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宝宝的口欲期有哪些表现?怎么正确度过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当你发现宝宝突然变成“见啥啃啥”的小怪兽,先别慌张,这可是宝宝成长中的重要里程碑——口欲期来啦!我家小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当你发现宝宝突然变成“见啥啃啥”的小怪兽,先别慌张,这可是宝宝成长中的重要里程碑——口欲期来啦!

我家小宝四个月大的时候,仿佛开启了“万物皆可啃”模式。从自己的小拳头到玩具,甚至我的肩膀,都成了他的“磨牙棒”。这不只是我家的特例,几乎所有宝宝在4-18个月期间都会经历这个阶段。

小手手成了最佳零食,吃得津津有味

· 见啥啃啥,玩具、绘本、衣角都不放过

· 流口水如瀑布,需要不停更换口水巾

· 拿到任何东西第一反应就是往嘴里送

· 偶尔会因为无法满足“啃咬欲”而烦躁哭闹

为什么宝宝会变成“小啃货”?

理解背后的原因,我们才能更从容应对。宝宝用嘴巴探索世界,这其实是他们学习的方式!通过口腔的感觉,宝宝在发展感知能力、认识物体属性,这对其认知发展和手眼协调都至关重要。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宝宝性心理发展的最初阶段,满足口腔需求能带来心理慰藉和安全感。所以,口欲期绝不是坏习惯,而是宝宝成长的必经之路。

面对家里的“小啃货”,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制止,但这可能适得其反。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提供安全“可啃”物品

准备不同材质、安全的牙胶和磨牙玩具,注意选择材质安全、大小适中、无边角的产品。可以准备几个轮流使用,保持新鲜感。

我曾在小宝口欲期时准备了硅胶牙胶、木质磨牙环和棉布手偶,他发现每个材质的口感都不同,探索得乐此不疲。

保持卫生,而非禁止

与其不停地说“不许吃手”,不如勤帮宝宝洗手,定期清洁玩具和家居环境。安全的环境让宝宝更自由地探索。

高质量陪伴,分散注意力

当宝宝过度啃咬某一不适宜物品时,不要粗暴制止,而是用有趣的游戏或玩具转移注意力。你会发现,温柔的引导远比强硬制止有效。

对于小月龄宝宝,适当满足吸吮需求很重要。但要注意区分饥饿信号和单纯的口欲需求。

出牙期的不适常会加重口欲表现,这时可提供冷藏的牙胶(非冷冻),凉爽的感觉能缓解牙龈肿痛。

在我接触的许多家庭中,发现一些常见的错误做法:

· 强行制止吃手:可能导致口欲期滞后,甚至长大后出现咬指甲、啃笔等替代行为

· 嘲笑或责骂:会让宝宝对探索产生羞耻感

· 过度清洁:完全无菌环境反而不利于宝宝免疫系统发育

何时需要关注?

大多数口欲期行为无需担心,但若宝宝2-3岁后仍以口腔探索为主要方式,或出现自伤性啃咬,建议咨询儿科医生。

与口欲期温柔告别大约一岁半到两岁左右,随着宝宝动作发展和认知能力提升,他们会逐渐减少用嘴巴探索的行为,转而更依赖手部触摸和视觉观察。

回想小宝度过口欲期后,他不再把什么都往嘴里塞,而是开始用手仔细触摸、用眼睛仔细观察——这是成长的见证。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理解并尊重宝宝的发展规律,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口欲期不是需要“熬过去”的阶段,而是值得珍惜的成长过程。当我们以平和心态接纳宝宝的探索需求,提供安全又充满爱的环境,就能帮助宝宝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为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育儿之路,知易行难。但每一次理解宝宝需求背后的意义,都能让我们的陪伴更加从容。愿每位父母都能享受这段特别的“啃咬时光”,看着宝宝在探索中一天天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