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艾冰)“医生,孩子身上长了好多红疹子,痒得整夜睡不着觉,都抓出血了!”11月23日,12岁的女孩圆圆(化名)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到湖南省儿童医院,经检查,她全身布满红色皮疹,伴有干燥脱屑。
据悉,11月以来该院皮肤科接诊的湿疹、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患儿,较夏季增长了近三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了解到,这一趋势在全国多家儿童医院也有所显现,河南省儿童医院、武汉儿童医院等均报告了类似情况。
湖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唐金玲(右)为圆圆检查,湖南省儿童医院供图。
“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是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的高发期。”湖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唐金玲指出,秋冬季节干燥,儿童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极易因缺水导致干燥、粗糙,从而诱发或加重病情。
武汉儿童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卢静静补充道,当前儿童皮肤病的疾病谱已发生改变,近20年门诊中过半的皮肤问题都与过敏相关,过敏已取代感染成为儿童皮肤问题的“主角”。
谈及背后的原因,谈及背后的原因,河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学科主任王胜春分析,冬天天气寒冷干燥,导致孩子的皮肤干燥脱屑,皮肤水份不足,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对外界刺激抵抗力降低,容易诱发湿疹、特应性皮炎、过敏性疾病;另外,儿童饮食结构出现改变,由于纯天然食品少,导致儿童肠道菌群失衡,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增加了过敏的风险;此外,过度清洁也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增加皮肤感染和过敏的风险;另外,户外活动减少引起体内维生素D合成减少,导致皮肤免疫功能下降,也会增加过敏性皮肤病的风险。
唐金玲建议,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皮肤状况,争取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孩子出现过敏症状,务必及时就医,避免拖延,更不要自行使用偏方,以免延误病情。”唐金玲提醒,若确诊为湿疹、特应性皮炎等慢性过敏性皮肤病,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并配合做好日常护理和饮食调理,保持居室清洁通风,减少过敏原接触。
卢静静特别指出,在治疗过程中,家长不应盲目拒绝所有激素药膏,转而寻求那些宣称“无激素”却可能非法添加强效激素的“网红神药’,这类产品反而可能对儿童皮肤造成更大伤害。卢静静总结,在孩子皮肤护理方面,家长应谨记16字原则:温和清洁,强化保湿,穿衣得当,物理防护。
温和清洁。秋冬季节,婴幼儿洗澡频率以每周2~3次为宜;如出汗较多或需频繁涂抹外用药,可隔日一次。每次洗澡时间控制在5~10分钟,水温不宜超过38摄氏度,避免热水泡澡,以免破坏皮肤屏障。
强化保湿。在皮肤清洁5分钟以内及时涂抹保湿霜,皮肤尚处于湿润状态时使用效果更佳。婴幼儿应选择成分简单、温和且油脂含量较高的润肤霜。若患有湿疹或特应性皮炎,每周润肤霜用量应达到100克,每日至少使用2次。
穿衣得当。贴身衣物应选纯棉、柔软、透气的材质,避免羊毛、化纤类面料直接接触皮肤。家长可采用“洋葱式穿衣法”,为孩子穿着多层薄衣,其衣着可比成人少一层。判断标准以宝宝后颈和背部温热、无汗为佳。
物理防护。秋季(特别是雨后)预防虫咬皮炎,应以穿着长衣长裤为主;冬季预防冻疮及寒冷性皮炎,应借助围巾、口罩、手套、婴儿车防风罩等加强保暖;预防口水疹及尿布疹,建议通过厚涂保湿霜或凡士林进行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