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68年程潜逝世后,其女儿提出3个请求,周总理亲自处理了2个请求

提到在共产党里备受尊重的国民党老前辈,程潜绝对是榜上有名的。他在国民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共产党中也深受敬重。程

提到在共产党里备受尊重的国民党老前辈,程潜绝对是榜上有名的。他在国民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共产党中也深受敬重。程潜这个名字,是绝对不能忽略的。

程潜准备起义后回京那会儿,毛主席都亲自出面去迎接他,这事儿足以说明,程潜的地位可不一般。

程潜和毛主席的友谊究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程潜去世后,他的孩子们向周总理提出了三个要求,而周总理答应了两个,这是咋回事呢?原来,程潜的孩子们希望能在父亲逝世后,做些让他安心的事情。第一个请求,是想把父亲的骨灰安葬回他的老家湖南。他们说,这样能让父亲落叶归根,魂归故里。周总理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就答应了。第二个请求,是希望国家能出版程潜的日记和著作。孩子们觉得,父亲一生经历丰富,他的思想和见解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周总理认为这也有道理,便也同意了。但第三个请求,孩子们是希望国家能给他们家一些经济上的照顾。他们说,父亲生前清廉,家里没什么积蓄,现在父亲走了,他们担心以后的生活。但这个请求,周总理没答应。他觉得,虽然国家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学会自立自强,不能总依赖国家。所以,这就是为啥程潜的孩子们提出三个请求,而周总理答应了两个的原因。

今天简史档案馆来给大家说说程潜、毛主席还有周总理他们的一些事儿。咱们聊聊程潜吧,他和毛主席、周总理都有着很深的渊源。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风云变幻的历史时刻,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传奇经历。程潜是个很有分量的人物,他和毛主席之间有着不少交往。在革命年代,他们一起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奋斗,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而周总理呢,也同样和程潜有着密切的交往,他们在工作中相互支持,共同为国家的未来操心劳力。这些老一辈的革命家们,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智慧和勇气,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咱们简史档案馆今天就来给大家扒一扒他们之间的那些事儿,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伟大的人物。

【程潜决定起义让毛主席甚是欣慰】

1949年3月头上,李宗仁冷不丁给程潜拍了个电报,喊他到南京来,说是有事儿要面谈。

程潜心里头压根不想去,因为李宗仁那点心思他早就看透了,这次喊他去,准是为了讨论如何以长江为界,各管一边的事儿。程潜心里清楚,共产党那边肯定不答应,他自己呢,也不想掺和进去支持这个主意。

肯定得给李宗仁点面子,所以程潜就直接飞到南京去了。一到那儿,李宗仁的意图就显露无遗,想让程潜带着湖南的部队跟他们一起行动。但程潜心里有数,说话留了个余地,没把事儿说绝。

就在程潜打算来个假动作的时候,章士钊出现了。

很久以前,章士钊和程潜就已经认识了,他们算是能说心里话的朋友。这次,章士钊是带着毛主席的嘱托来的,他要把毛主席对程潜的深厚期望传达给他,就是希望程潜能主动站出来起义,中共这边不会计较过去的事情,还会以礼相待。

程潜心里其实早就有这个想法了,现在也算是想到一块去了。看程潜有点动摇,章士钊趁机又加了把火,夸毛主席是了不起的历史人物,肯定能带着共产党把国家治理好。

程潜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次南京之行真没白来。他不仅摸清了李白二人的情况,还知道了中共的期望,心里一直惦记的事儿总算是有了着落,程潜顿时觉得轻松了不少。

没多久,机会就上门了。

中共湖南省工委提出建议后,程潜二话不说就开始写了一份机密文件。他写好后就直接交给了湖南省工委的领头人周礼。周礼一看程潜的文件,心里头那个乐啊,觉得程潜这起义的决心真是杠杠的。于是,周礼自己动手又写了一份关于起义怎么准备的报告,跟程潜的文件一起打包送到了汉口,最后再递给了毛主席。

为了防备国民党特务搞破坏,周礼专门安排制作了一副双层皮箩筐,他把两份重要文件藏在夹层中间。接着,他指派地下党员黄人凌和张友初假扮成挑担的,去完成运送文件的任务。

第二天,黄人凌和张友初拎着筐子,坐火车到了岳阳。多亏了岳阳的地下党同志帮忙,他俩顺利到了汉口。一到汉口,他俩就把文件交给了华中局负责组织工作的钱瑛同志。钱瑛同志接着又把文件递给了毛主席。

终于一点没坏!

