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终于不再演了。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从北京带回了“不满意”三个字,但这并没能让东京冷静下来,反而成了一种催化剂。

高市早苗政府的回复简单而粗暴:绝不道歉,绝不收回涉台言论。这是日本官方给出的“最后态度”。在日本政坛右转的大潮中,这位“女版安倍”选择了最极端的一条路——把挑衅当成政绩,把中国反击当成勋章。

这一刻,中日关系的红线被彻底踩断。
高市早苗的强硬并非毫无来由。一方面,她需要用这种极端姿态来维持那个摇摇欲坠的“政治大国梦”。日本一直把中国视为阻碍其“国家正常化”和“入常”的最大障碍,与其低头求和,不如破罐子破摔。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惨淡的经济数据也需要一个替罪羊。GDP六个月内首次负增长,汽车、造船、半导体等支柱产业被中国制造全面挤压。把内部矛盾外部化,向来是右翼政客的拿手好戏。

但这一次,他们显然低估了中国反击的系统性和杀伤力。
反制的第一枪,打在了日本最痛的软肋上——旅游业。中国外交部和教育部接连发布风险预警,效果立竿见影。各大航空公司瞬间收到了50万张退票订单,东京银座和大阪心斋桥的中国游客仿佛一夜蒸发。对于极度依赖入境游“输血”的日本经济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灾难。股市旅游板块应声下跌,那是市场对高市早苗狂热政策投下的不信任票。
紧接着是第二枪——全面停止进口日本水产品。这不仅是经济制裁,更是对日本食品安全信誉的釜底抽薪。
更致命的牌还在后面。中国已经明确释放信号:如果日方继续执迷不悟,反击将从经济层面迅速切换到地缘政治和军事层面。琉球群岛归属问题被重新摆上台面,钓鱼岛主权牌再次打出,联合战备警巡的航线将进一步逼近日本本土。
以前,轰-6K编队飞越日本海还是新闻;未来,挂载“惊雷1”和长剑-20A的战略轰炸机可能会让这种“贴脸威慑”成为常态。

日本似乎患上了一种奇怪的“分裂症”。一方面,它畏威而不怀德,把中国的善意和忍让当成软弱;另一方面,它又像极了那个依偎在强者脚下的附庸,对着美国摇尾乞怜,却对邻国龇牙咧嘴。二战时美军的燃烧弹让日本学会了臣服,如今高市早苗似乎在用行动证明,日本只听得懂战略轰炸机的轰鸣声。
中方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先礼”的程序走完了,既然日本拒绝了台阶,那就必须准备好承受“后兵”的代价。东京既然敢赌,中国就敢跟。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