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东吴基业本该蓬勃发展,可却亡于南鲁党争,这是咋回事?

三国时代,魏蜀吴都有各自的结局。其中,蜀国亡于曹魏的讨伐,实在是无力回天;魏国亡于司马家族的威逼,但曹髦拼死一搏的豪气也

三国时代,魏蜀吴都有各自的结局。其中,蜀国亡于曹魏的讨伐,实在是无力回天;魏国亡于司马家族的威逼,但曹髦拼死一搏的豪气也令后世钦佩;唯有东吴,本该蓬勃发展,但却是亡于内部的争斗,实在是摆不上台面,因此历来评价都很低。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说来说去,都绕不开“南鲁党争”。公元241年,孙权的长子孙登病死。对东吴集团来说,这实在是个不好的信号。因为孙登作为皇太子,历来都勤于朝政,经常劝谏孙权要施行仁政,对时政也多有匡弼。这么好的太子死掉了,当然是个灾难。但是,谁都没想到,孙登的死竟然直接导致了孙吴的灭亡。

当时,孙权很悲伤。毕竟作为父亲,根本没有办法接受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事儿。况且,早在九年前,孙权的次子孙虑就病死了,孙权彼时已经六十岁,实在经受不住打击。但问题是,当时东吴朝廷的文臣武将已经默认孙登要接班了,于是都来辅佐孙登。现在孙登死了,只能各自寻找新的辅佐对象,这就造成了东吴朝廷的内部分裂。

有一批人选择支持孙权的三儿子孙和,依据是孙和已经成了孙权名义上的“长子”。按照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孙权也在公元242年立孙和为太子。要说这事儿也就到此为止了,东吴集团继续蓬勃发展就行。可孙权因为对四儿子孙霸特别喜欢,于是就封他为鲁王。后来,竟然下诏让鲁王享受和太子孙和一样的待遇!这样的偏爱,让鲁王孙霸认为自己有希望取代孙和成为太子,于是便开始拉帮结派,明里暗里和太子孙和斗得不可开交。那些本来升迁无望的大臣看到有机可乘,于是也为鲁王孙霸效力。东吴的庙堂从此开始,便再无宁日。

孙和也不是省油的灯。靠着过去效忠孙登的一批功勋老臣辅佐,孙和开始对鲁王势力反扑。这些事儿,都被孙权看在眼里。可孙权的解决办法并不是打压鲁王,进而稳固孙和的地位,而是让他们两个人都全部搬出皇宫,各自开府组建班底,貌似要让两个人公平竞争。这下子,问题就更严重了。整个东吴的官僚集团以及背后的豪门士族被分为两派,大家开始互撕,从庙堂到地方都不得安宁。

这种动荡持续了整整九年,无数英杰因此被排挤、贬官甚至丧命,连东吴的擎天博玉柱陆逊都因卷入“二宫之争”被孙权活活骂死。终于,孙权醒悟过来,他的决定是废掉孙和,杀掉孙和的全部支持者。那么,鲁王的春天要来了吗?非也!没多久,孙权又下令赐死鲁王,党羽也被屠戮一空。就这样,一年之内,孙权亲手杀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还把东吴的骨干大臣全部清扫一空。

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已经快七十岁的孙权必须要赶紧找个继承人稳住局面。但成年的儿子都死光了,按照顺序只能选择刚刚七岁的皇帝孙亮。但是,主少国疑,孙亮根本镇不住场面。等到孙权在两年之后死掉,东吴马上又陷入内乱,宵小之徒和奸佞之臣全部占据了庙堂的位置,从此忠言不复存在,只剩下互相内斗,整个东吴乌烟瘴气,再也没有了回到正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