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部门,讲究人情往来。谁家有喜事,大家都会意思意思,平时私下还会拉个群统计份子。三年前我结婚,同事小柯包了200元,还特意发了段祝福语。那会儿我挺感动,想着以后有机会再好好回礼,毕竟工作中她也照顾我不少。
前不久,小柯在群里官宣结婚日期,说场地不大,大家随意。领导也顺势说了句“心意最重要,不必为难自己”。群里一片“恭喜”。我当时就决定,做人要厚道,既然她当初随了我200,这回我给她双倍,算是礼上往来,也显得重视。
婚礼当天我没法到场,提前问清收礼联系人,转了个400元的红包,并留言:“恭喜新婚,百年好合!”转完我还松了口气,觉得这回算是把人情还得漂亮。谁知半小时后红包被退回,附带一条消息:“不用了,谢谢。”语气冰冷到不近人情。
我以为是客套,立刻又转过去一次。这回她直接把我拉黑。通知弹窗上“对方已拒收你的消息”,我愣在原地,怎么也想不明白。下午婚礼结束后,群里晒合照热热闹闹,唯独我像个“隐形人”。一整天,心里堵得慌。
第二天我去问同组的晓琳,她支支吾吾说:“可能是数字不吉利。”我这才反应过来,很多地方忌讳“4”,尤其婚礼这种喜事,400正好踩雷。我涨红了脸,越想越后悔,早知道就发366、520或者600,图个好彩头也更体面。
我试着从同事那边捎话道歉,小柯回了四个字:“不必了,谢谢。”态度礼貌却疏离。我没死心,托人把红包改成了600再转过去,仍被拒收。最终她让人带话:“感谢心意,朋友做不成,起码别互相添堵,以后工作上照旧。”
这话如一盆冷水浇下。我开始复盘自己哪一步做错。表面看是数字不吉利,其实是我没提前打听风俗,贸然“秀诚意”,反成了冒犯。更关键的是,我在群里还说了句“我双倍还礼”,像是宣示立场,容易让人误会我在“攀比”。
如果时间倒回去,我会这样做:其一,先问招待或熟人,婚宴这边常用的“吉利数”是什么;其二,无法到场就选520、666这类稳妥数,不在群里公开“报数”;其三,随礼之外再送个小礼物,比如家电或床品,既不冲突风俗也显心意。
写在最后:面子工程最怕“自以为是”。关系再好,也经不起细节上的失礼。人情不是价格战,是温度与分寸的平衡。你所在的城市,婚礼随礼有哪些“避雷数字”和规矩?遇到过类似的尴尬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经验,别让好心办坏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