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草原上,两只公大象在角斗;也许是为了争夺配偶、也许是因为纠纷领地食物。
大象一边怒吼,一边撞击,一边用象牙刺对方;可谓“震天撼地”。
角斗了几个小时,年老大象落败了;落败大象缓缓后退,并不是着急转头就跑。落败大象退后十几米远,然后缓慢转身,慢吞吞地离去;获胜大象甩动着鼻子,看着、高兴着。
那么,落败大象为什么“缓缓退去”,而不是快速跑掉呢?难道它负伤了?并不是受伤,而是“大象的聪明”。
如果落败大象转身就跑,获胜大象就会追击,用象牙刺入落败大象的大腿或肚子,落败大象就必死无疑;哪怕仅刺入腿部,非洲气候高热,落败大象也会伤口发炎流脓而死。
相反,那样缓缓退去,获胜大象就不会追击;真是“聪明智慧”。
在人类社会,道理也一样;有许多这样的事情、场景;很多人也许经历过。比如:
在买水果时,如果付了钱、买完,快速走;卖水果的商家,会以为你多拿了水果,也许会“核对”一遍“水果数量”。
买报纸时,如果买了报纸、付了钱,快速地走;卖报纸的,会以为你“拿”了两份报纸,会清点一下你手里的报纸。
买东西付钱,如果快速地走,商家有可能认为你“少付了钱”或“假币”,往往会清点查看一下手里接到的钱。
······
人,自己一个人做什么事、干活、工作、劳动等等;不能“快”,其它且不说,如果“快”,有可能被人认为是“贼、偷了东西”、“心里有鬼”、“准备去犯罪”,等等。应该“慢”、“慢慢的”,这样,工作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不会出差错、不致“忙中出错”,而且,也不会被人误解为“偷东西、犯罪”,而是显得“光明正大”。
人与人的接触;如果“快、快速”,无论“说话”还是“共事”,给人感觉“藏奸”、“不诚心”、“像个不正派的犯罪分子”。所以,与人打交道,无论说话、协作干事情,不能“快”,要“慢慢的”、“从容不迫”。
再就是人生的道路、办事情、学习工作等等,这些“战略性”、“一年的办事计划、一天的办事计划”等等;这些事情,须秉持个“事缓则圆”、“不着急”,而不是追求“快”。一旦“快”、“快速”,事物还没有发展成熟、往往就“夹生”了,就像瓜果还没有成熟,就摘下吃。
至于“提前办一些事”、“把未来的事情早些办”,这简直是“人间灾难”;事物还没有成熟、条件还没有具备,怎能“提前”?事情还没有到来,提前办它干什么;况且,这样“提前办”,往往会把事情搞砸、至少效果不近人意。
个别、少数事情,应该追求“快”,这并不矛盾,而是快慢“相辅相成”。军事作战,就应该追求“快”:“兵贵神速”、“兵贵胜,不贵久”、“速战速决”、“闪击”、“闪电战”,等等。军事作战,一旦旷日持久,军费消耗巨大、诸侯乘机针对、敌方从慌乱中站稳、军队士气低下厌战等等。
但是,世界、人类的大部分事情,应该“慢”、而不是“快”。
慢,会成功、事物完成的好;快,会失误失败、事物往往不尽人意。
做事太快了,事情往往会失败、出现失误;做事、工作、干活,慢一点,事情往往能做好、能做成功。
事情、工作、活计的“效果、质量、品质”,也往往决定于“快慢”;做的“快”,物品事情的质量就不好、无法保证;做的“慢”,是能做到“保质保量”,就是俗话说的“慢工出细活”。
虽然对于熟练工人农民来说,干些事情、是又快又好,但是,那是“熟能生巧”,而且,其“心、心态”仍然是“慢”的,如果“心快”,再熟练 、效果也不尽人意。
还有,说话如果太“快”,就显得“轻微、不威严”,即“话快不威”。
如果做事、办事、干事太“快”,就显得“惊慌、慌乱”,让别人以为你是“害怕”,这样,别人就有可能攻击你。
就像那两只大象,如果体现出、或被对方误以为你害怕,就“冲过来了”。
所以,首先内心不要“害怕”、“无畏”,其次,外部言行不要让人误以为“害怕”;这样,事情就办成了。反之,让别人误认为“害怕”,就是一系列“麻烦”、“纠纷”、“意外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