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企业残保金每年到底要交多少钱?残保金快速测算工具与方法

对于许多企业主和HR来说,“残保金”(全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往往是一笔容易被忽视但金额不菲的“隐形”成本。很多企业直到

对于许多企业主和HR来说,“残保金”(全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往往是一笔容易被忽视但金额不菲的“隐形”成本。很多企业直到收到税务局的催缴通知,才发现每年可能要多交几万甚至上百万的费用。

2024年和2025年,残保金政策有哪些新变化?企业该如何快速测算应缴金额?又有哪些合规的减免路径?才朔HR将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实操指南。

残保金减免

一、什么是残保金?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为了保障残疾人权益,由未按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缴纳的资金。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不招人就交钱”的制度。

📅最新政策划重点(2023-2027年)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最新公告(2023年第8号),残保金的优惠政策已延续至2027年底。这意味着在2024年和2025年申报时,企业依然可以享受以下红利:

分档减缴政策继续执行(招用比例达到1%即可享受50%减免)。

30人(含)以下的小微企业,继续免征残保金。

⚠️注意:这是一个强制性缴纳项目,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拒不缴纳不仅会产生滞纳金,还可能影响企业信用评级。

二、残保金计算公式与核心指标

很多企业觉得残保金计算复杂,其实只要掌握一个核心公式即可。

1.标准计算公式

残保金年应缴费额=(单位在职职工人数×1.5%–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年平均工资

2.四大关键指标详解

A.在职职工人数

定义:指用人单位在编人员或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的人员。

计算方式:按“年平均人数”计算。

公式:(1月人数+2月人数+...+12月人数)/12

劳务派遣:通常计入派遣单位人数,除非双方签署协议明确计入用工单位。

B.所在地规定的安排比例

大多数地区(如上海、广东、浙江等)的标准比例为1.5%。

部分地区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北京曾执行1.7%,具体请以当地税务或残联最新公示为准),本文主要以1.5%为例。

C.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核心减免点)

持证要求:必须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

1级、2级重度残疾人优惠:雇佣1名持有1-2级证书的重度残疾人,在计算时可抵算2名残疾人。

合规要求:必须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足额缴纳社保、且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D.年平均工资

计算:上年工资总额/上年在职职工人数。

封顶保护:为了防止高薪企业负担过重,大多数城市规定:如果本单位平均工资超过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2倍(或3倍,视地区而定),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2倍(或3倍)计算。

三、残保金快速测算案例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通过两个典型案例来演示(假设当地规定比例为1.5%,社平工资2倍封顶线为20万元)。

案例1:纯缴纳型(未雇佣残疾人)

企业情况:某科技公司,上年平均在职职工100人,平均年薪15万元,未雇佣残疾人。

应安排人数:100 *1.5% = 1.5人。

实际安排:0人。

计算:(1.5-0)*150,000=225,000元。

优惠政策后:

因安残比例为0%(小于1%),按应缴额的90%缴纳。

最终需缴纳:225,000*90%=202,500元。

案例2:合规筹划型(雇佣1名重度残疾人)

企业情况:同上,100人,平均年薪15万元。但企业雇佣了1名持有1级残疾证的员工。

实际安排计算:1名重度残疾人=2个名额。

计算:

应安排:1.5人。

实际计入:2人。

差额:1.5-2=-0.5(已达标,无需缴纳)。

最终需缴纳:0元。

💡洞察:在这个案例中,企业仅需支付一名员工的工资社保成本,就节省了20多万的残保金,同时还履行了社会责任。

四、企业如何合法减免与优化?

要在2025年合规降低成本,企业可以关注以下三个“黄金切入点”:

1.利用“30人免征”红利

如果您的企业人数在30人左右徘徊(例如31、32人),可以考虑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调整或灵活用工方式,将申报主体的人数控制在30人(含)以下。这样可以直接全额免征。

2.冲刺“1%”的黄金线

根据分档减缴政策:

安残比例<1%:缴纳应缴额的90%。

1%≤安残比例<1.5%:缴纳应缴额的50%。

策略:对于几百人的大企业,完全达标(1.5%)可能有难度,但努力达到1%非常划算。一旦达到1%,应缴金额直接打五折!

3.“重度残疾人”的倍增效应

如前文计算,招聘1名1-2级重度残疾人可以抵2个名额。这对于人员规模在100-130人左右的企业来说,往往招1个人就能实现全额免缴。

4.关注工资封顶

如果是高薪行业(如互联网、金融),核算时务必确认当地的“口径社会平均工资”。计算时不要直接用企业实际高薪去乘,而要用政策规定的“封顶工资”去乘,避免多交冤枉钱。

五、常见误区与风险警示

在进行残保金筹划时,切勿触碰法律红线:

❌风险一:“挂靠”与“买证”

有些企业通过中介找残疾人“挂靠”社保,但不安排实际工作。这是违法的!

后果:税务与残联系统已联网,大数据会比对考勤、工资流水的真实性。一旦被认定为虚假用工,不仅需补缴残保金和滞纳金,还涉及诈骗社保基金的刑事风险。

❌风险二:忽视申报时间

残保金通常是按年申报(大部分地区在每年的8-9月或9-10月)。即使应缴金额为0(如30人以下企业),也必须进行“零申报”,否则会被视为未申报。

六、总结与建议

‍残保金不是一笔必须“硬抗”的成本,通过合规的雇佣和计算,企业完全可以实现降本增效与社会责任的双赢。

最后,为您梳理一份行动清单:

核查人数:确认上年度平均职工人数是否接近30人临界点。

测算成本:使用本文公式,计算“纯缴纳”与“雇佣残疾人”的成本差异。

布局招聘:如果决定雇佣,建议优先考虑有真实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并安排合适的岗位(如客服、后勤、行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