毛主席瞧了那份文件,心里头乐开了花,立马转过身,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说:

我的家乡在湖南省,可以说是顺利迎来了和平,没怎么经历战火,颂公真的是给湖南的老百姓带来了大好处!

随后,毛主席给林彪发去电报,让他对白崇禧施压,催促军事行动得赶紧往前推。

跟林彪交代完事情后,毛主席又发话了,说要拼尽全力把程潜和陈明仁拉过来。为啥呢?因为程潜可是国民党的老前辈了,陈明仁呢,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要是咱能在湖南起义这事儿上,把这两位给争取到咱这边,那以后肯定对国民党里其他想起义的将领们是个大鼓舞。

【程潜害怕白崇禧对他下毒手】

有个超级重要的事儿得提!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程潜准备文件给毛主席时,陈明仁并没在上面签字。程潜劝了他好几次,可陈明仁到最后还是没同意签字。

按陈明仁后来所说,他没签字,主要是三个原因:

第二点,就是担心翻起老账来算。

第三、担心起义后会被别人当作俘虏对待。

别说陈明仁心里没数了,程潜自己也是七上八下的。这时候,白崇禧突然给程潜来了个大压力。可能是因为去南京那事儿没谈拢吧,白崇禧就开始对程潜又打又拉,硬要程潜把湖南省主席的位子给让出来。

程潜虽然得到了毛主席的点头,可眼下湖南还没动静,没起义呢。所以白崇禧一撤退到长沙,程潜心里头就七上八下的,特别担心白崇禧会对他下手,暗中给他使绊子。

碰到这种情况,章士钊劝了劝程潜,说桂军在湖南待不长,别太担心,再撑一阵子问题就解决了。

这让程潜总算是放了心。

【陈明仁答应起义让程潜很是高兴】

毛主席不光看重程潜,还想把陈明仁也拉拢过来。

知道毛主席没放心上之前的那些事儿,陈明仁心里头是又激动又不好意思。回想起四平街那一仗,那么多自家兄弟受了伤,真没想到毛主席能这么大量,不计较这些。

在这次聊天里,陈明仁觉得特别痛快,最后说了这么一句:

既然你们党派这么正直爽快,说到做到,那就瞧瞧我往后怎么做吧!

没过多久,人民解放军开进了湖南。根据中央军委的安排,他们分成了两拨人马。一拨往东走,接连打下了平江、浏阳、岳阳、湘阴这几个地方;另一拨往西去,也陆续解放了华容、常德、桃源。

7月25号那天,毛主席弄了个和谈小组,就等着程潜也搞个对应的团队,接着商量好在哪儿碰头,好开始正式聊聊。

这时候,程潜正忙着在邵阳那边的事儿,没法分心去管谈判。所以,陈明仁就自己联系了程星龄,接着请程星龄帮忙把李仲坚叫来,打算开始谈判。等这些都安排妥当后,陈明仁又给程潜发了封秘密电报,告诉他自己已经做好了这些安排。

程潜简直是乐坏了!

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他终究没让毛主席对他的一片期望落空。

7月29号那天,程潜带着他的警卫队悄悄离开了邵阳。在走之前,他跟副官说:“要是白崇禧问起来,你就告诉他,我出去溜达溜达了。”

还好,整个路上都挺顺利的,程潜总算是逃出了白崇禧的掌控,之后他就悄悄地回到了长沙。

程潜一回长沙,李仲坚也跟着到了。这下,白崇禧想不知道都难,毕竟稍微留点神就能瞧出,他们三个肯定是要有大动作了。

但白崇禧心里还存着点念想,琢磨着陈明仁或许能拉拢过来。为了向陈明仁示好,他干脆把程潜给撤了,让陈明仁坐上了湖南省政府主席的位置。白崇禧盘算着,这样一来,陈明仁说不定就会心动了。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那份任命电报早就在程潜和陈明仁他们中间传开了,简直快变成一个笑话了。

【毛主席直言程潜是他的朋友】

陈明仁一直没动静,白崇禧心里也估摸着有个数了。白崇禧又是吓唬又是诱惑,可陈明仁就是不吃这一套,稳如泰山。白崇禧心里明白,这事儿已经没法挽回了。

8月1号那天,程潜自己发了份呼吁和平的电文,带着湖南那边起兵了。他还把蒋介石、白崇禧这些桂系坏家伙干的坏事都给抖搂出来了。

8月3号那天,程潜给毛主席和朱老总打了电话,提议说要搞个中国国民党湖南的军政委员会,还有湖南人民解放军司令部。

这是咋回事呢?咋起义了还搞起国民党组织来了?

