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盖年干库同位,两重福气主大贵
原创/琴鹤堂国学
《五行精纪·卷二十·论华盖》有云:“华盖要皆主福,若与岁干库同位,为两重福,主大贵。(《三命提要》)”
简言之,命得华盖星者,主有福。若与年干之库同位,则为两重福,主大贵。
乙亥、乙卯、乙未年生见未;
丙寅、丙午、丙戌年生见戌;
戊申、戊子、戊辰年生见辰;
辛巳、辛酉、辛丑年生见丑;
壬申、壬子、壬辰年生见辰。
以真实案例为证:
交通部次长曾毓隽:乙亥、癸未、己亥、辛未。
乙亥年生见未月未时,华盖年干库同位,两重福气主大贵。
曾毓隽(1875—1967),谱名以烺,字云霈。福建闽侯县人,清朝甲午(1894年)举人。历任文安、大城、良乡、宛平、肥乡各县知县、候补知府、候补道员等。辛亥革命后,段祺瑞任北京政府陆军总长,曾毓隽任陆军部秘书,是段祺瑞的心腹之一。
1916年任京汉铁路总办。1917年7月参加段琪瑞讨伐张勋复辟之役,任讨逆军总司令部军需处长。1918年任国务院秘书,国会议员。10月任交通部次长兼国有铁路督办。1919年12月任靳云鹏内阁交通总长。1920年直皖战争中,皖系失败,被列为“十大祸首之一”,逃往日本驻华使馆避难。后长期居住天津日租界。1937年底日本占领南京,次年拒绝参加伪南京维新政府,逃往香港。自此以后,不入政界。1943年日军占领香港后,曾毓隽回到北平居住,依靠此前所购置的金鱼池养鱼出售,补贴日用。
解放后,曾毓隽定居北京,受章士钊邀请参加中央文史馆工作,月薪88元,直至1967年逝世,享年93岁。
山西巡按使金永:乙卯、乙酉、丁未、丁未。
乙卯年生见未日未时,华盖年干库同位,两重福气主大贵。
湖南巡抚杨昌濬:丙戌、戊戌、丁亥、甲辰。
丙戌年生见戌月,华盖年干库同位,两重福气主大贵。
杨昌浚(1826年-1897年),字石泉,号镜涵,别号壶天老人,湖南湘乡县(今属娄底市)人。晚清军事将领。杨昌浚自幼聪慧。长大后,身材魁梧,膂力过人。二十岁时从罗泽南读书。二十五岁补县附学生员。清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天国起义军由广西入湖南,杨昌浚随罗泽南率团练抗拒。咸丰六年(1856年)六月,因父病重请归,后在杨家滩李续宾家塾教书。咸丰九年(1859年),与刘蓉在娄底办团练,拒太平军于界江坳,升教授。次年,左宗棠帮办两江军务,招其复出,再次参与围剿江西义军,先后攻陷德兴、婺源,升知县加同知。历任衢州知府、布政使、浙江巡抚等。光绪三年(1877年),因错判“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被革职回籍。次年,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力荐杨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赏四品顶戴,历任甘肃布政使、陕甘总督等职。
光绪十四年(1888年),杨调补陕甘总督,署福州将军并副都统,赏太子少保衔。光绪二十年(1894年),加太子太保。是年春,日本帝国借朝鲜内乱,挑起战争,东北告急。杨尽遣甘肃劲旅捍卫京都。次年,循化回民起义,境内空虚,清失利,清政府以杨“措置乖方”将其革职,复改革职留任。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卒于长沙,翌年,迁葬西阳画桥山。
湖南巡抚刘琨:戊辰、丙辰、癸丑、壬子。
戊辰年生见辰月,华盖年干库同位,两重福气主大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