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三沙镇东壁村停车场的一场大火,让阿维塔06瞬间冲上热搜。一辆仅行驶1066公里、提车刚满45天的准新车突发火情,火势迅速蔓延,将周边奥迪、宝马、埃安等7辆车烧成废铁,整体损失接近百万元。经过数日调查,官方结论终于公布,却牵出更多讨论。

官方实锤:外源性失火,排除三电故障
10月9日,阿维塔官方发布正式声明,揭开了火灾真相[__LINK_ICON]。根据当地相关部门的火调结果,起火点明确位于副驾驶座椅位置,并非网传的电池舱。关键数据显示,火灾发生时车辆电池包的电压、温度、气压均处于正常范围,彻底排除了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压电控故障等核心质量问题。

此前流传的“热失控”说法也被推翻。有专业网友分析,电池自燃通常先冒白烟且从车底喷射火焰,而现场视频显示火势起于座舱且伴随黑烟,与电池起火特征不符。结合官方信息,此次事故被定义为“外源性失火”——即由车辆外部因素引发的火灾,疑似副驾驶放置的易燃物品所致。
三大争议点发酵,网友吵翻了
1. 易燃物成“元凶”?这些物品成怀疑对象

虽然官方明确了“外源性”成因,但具体是哪种物品引发火灾仍在调查中。网友们结合常识展开推测:
- 高温隐患派:“事发时车内温度达76.4℃,香水、发胶这类压力容器遇热易爆炸,大概率是罪魁祸首。”
- 电器故障派:“可能是充电宝长时间暴晒后短路,或者点烟器接口接触不良引发火情。”
- 明火遗留派:“车主或许随手放了打火机,高温下暴晒引爆了可燃气体。”
不少网友看完讨论后直呼“后怕”:“赶紧去清理车里的香水和打火机,这可不是小事!”
2. 近百万损失谁来赔?保险与责任成难题
8车全损的巨额损失该如何划分,成为最受关注的现实问题。疑似车主曾透露,车辆无改装、无碰撞,起火前APP已发出高温预警。这让责任认定陷入争议:
- 若最终确认是车主放置易燃物导致,保险公司可能以“使用不当”为由拒绝全额赔付,第三方车辆损失需车主自行承担;
- 若后续调查发现车辆存在高温预警响应不足等设计缺陷,阿维塔或将面临天价赔偿。

有保险从业者提醒:“新能源车自燃险通常覆盖自身损失,第三方损失需看交强险和三者险额度,车主可能面临额外赔付压力。”
3. 车主删视频引猜测,和解还是封口?
更耐人寻味的是,事发后疑似车主发布的现场视频已被删除。这一操作引发舆论联想:“是不是和厂家达成和解,签了保密协议?”“删视频会不会影响后续责任认定?”
对此,阿维塔在声明中仅表示“全力协助车主处理后续事宜,减少财产损失”,未提及具体赔偿方案。有业内人士透露,新能源车企遇此类事件常以“私下和解”降温,但过度低调反而易引发更多猜测。
警钟长鸣:新能源车用车安全避坑指南
这场火灾虽排除了车辆质量问题,却给所有车主上了一堂安全课。结合此次事件,这些风险必须警惕:
- 坚决清走危险物:打火机、香水、罐装喷雾等物品,高温下易成为“移动炸弹”,切勿长时间放在车内。
- 警惕隐性风险:非原厂坐垫可能破坏座椅阻燃性,劣质充电宝存在短路隐患,这类物品需谨慎选用。
- 关注温度预警:夏季或暴晒后,及时通过车机APP查看车内温度,避免因高温引发物品自燃。
从“全网质疑质量”到“真相水落石出”,这场火灾让大家看到,新能源车的安全不仅取决于厂家的三电技术,更离不开车主的规范使用。
如今损失已然造成,责任划分仍待最终结论。你觉得疑似易燃物引发的火灾,车主、厂家谁该承担主要责任?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会选择和解还是坚持公开处理?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关注我获取后续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