其实,程潜并不是有什么别的念头,他就是觉得起义这事儿得慎重。毕竟,没经过正式代表团的同意就直接向人民靠拢,那也不太合适。毛主席一听,觉得特别在理,立马就点头同意了。

8月5号那天,和平终于降临了!

渴望已久和平的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把长沙装点得五彩缤纷,毛主席的肖像也被庄重地悬挂在城墙和街道两旁。大伙儿放起了鞭炮,敲响了锣鼓,每个人都是满脸笑容,乐开了花。

毛主席特别开心,对程潜和陈明仁做的好事大大表扬了一番,他还自己动手写了封电报,狠狠地夸奖了程潜和陈明仁的举动。

八月底的时候,湖南那边刚起义完没多久,毛主席就赶紧给程潜发了邀请,让他来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程潜一瞅见那封邀请电报,眼泪立马就止不住了,哗哗地往下流。这可是毛主席啊,是共产党对他的信任呐!

9月7号那天,程潜经过一番波折,好不容易抵达了北京。让人没想到的是,毛主席居然亲自跑到火车站的站台上,去迎接他。

很多人心里犯嘀咕,程潜不也就是个国民党里的老前辈嘛,干嘛要用这么高的礼节去迎接他呀?

针对这事儿,毛主席是这样解释的:

咱俩是老乡,他是我铁哥们儿,你们朋友来了,难道还会叫别人去迎接吗?

没错,就算在国民党最猖獗、局势最紧张那会儿,毛主席和程潜还是保持着联系,这事儿足以证明他们两人的友谊那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毛主席给程潜每个月5000元花销】

程潜一到,毛主席立刻就在中南海安排了一场宴席,专门欢迎程潜的到来,给他接风。

吃饭那会儿,毛主席又一次表扬了程潜和陈明仁,说他们俩起义这事儿干得太棒了,给老百姓保住了家当。说完这些,毛主席又端起酒杯,朝着程潜就敬了过去。

程潜一看这场景,心里头那个激动啊,赶紧站起来,好好感谢了毛主席的热情招待。说到以后怎么办,程潜也撂下了句话:

我这辈子,特别想跟着大家一起,为咱们国家的建设出把力,给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好事。

肯定的是,毛主席对程潜的未来已经有了打算。由于程潜在军政界摸爬滚打多年,开销可能会比较大,因此财务部门每个月都会给他发薪水,换算成新币,大概就是五千块的样子。这五千块钱就归程潜自由支配,随他怎么用。

说到住的地方,程潜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要是在湖南上班,他自个儿有房子住。要是去了北京工作,毛主席那边房子都给他备好了。总而言之,这事儿总有辙。

另外,毛主席把解放军准备往西南大规模进军的重要军事计划给程潜瞧了瞧,让他说说心里的看法。毛主席这么信任他,程潜心里头真是感动得不行。

【周总理答应程潜死后使用棺木】

除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对程潜也是相当关照。

建国以后,周总理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但即便如此,他还是会特地挤出时间,去探望老朋友程潜。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程潜和他夫人那个最小的娃,周总理特别喜欢。娃还没满一岁呢,周总理就抱过她,还老爱逗她玩,差点儿连名字都想亲自给起了。

到了这个时候,程潜的老婆就会喊程潜,让他把孩子放下来,说周总理已经够辛苦了,别再让孩子给周总理添负担了。

说起这事儿,程潜和他老婆还闹了个小插曲呢。

后来有一回,毛主席到程潜家串门,聊着聊着,他突然转头问程潜的夫人:

“你们夫妻俩,谁说了算啊?”

