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体坛在现场】维埃拉回忆齐达内头顶马特拉齐

体坛周报特派记者沈天浩发自特伦托 去年11月,帕特里克·维埃拉有些出人意料地回到了意大利,从吉拉迪诺手中接过了热那亚的教

体坛周报特派记者沈天浩发自特伦托

去年11月,帕特里克·维埃拉有些出人意料地回到了意大利,从吉拉迪诺手中接过了热那亚的教鞭。彼时的“狮鹫”深陷降级区,球队在此前的夏窗失去了锋线双星雷特吉和格维兹蒙松,看起来牌面缺陷明显,维埃拉的上任并不被人看好。然而,法国人随后率队踢出令人信服的足球,在积分榜上一路来到中游。本赛季初,热那亚再次陷入困境,维埃拉却信心十足——毕竟,他是世界杯和欧洲杯得主,在北方三强都赢得过荣誉,是名副其实的冠军级名宿。

戛纳、“玩具店”与世界之巅

热那亚的积分榜形势,并没有影响维埃拉出现在《米兰体育报》的特伦托体育节活动中。在与记者加兰多的对谈中,法国人回忆起自己足球生涯的开端。8岁时,维埃拉从塞内加尔来到法国,很快长得比同龄人高出一大截,在球场上脱颖而出。1993年,年轻的维埃拉南下加盟戛纳,与未来的国家队队友齐达内擦肩而过——后者一年前刚刚离开戛纳,转投波尔多。两年后,以齐达内为标杆的维埃拉,靠表现得到了第一次跃进豪门的机会。

投来橄榄枝的是AC米兰。法国人回忆起那时的情景:“当时意甲是世界上最强的联赛,法国的孩子都梦想去那里踢球。布拉伊达把我带到了米兰,而我就像一个进了玩具店的孩子,看着电视里才见过的偶像,如今坐在我旁边。虽然只待了一年,但对我来说无比宝贵,我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他们学习。”

在米兰,维埃拉作为队内一员加冕意甲冠军,尽管身份并非主角。两年后,他在法兰西大球场赢得了更重要的荣誉:“赢得1998年世界杯,对于法国来说不仅是体育胜利,也是对社会的鼓舞。那是法国政治紧张的时期,我们这支队伍象征着多元的法国。世界杯的胜利,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息:多样性是法国文化的一部分。当然,这无法一下子解决所有社会矛盾,但我们的使命就是展示这种多样性可以共存。我们为穿上那件球衣感到自豪,很多法国人意识到:差异不该是问题。”

彼时的维埃拉已经转投阿森纳,他在决赛中替补登场,助攻俱乐部队友佩蒂特打进第三球——最完美的结局。时间快进到2005年,维埃拉结束了多年的枪手生涯,回到亚平宁赛场,加盟尤文图斯,教练席上坐着的是老熟人卡佩罗。法国人笑着说:“与10年前相比,卡佩罗一点没变,他永远渴望胜利,充满斗志。那一年尤文的阵容,可能是全世界最强的之一——只需看看接下来的世界杯决赛,尤文球员占到了两队的半壁江山。”

柏林之夜、电话门与穆里尼奥

与8年前不同,2006年的世界杯决赛,维埃拉首发登场,对手则变成了熟悉的意大利。“其实我们在那届世界杯的开局很艰难,预选赛几乎没出线。齐达内、马克莱莱、图拉姆都是后来才回归的。小组赛最后一场面对多哥,我们必须净胜两球才能晋级,最终比分是3比1。但在此之后,我们势不可挡,一路击败了西班牙、巴西、葡萄牙,闯进决赛。在我看来,那场决赛法国整体实力更强,但到了点球大战,意大利在心理上更准备充分,他们确信自己不会输。这与2000年的欧洲杯决赛正好相反,当时意大利可能实力上比我们强,可我们更有信心。”

