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招标启动!金城关3.79平方公里统筹规划,兰州全力冲刺5A!

近日,金城关片区发展规划咨询论证服务项目公开招标。目标是完成金城关片区整体定位策划、空间提升方案及运营提升方案等。项目东

近日,金城关片区发展规划咨询论证服务项目公开招标。

目标是完成金城关片区整体定位策划、空间提升方案及运营提升方案等。

项目东至元通黄河大桥,南至中山桥南广场,西至罗九公路西出口,北至九州台,总面积3.79平方公里,东西长4.52公里、南北宽2.76公里。

这一次,面积、范围均有所扩大。

以金城关·黄河古渡景区为支点,真实还原千年前金城关全景,激活沿黄文旅资源潜能。

毫无疑问,这将是接下来,兰州文旅的重头戏。

“倚岩百丈峙雄关,西域咽喉在此间”,金城关是兰州人的一个情结。

这座曾因防守关口而修建、闻名西北的千年关城,北倚高山、南临大河,“独金城关路才一线,西达四郡”,是沟通中原和西域的要道。

过去,山与河之间,宽不及百米,其道路之狭,仅能允许一辆马车通过,所以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它的险要,丝毫不夸张。

而金城关这个名称出现,距今至少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自隋朝至今的1000多年中,金城关非常繁忙。

前往中原的西域商人、去印度取经的高僧、为中央政府传递信息的使臣……频繁往来于这条丝路古道。

唐玄奘、林则徐、左宗棠等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都从此经过,留下了一段段的传奇佳话。

唐天宝八年(749年),岑参经兰州前往凉州途中,作《题金城临河驿楼》一诗: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

临河驿是金城关附近的驿站,从中可一窥金城关的气势和重要性。

至明清之时,河西之地稳稳成了华夏国土,兰州由边塞变为腹地,金城关也逐渐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

这样一座雄关,在历史上也是屡次修复、屡次被毁。清末,中山铁桥的修建,让金城关的津渡作用也变得不再重要。

辛亥革命时,金城关建筑全部坍塌,仅剩有一些遗址,史载最近的一次修复是在1921年。

至1942年修筑甘新公路以运输苏援物资时,金城关被全部拆毁。

曾经作为要津的兰州黄河古渡,早已成为故纸堆里的历史文字,一座威名赫赫的名关要塞,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风烟中。

这无疑,是一件极其遗憾的事情。

21世纪初,兰州市政府决定斥资3.5亿元、在金城关原址上修建金城关文化风情园。

2007年,占地100多亩的金城关文化博览园建成,依山势布局,仿明清时期建筑风格,亭、台、阁、楼、廊相接,雕梁画栋,风景如画。

它有一个朴实无华的名字,金城古建一条街。

非物质文化陈列馆、桥梁博物馆、马家窖陶器馆、古瓷器博物馆、秦腔艺术博物馆,以及泥塑、葫芦雕、剪纸等兰州民间艺术展示馆,尽集中在其中。

场馆免费开放,成为今天游客了解兰州历史文脉、追溯丝路重镇风采的一个重要场所。

新建后的金城关与白塔山及中山桥联成一体,构成了兰州最具魅力的王牌景区。

此后,兰州北滨河路中段,北至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南至中山桥南广场、西至罗九公路起点、东至元通大桥西侧。

东西长4.52公里,南北宽2.91公里,总面积约3.21平方公里范围全部被纳入金城关·黄河古渡景区。

兰州国学馆、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兰州碑林、白塔山公园、中山桥、金城关等兰州最著名的景点,一河一桥一塔一阁均在其中,并在近几年逐步启动升级改造。

2020年,总投资29亿元的白塔山段综合提升改造项目正式开工。

项目一期为黄河流域兰州白塔山段河堤保护治理工程,西起龙源,东至北滨河东路元通大桥、靖远路,主线全长约2245m,设计为双向六车道的城市主干路。

通过隧道方式绕行白塔山,打通北滨河路原有双向四车道的瓶颈路段,解决区域交通拥堵,同时为桥北广场的建设释放空间。

二期为黄河流域兰州白塔山段黄河文化保护工程,包含桥北广场建设和烧盐沟仿古建筑群。

主要以打造山、水、桥、关为一体的国家级高品质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一方面可以将中山桥、白塔寺、金城关等历史文化景点串联起来,有效改善景区面貌。

2021年1月,白塔山景区成功晋升3A级旅游景区,也是在这一年,兰州文旅立下了一个小目标:

