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如果你有一台哆啦A梦的时光机,你想去哪里?
我的话,想回到小的时候,回到记忆里无忧无虑的时候。
那天突然看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就不免想起自己的童年。
林海音七岁到十三岁的时候生活在北京,而这段时光或许是她最为怀念的记忆。
《城南旧事》以林海音的孩童视角,带我们走进老北京的市井生活。
书中只有五个看似独立的小故事,把童年的好奇懵懂,还有离别的伤感都串联起来。
孩子眼中的世界小时候的我们似乎总是充满好奇,无时无刻不在提问。
就像骆驼队来的时候,英子看见骆驼脖子上的铃铛,就很想知道它的作用。
而在她眼中的世界和大人是不一样的:骆驼的铃铛不是为了驱赶狼群,而是为了消解寂寞。
小时候的我们真的很“浪漫”,很“天真”。
在大人的眼中,惠安馆的秀贞是一个“疯子”,大家都躲着她。
可英子却问:“我为什么要怕惠安馆的疯子?”
秀贞对英子笑,英子就会觉得她笑得有意思,想要走过去和她说话。
那这是因为英子胆子大吗?
可一个小孩儿能有多大的胆子,她只是没有偏见,对陌生人充满好奇,也抱有善意。
也是因为这样,所以小孩子总是能很快的地玩得一起吧。
如同书中的英子和妞儿,也如同《故乡》里年少的鲁迅和润土。
明明才刚刚见面,关系却好得像是多年的同伴,连真惨的零食和玩具也能分享。
看到这里突然就想起来刚上学的时候,上学之前因为看不见爸爸妈妈,哭的特别厉害。
可在学校里没一会儿就认识了好多朋友,爸爸妈妈就被抛到脑后了。
小时候的我们应该也和英子一样,喜欢问这问那的,却总是被大人敷衍。
就像我之前帮亲戚带孩子,真的是十万个为什么,而我又没什么耐心,当时觉得小孩子什么的好烦啊。
现在想想,我小的时候应该也是这样惹人烦吧,不过,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问“为什么”了呢?
也不再对世界充满好奇,不再对世界抱有善意。
这也许就是长大吧,“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世界怎样于我们而言也不再重要,我们也开始提防着每一个人…
离别总是难免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离别,英子长大了。
自己的朋友妞儿要和妈妈秀贞去寻找父亲,最终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自己的另一个朋友“偷儿”,在被警察带走时,还在惦记着给弟弟凑学费。
自己“牵线搭桥”凑成一对的兰姨娘和德先叔也一同离开了。
宋妈也因为儿子溺水身亡,女儿被卖,痛苦不已,回了乡下。
这些离别像是润物无声的春雨,让小英子在不知不觉中长大。
而父亲的去世更是让13岁的英子早早的告别了童年。
或许我们也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离别中成长。
像是在《故乡》中与润土分别时哭闹的鲁迅,像是在《背影》中,看着父亲去买橘子的朱自清…
我好像也是这样,小学是在村里,每天都能回家,同村的孩子特别多,每天都很开心。
上初中,去了县城,每周末回一次家,回家也都是写作业,和儿时的朋友很少见面了。
再到上高中,去了市里,每个月回一次家,周六晚上到,周日中午走。
后来上大学,去了很远的城市,只有寒暑假才回家。
慢慢的,我也长大了,也逐渐记不清自己童年是怎样的了。
很喜欢作者说的一句话:“实际的童年总会过去,可我们该让心灵童年留下来。”
看完《城南旧事》,我特意找到了以前的“百宝箱”,那里面可都是我的珍藏。
里面有我的第一支弹弓,有玻璃珠子,有怪兽和奥特曼的卡片,有烟牌…
我以为我早已经忘记了,原来那段时光一直藏在心底。
世事纷扰,时光催人老,不要忘了记忆里那个不愿长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