齐达内在加时赛头顶马特拉齐染红时,维埃拉已经被换下。“我后来看到录像,才真正意识到发生了什么。那当然很遗憾,不是他应有的告别方式,他为法国付出了太多,也不常这样生气……但这些事情在场上时有发生,马特拉齐做了‘马特拉齐’。后来,我和马特拉齐在国米成了队友,没聊过那件事,但3年并肩作战也很愉快——场上的马特拉齐和生活里的他,完全是两个人。”

也是在那个夏天,“电话门”事件爆发,维埃拉离开尤文。是否考虑过像布冯和皮耶罗那样,留下来踢意乙?他的回答相当诚实:“没有。我尊重他们的选择,或许也是因为布冯、特雷泽盖们效力的年头更久,对那身球衫更有感情,但我希望继续在顶级联赛踢球,于是去了国米。足球世界里,你有时候必须做选择。”

在国际米兰,维埃拉经历了两任主帅:曼奇尼和穆里尼奥。对比两人之间的风格差异,他这样说:“曼奇尼总是站在球员身后支持你,对比赛有很清晰的想法,也给了我们场上的自由,让我们能自主决策。穆里尼奥则是我遇到过最有准备的教练。他对每场比赛都有计划A、计划B、计划C,每个细节都清晰到极致。后来,我也和穆帅有过争论——因为当时我的上场时间很少,但对当时那支球队来说,坎比亚索、莫塔和斯坦科维奇或许确实更有用。我很欣赏穆帅的一点:他从不拐弯抹角,直接告诉你真相。那时我不愿听,但现在我理解了。他是个诚实的人。”

“穆里尼奥确实有一种魔力,能进入球员的心,让他们为他赴汤蹈火。这是教练很重要的能力——球员为俱乐部、为球迷、为胜利而战,但他们也会为教练而战。作为教练,你必须懂得走近球员、激发他们的潜力。这是我从他那里学到的最宝贵的事。”

教练维埃拉,重走球员时代路

曼城的短暂经历后,维埃拉选择挂靴,起初没有明确的从教计划,但在去了青训学院帮忙后,他发现自己很享受和年轻球员一起工作的感觉,于是决定去考教练证。“我告诉自己,要在教练席上积累足够多的信誉,干上25-30年。”之后,他去了曼城的关联俱乐部纽约城,在那里遇见了皮尔洛、兰帕德和比利亚。维埃拉笑着说:“皮尔洛当然不需要被‘执教’——和他共事非常愉快,我们会讨论足球,交流观点。”

“意甲确实是世界上最难的联赛,每支球队都组织严密、防守细致。在意大利进一个球,比在英格兰和法国更难。”在热那亚近一年的执教经历,让维埃拉发出如此感叹。有没有特别欣赏的同行?法国人将票投给了博洛尼亚的主帅意大利诺:“他谦逊、务实,让球队踢得很出色。博洛尼亚的工作模式,也可以成为我们俱乐部的榜样。”

“教授”温格毫无疑问是维埃拉最重要的恩师之一,而在热那亚的队史上,也有一位绰号“教授”的功勋主帅:弗兰科·斯科利奥。当年执教热那亚时,“教授”斯科利奥留下过一句名言:“足球是47%技术,30%体能,23%心理”。今天的维埃拉怎么看?“我不太能把握这些具体数字,但当代足球比二十年前更复杂,球员要面对更多精神层面的挑战。所以,我会把心理放在第一位。”

在法国和英格兰辗转,教练维埃拉又回到了意大利——一切都像球员时代一样。现如今,“狮鹫”在意甲积分榜上只有2分,但维埃拉相信,自己接手的是一个长期项目,保证财务持续性、培养年轻队伍,和短期成绩同样重要,文图里诺、菲尼、埃卡托、奥托亚等年轻人正在成长,夏天跟随英格兰U21夺得欧青赛的诺顿-卡菲正在成为意甲最好的边翼之一。在他看来,这才是“更大的图景”(big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