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9月23日,第80届联合国大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全球领导人齐聚一堂,共同讨论全球和平与发展。特朗普再次成为焦点人物,然而,这一场他意气风发的演讲,却因两个意外的小插曲,令他的言辞变得更加讽刺。美国总统不仅在演讲中对联合国和世界各国发起猛烈攻击,还以一种无所顾忌的姿态,将自己的“美国优先”政策大肆宣扬。然而,在特朗普自我吹嘘的同时,全球多国领袖则通过实际行动给了他“两个下马威”,让其在联合国主场上的威风尽失。
特朗普的联合国演讲并非只充满了政治上的攻击,他的一番话语反映了美国对联合国会费的长期拖欠。根据联合国财务报告,美国拖欠的会费已超过30亿美元,其中包括2024年和2025年应缴的费用以及往年维和经费。与此同时,中国已经一次性缴清全部会费,联合国专门表示感谢。这个数字不仅关乎财政,更关乎联合国运转的“生命源泉”。如果美国及时履行会费义务,联合国总部的设施维护费自然不会紧张,设备问题也不会出现。
在特朗普的演讲中,他毫不掩饰对联合国的批评,甚至说联合国“只会发出措辞强硬的信和空洞的言辞”,对于全球冲突的解决,特朗普大言不惭地宣称,“还是我来做”。然而,当大家听到他不为自己的国家履行国际义务,却指责联合国效率低下时,这种“双标”态度瞬间暴露。特朗普无法正视美国作为联合国最大拖欠者的角色,反而将责任推给联合国,试图将其“冷暴力”方式转化为“政治正确”。
特朗普这次在联合国总部的经历,犹如一场讽刺性的“闹剧”。他刚步入联合国总部,正准备开始演讲,却遇上了扶梯突然故障的问题,险些导致梅拉尼娅摔倒。接着,在演讲环节中,提词器也不幸罢工。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困境,特朗普的反应令人为之一愣,他愤怒地表示,“这是我从联合国得到的两样东西:坏扶梯和坏提词器!”这番话显然不仅是对设备的吐槽,更是在公然羞辱联合国的管理体系和效率。特朗普甚至回忆起自己曾参与联合国大楼翻新工程的竞标,言辞中充满了对联合国管理能力的质疑,暗示如果由他来管理,这里一切都会“焕然一新”。
这场原本应该展示领导风范的演讲,却因为特朗普的指责和讽刺而变得滑稽。或许有人会说,这仅仅是一个巧合,但从特朗普的不满情绪到他言辞中的隐含讽刺,可以看出他对联合国的不屑和对自身能力的过度自信。换句话说,这两个小插曲实际上成了特朗普外交姿态的象征,恰如其言辞中透露出的“冷战式”孤立主义。
与特朗普的孤立无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本届联合国大会中的表现。中国一如既往地坚持多边主义和规则优先,赢得了全球的掌声与认可。无论是在维持联合国会费支付方面的及时履约,还是在气候变化、全球卫生等问题上的坚决发声,中国都展示了与美国“霸权式”外交截然不同的姿态。
中国在联合国的发言中,再次重申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强调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相比美国的孤立主义,中国始终认为,全球问题的解决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一立场得到了来自全球各国的积极回应,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提供的援助和支援表示感谢。相较于美国的“拒绝合作”,中国则展现了务实的合作精神,成为了全球治理的稳定力量。
中国的领导力不仅体现在外交舞台上,也在实际行动中得到了体现。例如,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宣布将进一步加大减排力度,并推动《巴黎协定》的落实。这种坚定的承诺和积极的行动,让中国赢得了全球的尊重,并为未来国际秩序的重建注入了新动力。
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的一番“自夸”演讲,实际上暴露了美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窘迫与孤立。虽然美国依然是世界军事强国,但在外交和多边合作上,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让美国与许多盟国关系恶化,逐渐被边缘化。美国在联合国的拖欠会费,显示出其单边主义的冷酷无情,而这正是当前全球治理中一个越来越明显的问题。
相比之下,中国以务实的外交立场和高效的国际合作,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风范。中国没有将联合国视为单纯的外交工具,而是视为全球问题解决的关键平台。中国的角色,不仅仅是“赢家”,更是全球合作的推进者,深刻反映了多边主义和规则优先的国际关系格局正在逐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