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新能源车市的起起落落,理想汽车最近的情况不太妙。8月的销量跟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1%,原本是"蔚小理"三巨头中领先的,可现在却被问界、零跑等后来者抢占了份额。从领先变成被抢份额,这种差距让人感慨万千。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理想亮出了自己的"王牌"——纯电SUV理想i6。这款被李想满怀期望的产品,或许将决定着理想能否在纯电领域实现绝地反击。
从刚曝光的无伪装实车图来看,理想i6大概就是比理想i8小一号的车。标志性的星环灯设计依然保留,车顶上的激光雷达也没有缺席,只不过尺寸变小了些。车长4950毫米,轴距3000毫米,这组数据在中大型SUV里绝对是主流水平。最令人期待的,是它具备"比别人强很多"的配置——拥有800V高压平台,以及5C超级快充技术,10分钟就能够增加500公里的续航。这些参数仅仅是听听都让人激动不已。
关于价格这个关键问题,虽说李昕旸已经否定了"低于23万"的传闻,但结合理想的定价策略与市场定位,24万到26万的区间其实是挺有可能的。为什么这么说?看看理想L6和L8的价格差异(理想L6比L8大概少8万),再对比i8和i6的硬件差别——电池容量少10.5kWh,可能没有空悬和魔毯悬架,后排配置有所精简——综合考量下来,i6比i8便宜6到8万是挺合理的。理想i8当前31.98万起售,如此一来,i6落到24-26万这个区间几乎是十拿九稳。
说到产品力,后驱版710-720公里的续航,已经处于第一梯队水平。四驱版660公里的续航也并不差劲。关键在于理想在充电体系方面的布局着实令人瞩目——一个凭借增程技术发家、已售出一百多万台增程车的企业,居然搭建了3000多个充电桩,还配备有5C快充桩,这事听上去颇有些"奇特"。仔细想想就能明白,这恰恰体现了理想的前瞻性。就是要先把基础设施搞好,再去交付产品,而不是像有些品牌那样胡乱做出承诺,还搞什么预售。
再说竞争对手,Model Y起售价26.35万左右,小鹏G9为26.39万,蔚来ES6是33.8万。要是理想i6真能做到24万左右起售,那还真算得上是"价格杀手"。而且在价格对比上有这样的优势呈现。更不用说,理想在智能化方面的积淀——VLA视觉大模型、升级成"智能体"的座舱系统——这些可都是Model Y这类"极简主义"车型所缺少的。得知道,特斯拉那套第一性原理造车虽说听着挺高端,可反过来看,是前备箱要紧,还是把车头弄短、让车内空间变大要紧?
说起理想的转型策略,李想确实有办法。之前他一直专注在增程方面发力,投资人都不太看好,可结果呢?赚得盆满钵满,别的品牌马上跟着学。现在往纯电过渡,他心里也清楚——充电网络早就安排好了,技术储备充足,对用户需求把握精准。这种"先把路铺好再开车"的想法,跟那些急于出成绩的新势力相比稳健得多。
当然,理想i6也面临不小的考验。理想i8上市时遭遇的网络攻击还历历在目,上市不到两天就被迫调整配置与价格,这般"开局不顺"让人对i6的市场表现多了些忧虑。而且理想在纯电领域终究是"新人",没有增程那般的先发优势,能否在特斯拉、"蔚小鹏"的夹击下突围,还真不好说。
从供应链那里得知,理想给i6定下的月销量目标在2.5万到3万台之间,这个数字挺激进的。要知道现在理想整个品牌每月也就大概3万台的销量,i6这一款车就要担负起大部分的销售任务?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中大型纯电SUV这个细分市场确实是块"肥肉"——空间大、续航好、价格还实惠,刚好符合家庭用户的实际需求。
纵观理想的整体规划,从增程式发展到纯电动,从L系列到i系列,理想正在对自身的产品矩阵进行升级。而i6作为纯电产品线的首部作品(i8定位太高不算主力产品),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理想能否在纯电时代站稳脚跟。
李想亲自站台为i6宣传推广,马东辉说它会成为"纯电走量的主力军",这种压力和期望可想而知。那么,理想i6真的会是理想汽车的救命稻草吗?从产品层面来讲,它确实有实实在在的内涵;从价格角度而言,要是真能做到24万起售,竞争力相当强;从品牌方面来看,理想在家庭用户那里的口碑还算不错。可市场就是这般冷峻,"蔚小理"的荣光已经消逝,新的入局者接连不断,理想若要重登巅峰,i6这一仗必须打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