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还记得宝宝刚出生那会儿,你们是如何熬过一个个不眠之夜的吗?就在你以为终于可以睡个整觉时,宝宝的睡眠却突然“回到解放前”——半夜频繁醒来、抗拒入睡、小睡变短。欢迎来到传说中的“睡眠倒退期”,这个让无数父母闻之色变的特殊阶段。
别担心,这恰恰是宝宝大脑快速发育的信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轻松的心态,来解锁这个育儿路上的小关卡。
宝宝睡眠倒退的四个常见阶段
4个月:睡眠模式的革命性转变
宝宝开始从两段式睡眠(深睡、浅睡)向成人式的四阶段睡眠周期过渡。每次周期交替(约45-60分钟)时,他们可能会短暂醒来,然后重新入睡。如果你发现宝宝更需要你的帮助才能再次入睡,这说明他正在适应新的睡眠模式。
8-10个月:大运动发育+分离焦虑
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坐起、爬行,甚至尝试站立。他们的大脑充满了“我要练习”的冲动,就连睡觉时也不例外。同时,他们开始理解“物体恒存”的概念——知道东西离开视线也依然存在,因此当你离开房间时,他们会真正地想念你。
12个月:迈向独立的第一步
周岁左右的宝宝正在经历行走的冲动和自主意识的萌发。白天的探索太精彩,让他们舍不得睡觉。同时,他们开始测试界限,包括睡眠界限。
18-24个月:自我意识爆发+生活变化
蹒跚学步的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想法。“不要”成为口头禅,包括“不要睡觉”。出牙期的不适、如厕训练的开始,或是新 daycare 的适应,都可能扰乱原有的睡眠习惯。
五个实用策略,助你平稳度过
1. 坚守作息规律,但灵活调整
固定的睡前程序(洗澡、换睡衣、读绘本)能给宝宝安全感。同时观察宝宝是否进入了并觉期——大多数宝宝在4-6个月时三觉并两觉,12-15个月时两觉并一觉。如果小睡时间变短、夜间入睡困难,可能是需要调整白天的作息了。
2. 区分“帮助入睡”和“代替入睡”
在宝宝昏昏欲睡但还醒着时把他放进婴儿床,给他练习自主入睡的机会。这就像学骑车——你可以扶着车把,但最终要放手让他自己骑。如果宝宝在夜间周期转换时短暂醒来,给他几分钟时间尝试自己接觉,而不是立即干预。
3. 应对分离焦虑的“连接-断开”技巧
睡前给予宝宝10-15分钟高质量的全身心陪伴。离开房间时可以说“妈妈一会儿就回来看你”,然后真的每隔几分钟回来查看,让他知道你会信守承诺。这种可预测性会建立信任,缓解焦虑。
4. 大运动发展期的“白天充分练习”原则
给宝宝大量时间在清醒时练习新技能。当宝宝在睡前站起来时,平静地帮他躺下即可,避免过多互动。重复几十次是正常的,保持耐心,他会慢慢明白床是睡觉的地方。
5. 心态调整:这不是退步,而是进步
睡眠倒退是暂时的,通常持续2-6周。把这次睡眠倒退看作宝宝正在掌握新技能的证明。在特别疲惫的日子里,给自己点杯奶茶,和伴侣轮流值班,或者把标准降低——点外卖、家里乱点都没关系。
需要警惕的信号:
虽然睡眠倒退是正常现象,但如果伴随以下情况,建议咨询儿科医生:体重增长缓慢、呼吸异常、对周围环境完全没有兴趣、无法在疲惫时安抚自己。
亲爱的爸爸妈妈,宝宝的成长从来不是一条直线,而是螺旋式上升。每一次“倒退”,其实都是他们向着更独立、更成熟的自己迈出的一步。
夜深人静,当你拖着疲惫的身躯安抚那个小小人儿时,请记住:这个阶段很快就会过去。这些夜晚,终将成为你回忆里模糊而珍贵的一部分——那时候,你的怀抱就是他全部的全世界。
成长的路上,我们都在学习。放轻松,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