,嘲笑使用洗衣机是懒惰,每天吃烂水果也成为了家常便饭。这种以自我感动为基础的教育方式,真的是我们情非得已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每个人对生活追求和价值观的差异。某些父母觉得吃苦是一种美德,是通过辛勤工作和节俭生活表现出自我的价值。他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激发他们努力工作和节俭生活的精神。然而,这种教育方式并不适用于每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追求,享受舒适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其次,父母的教育方式常常受到他们个人经历和价值观的影响。或许他们曾经历过贫困和艰辛,所以更加注重节俭和勤劳。不过,我们应该了解,每个时代和环境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机遇。现在的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洗衣机和新鲜的水果并不是懒惰和浪费,而是与时俱进的生活方式。
最重要的是,教育应该是一种引导和启发,而不是通过自我折磨来让孩子感到内疚。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和价值观,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支持。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和理解,他们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包括勤劳、节俭和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让孩子明白,追求舒适和享受并不意味着懒惰和浪费,而是对自己的关心和尊重。

父母追求吃苦和手洗衣物,选择烂水果,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得不这样做。这些行为可能源于他们的经历和价值观,但不是适用于每个人。教育应该是一种引导和启发,而不是通过自我折磨来控制孩子。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积极和独立的人生观。
这个“咒语”无处可逃,从小到大我们总是听到父母无休止地反复强调这句话…一记“克星”让你左右为难
爸妈总是喜欢用“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让我们觉得他们太过牵制,仿佛对我们的个人权利和决定一概不理会。这样的感受无疑会引起我们蠢蠢欲动,我们会不顾一切地追寻独立,并试图证明自己完全具备自主决策的能力。奈何,爸妈偏偏将这视为挑战他们权威的行为,于是不断加码使用这个“致命咒语”。

“沟通?了解?重要吗?”这个“克星”更令人沮丧,因为它代表了爸妈对我们意见的无视。当我们试图向他们解释自己的想法,或者讲述自己的需求时,他们回应我们的只是一句“都是为了你好”。他们似乎无视我们身为独立个体的感受和意愿,只顾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我们。这种交流方式很难建立起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关系。在我们与老爸、老妈的交流中,玩一点点心理学应该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在这个非常实用的科学里,你可以学到如何察觉他们的心思并且勉强不伤自己的利益。因为我们必须要争取那个所谓的平衡点,是不是?

同时,老爸老妈这边也得清醒一下,咱们这些孩子都都已经成人,应该把我们当做独立的个体。给咱们点自由,尊重我们的意见和需求,多多站在咱们的角度去看问题。就只有在彼此平等和理解的基础上,才可能建立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