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村干部业务不强、经验不够、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影响着乡村振兴、民生治理等工作开展,罗源县通过提升村干部的业务水平和素质能力,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强村、致富。在此前的四川红色教育培训活动中,国洲文化对该村的经验做法进行了考察学习。

国洲文化四川红色教育培训
一、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赋能补“弱点”
1、抓轮训。建强县乡两级党校,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农村实用技术等重点内容,按照“分级分类、全员覆盖”原则,采取示范集训、分类培训、交流实训等方式,组织开展全县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省市县驻村干部培训班、全县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窗口人员培训班和乡村振兴人才学历提升培训班等多样化班次,全方位抓好村干部轮训,把理想信念教育、知识结构改善、能力素质提升贯穿到村级“领头雁”培育全过程;探索“小班制、定制化”模式,开展应急处理等专题培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组织党员次赴省内外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开拓视野。
2、促提升。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专项行动,组织村“两委”参加在职大专学历学习;将学历水平与村干部基本报酬挂钩,对具备大专、大学、研究生学历的村主干,上浮基本报酬。
3、助成长。组建由乡村振兴服务专员、乡镇班子成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等组成的“导师团”,与新任村干部师徒结对,探索“徒弟点单、导师接单”模式,有针对性地建立帮带计划表,落实“导师帮扶项目”,以老带新推动新任村干部尽快适应角色,提升履职能力。

国洲文化四川红色教育培训
二、聚焦目标导向,实战比武破“难点”
1、强本领。选派村干部到重大项目一线实践锻炼。持续深化“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点,联合县农信社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金融助力促发展”联合行动,创新金融产品,有力提升村干部驾驭经济工作能力。
2、长才干。常态化选派村干部挂职锻炼。同时创新交流机制,为村干部讲解农村工作实务,分享先进管理经验。推动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力量跨村任职、异地交流。强化一线考核、动态管理,及时掌握村干部表现情况,并建立实绩档案。
3、传压力。以乡镇为单位,让村干部在走村观摩中知差距,在比晒实绩中争先进。

国洲文化四川红色教育培训
三、突出需求导向,严管厚爱通“堵点”
1、聚合力。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监督管理体系,规范选配管理、教育培训、考核评议等内容,完善履职承诺、议事决策等管理制度。严格监督责任制,细化监管措施,推动党的监督触角延伸至“神经末梢”。
2、增定力。以“五问”(问职责分工、问任职规划、问急难愁盼、问长远发展、问群众评价)为主题,与新一届村干部进行谈心谈话,促进统一工作思想,凝聚发展共识。
3、添动力。实行报酬待遇差异化管理,进一步营造浓厚争优创先氛围,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专项行动,通过教育转化一批、集中整改一批、组织处置一批、执纪问责一批、建章立制一批的“五个一批”方式,对个别作风不实、履职不力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免职处理,树立鲜明用人导向。(责编:国洲文化四川红色教育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