程潜的太太突然间愣住了,心里直犯嘀咕,不知咋跟毛主席回话。这时,毛主席立刻爽朗地大笑起来,说道:

就是说,你俩之间,到底是谁怕谁啊?

听到这话,程潜和他夫人立马就乐了,毛主席也跟着放声大笑,说不定这事儿啊,还是周总理悄悄跟毛主席提的呢!

可能是上了年纪的原因,程潜的身体情况慢慢变差了。到了1968年,程潜在家里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没想到竟然摔骨折了。他身边的人赶紧把程潜送到了北京医院。

周总理知道这事后,立刻自己动手张罗,找来医生和护士商量怎么治疗。但身体这东西,一旦有病就容易连带着出其他问题,程潜的其他器官也开始不对劲了,甚至还惹上了肺炎。

周总理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命令医院全力抢救。但病情太猛太急了,就那么短短几周时间,程潜因为肺炎引发的大出血,不幸离世了。

真没想到呢!

但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日子还得继续。周总理心里头再难过,也得硬着头皮给程潜料理后事。程潜临终前的心愿是用棺材下葬,所以工作人员早就按照他的意思,在湖南老家备好了一副棺材。

不过,程潜的家里人心里都清楚,别再给中央找额外的麻烦了,所以他们主动提出来要火葬。但周总理了解程潜生前的愿望,所以还是点头同意按他的意思,用棺材下葬。

程潜的妻子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多亏了周总理的体贴,我跟孩子们都琢磨过了,一致决定采用火葬。

不过,周总理心思细腻,还是怕有啥不合适的地方,所以就一再叮嘱,说可以答应程潜用棺材下葬。但家里人合计来合计去,最后还是选了火葬。

【程熙向周总理提出了3个请求】

程潜走得太急了,别说家里人没料到,就连周总理和毛主席也都没想到。

老爸走了之后,家里的大姐程熙挑起了大梁。程熙因为身体一直不太行,所以就在家专心学画画,没去外面打工赚钱。

但现在,老爸不在了,程熙心里清楚,得自己扛起家里的大梁。所以在老爸程潜的葬礼那天,程熙打定主意,要给周总理写封信。信里,他打算说说家里的近况和自己的盘算,还跟周总理提了三个请求:

第一点,现在咱家这房子实在太大了,费用也跟着水涨船高,我真心希望周总理能同意咱们换个小点的房子。

家里出了大事,我爸走了,我妈没上班,妹妹们都还小。我想求周总理帮个忙,看能不能给我找个活儿干。

第三,我爸在走之前写了首诗,表达了他对毛主席的情感,他当时特别希望周总理能帮他带给毛主席。

这孩子真是太让人省心了!

周总理收到信以后,仔仔细细地把信里的内容都看了一遍,很快就自己动手帮程熙办好了两件事。不过呢,程熙提的第二个事儿,周总理没给办。

其实,周总理没答应的原因,是他觉得程熙年纪尚轻,而且家里还有更小的妹妹们需要照顾,现在先别急着考虑养家糊口和工作的事儿。这方面,国务院会帮忙解决的,保证你们一家人的生活无忧。

程熙明白了周总理的一片苦心后,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说到程熙另外提的俩请求,周总理直接上手帮忙,他把程潜一家,还有蔡廷锴、张鼎丞这些人,都给安排到了一块儿住,这样大家也好有个伴儿。程潜给毛主席写的那些诗词,周总理也一并给送到了毛主席手里。

没过多久,程熙手里又多了一封王海容捎来的信,信里头说希望他能去外交部走一趟。程熙一看,二话不说就照着信上的意思去了。

这封信啊,其实是周总理吩咐王海容寄给程熙的。周总理一直挺关心程熙家的经济状况,想看看他们家有没有什么难处,好让他知道并能伸出援手帮一把程熙。

程熙心里特别感激,就把这事儿跟王海容说了。王海容听后,马上向周总理做了报告。周总理知道后,二话不说就开始着手处理,决定给程潜的夫人每个月发100块钱,孩子们呢,每人每月20块。

1970年的时候,程熙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周总理特别关心,亲自为程熙和她爱人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全力保障程潜遗孀和他们后代的生活无忧。

之前,毛主席很关心程潜的起义事宜,后来,周总理也十分在意程潜家人的生活状况。

我觉得,程潜现在应该能够踏踏实实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