通过实施白塔山综合提升改造项目带动景区内提质扩容,力争在2025年底完成白塔山景区5A级国家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实现5A级国家旅游景区零的突破。

2023年,白塔山北线、南线隧道相继贯通,年底,金城关·黄河古渡景区和水墨丹霞景区双双晋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金城关·黄河古渡景区游客“井喷式”增长,节假日接待游客最大量超10万人次成为常态。

2024年,兰州依托中山桥北广场设置了具有西北风情、兰州特色的商铺摊位,同步还增加了一些观景车、儿童游乐设施等特色体验项目。

街区还在常态化开展非遗展演及文艺演出活动,借势兰州这两年的文旅热潮,相比以往,整个金城关景区确实增色不少。

同时,兰州对于金城关·黄河古渡景区的升级初步规划出了“两大片区一廊道”的格局。

其中,以罗九公路为景观交通廊道,连接中山桥-白塔山-碑林片区与文溯阁-国学馆片区,整体形成“一处一景,步移景异”的观览效果。

对于兰州人心心念念的兰州版洪崖洞也有构思,主要是对景区的景观亮化进行提升。

以大写意的艺术表现手法,打造大尺度的光影成像面,补位白塔山夜景暗区,与白塔山人文景点及黄河滨河景观带交相辉映。

实现“山—河—城”的立体动态画卷,打造兰州文旅融合的观景胜地。

这也是白塔山改造二期工程的范围,同步将对白塔山烧盐沟爬山楼现有的窑洞进行修缮改造,打造历史文化山庄。

结合爬山楼片区现状建筑打造主题酒店、主题客栈、精品酒店等,补充配套该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通过合作联营模式拆除原有破旧厂房,新建主题剧场,全力打造出一个高品质的沉浸式观影广场。

将“升A挂牌”和提升旅游景区发展质量同步推动,建成后真实还原千年前金城关全景。

终极目的是,推进城市和景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力求把整座城市作为一个大景区建设和经营。

目标很宏大,但可惜,助力兰州冲刺5A的关键工程,白塔山改造二期基本还停留在初始阶段。

如今,2025已接近尾声,兰州国家5A级景区还是一片空白。

今年3月,兰州市文旅局组织召开《金城关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总体规划》专家研讨会。

为进一步加快金城关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进度,做好《金城关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如今,金城关片区发展规划咨询论证服务项目启动招标,这一次,比原先规划的范围还要更大。

无论是白塔山升级改造,亦或是金城关冲刺5A,都有了新的希望。

今年,兰州市在编制“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专家建言兰州文旅要形成13337格局,即一环、三心、三核、三带、七区。

一环指外环高速旅游大环线;三心是兰州西客站、火车站、中川机场旅游集散中心。

三核为黄河生态文化核(金城关)、长城文化核(拱星墩)、丝路文化核(兰州老街);三带是黄河、长城、丝路旅游带。

七区是都市文化旅游区(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组团)、丹霞地貌旅游区(水墨丹霞-天斧砂宫-水居丹霞组团)、大兴隆山-石佛沟森林闲养区(兴隆山-石佛沟组团)、峡谷奇观生态区(皋兰组团)、生态科技旅游区(兰州新区组团)、土司文化生态旅游区(鲁土司城-吐鲁沟组团)、工农业休闲融合区(西固-红古组团)。

近几年,随着兰州文旅花式出圈,文旅产业也备受重视,但目前兰州文旅业态还是相对单一。

塔影河声的艳丽、烟雨兰山的惊奇、丝路古道的足迹……这是历史文脉和自然积淀给予这座城市的最大奖励。

后继还需更丰富成熟、系统的体验业态和场景发力,兰州才能在这股文旅浪潮中,抢占更多席位。

日前,财政部、商务部公示了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结果,兰州成功入选全国50个试点城市,将获得3亿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根据政策,试点实施期为两年,试点工作将重点围绕三大方向展开:

一是健全首发经济服务体系,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开设高能级首店、旗舰店,打造首发中心和集聚区。

二是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推动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建设夜间消费集聚区和外贸优品展销中心。

三是推动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开发IP衍生品,打造主题店、概念店等沉浸式空间,助力老字号与新品牌共同成长,培育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政策东风劲吹,关于文旅,兰州可讲、能讲的故事,其实不弱于任何一座城市。

十五五画卷正徐徐展开,伟大成于实干,兰州文旅,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