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放弃抄底,房产税准备好了...

最近高盛发了篇报告,大意是说:咱们的银行系统非常抗造,即便房价再下跌20%,银行也能撑得住,不会发生系统性金R风险。结合

最近高盛发了篇报告,大意是说:咱们的银行系统非常抗造,即便房价再下跌20%,银行也能撑得住,不会发生系统性金R风险。

结合高盛之前的观点,大致就两层逻辑,一是房价大概率还会继续跌,大约再跌10%,跌到2027年阶段性见底,

第二是中资银行这波能扛得住,不会和欧美的银行一样,在次贷危机中"原地爆炸",

第一层判断并不复杂,因为高盛结合了全球大多国家房产危机周期来看,普遍是跌5-6年,累计下跌30%左右,所以认为中国会在2027左右大概率企稳,

这一块我持保留意见,毕竟日本的案例摆在那,阴跌时间长达二十年,而不同国家之间偏离极大,统一用均值有点绝对,

第二层判断,这是它认为老中和老美当年次贷危机不一样的点,是银行在这场危机中的地位问题,

美国银行是以房产为最终追索权,美国很多购房客是0首付,房价一跌,人就把钥匙扔给银行跑路了,银行手里全是不值钱的烂尾楼。

欧美的逻辑在于,你银行不认真审核客户的还款能力,也得承担一部分责任!

因此最后是以大量金融机构(雷曼银行)牺牲为代价来结束危机,

05-至今 红色房价 蓝色银行指数 数据:wind

如上图,是美国房价与美国银行指数走势的关系,08年次贷危机可以说伤的最惨的就是银行股,

历史上和房价走势几乎同步,但随着老美的清算三部曲:债务违约+资产暴雷+天量放水展开之后,经济迅速开始重启修复,

也就是08年狠狠惩罚了一波高杠杆的金融家们,用他们的愚蠢给市场买单了,在他们爆仓之后,房价也开始下一轮慢牛,而很多银行至今依然没有回到08年时的位置。

但东大的模式下,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风险收益比是不太一样的,

1、高首付:大多人付了首套30%,二套甚至50%-70%的首付款。

2、无限追索:这是最狠的,房子没了债还得背,锚定为人而不是房,也就是没有所谓的债务人破产出清机制。

3、暗兜机制:很多银行虽然纵容房产套走监管资金,但却不用承担责任,反而因为有人兜底,免于破产。

我们都知道资产暴雷,最后一定要有人来买单的,

由于银行的错误决策没有得到惩罚,反而可以继续向债务人追讨债务,即便经营失败也有兜底,

这就导致尾部风险并不由银行来承担,而代价是个人来承接资产暴雷的全部损失,

房价经历大幅下跌,但银行的财报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股价甚至屡创新高,和美国呈截然不同的景象,

17-至今 红色银行指数 黄色房价 数据来源:wind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房价危机下,全民消费抑制的原因,

一方面债务没有出清机制,即便是你房子不要了还给银行,银行拿去卖掉,如果钱不够的话还是得继续追偿,

前几年首付款上车的都已经赔光了,但还得继续给银行还债,这就导致即便普通人投资失败,未来收入也要用来还债,

而我们的房价绑定征信,没有征信的情况,教育、出行都受到影响,所以为了生活,只要不失业,都会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继续还钱,

个人债务无法出清,消费就缺乏动力,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全民收入增长持续承压,消费进一步被遏制,

这就是高盛说“还能跌20%”的底气所在,只要不崩盘,银行就能靠着收钱,活得很滋润,

所以这些年但凡是做多银行股,做空消费股的,都已经原地起飞,

当然,这套逻辑有个死穴,那就是必须得温水煮青蛙,不能热太急,否则青蛙同时跳车,锅就得翻~

也就是绝不能因为流动性枯竭引发“急跌”,

比如海外暴力加息,抽干内地流动性,外汇储备又追不上,

导致房市瞬间崩,暴跌30%-40%,那逻辑就变了,当抵押物的价值瞬间击穿心理防线,甚至击穿银行的坏账拨备红线时,

房市保不住,全面救助可能会击穿汇率,届时银行所谓的稳坐钓鱼台也会被打翻。

最近财Z部原部长楼继伟在财新峰会上就说得挺直白:“房产税在立法、技术上已经基本准备好了,但现在市场下行,全面推行的时机不成熟。”

这话信息量极大:

第一,技术层面早就通了。不动产统一登记早就搞完了,谁名下几套房,上面门儿清。

第二,现在还不敢推。 因为怕把本就不景气的楼市直接干崩。

由于z府卖地的时代已经结束,你要地方z府继续活下去,只能找一个新的创收方式,而房产税是最好的创收渠道。

土地出让金贡献的财政收入占比超过40%,而如今连15%都不到,但该花的钱却一分不少,

城投利息要还,公务员的工资也得发,基建、医疗、社保、教育哪哪都要烧钱,于是财政的缺口这几年就越撑越大,房产税就成了救命稻草。

但上面也很担心强推房产税引发恐慌性崩盘,这是z府和银行绝对无法承受的后果。

所以现在的局面很清晰: 房产税“暂缓”,是为了让楼市能稳住,一旦楼市有企稳的迹象,就会趁机推出房产税。

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得看清两个现实:

一、放弃幻想,把房产当成消费品看待

你在等房价企稳抄底,上面也在等房价企稳出房产税,等你觉得房价到底了,房产税推出的时机也接近了,

所以拉长来看,房产的终极压力一定会伺机释放,一旦房产税推出,那么房子的估值逻辑就彻底变了,过去可能是资产,以后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负债。

由于房产本身租售比极低,房产税推出后,如果没法增加房租(居民收入无力),那么房价就必须得进一步下跌,来平衡资产的收益率,

这意味着跌去的房价,或许很难短时间“涨回来”了。

所以买入之后请当成消费品看待,放弃保值增值需求的幻想。

当你评估一个房产的价值,它仅作为居住目的而言,就是家庭年收入的5-8倍,一旦超过这个水准可能为此要承担更大的资产风险。

二、债务若无出清机制,阴跌时间可能会超出预期

关于债务的问题我写过很多篇文章了,最典型的就是这篇《未来十年忠告,卖房跑路》。

其中客观分析了当下我们以稳的第一ZZ诉求下,在汇率和房价之间会且只能保前者,而不可能完全采用安倍经济学的原因,

那些还在指望房价能重回2021年高点的人,还是省省,因为债务的通缩螺旋才刚刚开始,

当下阶段,如果没有合理的债务出清机制,货币的传导将难以流向居民底层,而是阻断在金字塔的上游,也就是货币政策的宽松,虽然会让M2加速飙升,但很难流入到居民的口袋里,因此无法推升房价继续上升,这种模式只会让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永远牢记一句话,房价的外核是货币幻觉,内核则是未来三十年人的增长信心,

所以要房价破局就只能更做大的改变,就必须让市场看到改善的信心,

房产投资可以说对于普通人而言,就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资,这需要基于收入信心,财产安全信心,就业信心等多重的保障,

你让人买房,恰恰就是三十年人均收入信心的体现,

而这一切均来自于更深层的内容,比如分配改革、体制改革、教育改革、医疗改革等等,绝不是简单的降低一下利率,放松一下户口管制就能实现的,

没有可见的长期改善要素出现,就很难让人去投资流动性糟糕的房产项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