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前脚刚宣布国家人工智能发展计划将采用华为昇腾芯片,这项合作迅速引发广泛关注,然而仅仅过去一天,官方声明被撤回,合作戛然而止。
虽然没有明说,但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一日游”,谁都明白,背后是美国的推波助澜,只是谁也没想到,等到马国选择站队之后,中方终于要动真格了......

一枚芯片的“惊魂二十四时”
5月19号,马来西亚通讯部副部长高调宣布,国家人工智能发展计划将采用华为昇腾芯片,这一举动颇受关注,被视为重要的合作。毕竟芯片是高科技产业,在高科技产业方面达成合作,势必会让外界认为两国关系快速升温。
然而,仅仅过了一天,5月20号,官方却悄然撤回了这一声明,合作计划戛然而止,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外界纷纷猜测,认为背后可能受到了美国的影响。原因自然是美国一直想要限制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而芯片产业恰恰踩中了美国的“雷区”。

就在马来西亚官宣前没多久,美国商务部那边就放了风,警告说谁要是用了某些中国企业的芯片,可就踩了他们出口管制的红线。这种自家的法管到别人家炕头上的逻辑,说白了就是“长臂管辖”,在国际上一直就挺招人烦。
后来美国人嘴上稍微松了点,从“全球禁用”改成了“风险警告”,可那警告背后的潜台词谁听不出来,罚款、坐牢、踢出美元结算体系,这跟直接下禁令几乎没有任何区别,而向马来西亚这样的小国家,终究还是没能抗住压力。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和赤裸裸的压力,中国这边可没含糊,马来西亚撤回声明还不到一天,中国商务部就站出来发声了,直接点名美国搞的是“歧视性限制”,而且头一回把《反外国制裁法》这把宝剑给亮了出来。
这信号再清楚不过了:不管你是哪路神仙,哪个公司,只要你帮着美国佬搞这套歧视性的名堂,从公司高管到供应链上的蚂蚱,都可能被拉进中国的黑名单。一旦上了这名单,所造成的后果,那就只能你自行体会了。

这套组合拳打出来,可比以前在贸易摩擦里光喊喊“奉陪到底”要狠多了。这说明中国在维护自己核心利益的时候,已经不满足于口头抗议了,而是越来越多地拿起法律武器,准备跟你真刀真枪地干一场了。
然而,这场芯片大战,表面看是外交口水仗,往深了扒,是全球科技产业链的根子在动。美国想用技术封锁这招,把竞争对手的发展速度给拖慢点,可惜的是,一旦将中国当成对手,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早早被注定了。

高墙挡不住奔跑的脚步
历史经验早就告诉我们,外边压力越大,里边憋着的那股劲儿就越足,就拿半导体来说,连英伟达的老板黄仁勋都公开说过,出口管制这玩意儿,效果不咋地,搞不好还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华为昇腾等国产AI芯片发展迅速,性能提升显著,部分领域已可比肩国际顶尖水平。国内科技大厂倾向于采用国产芯片,降低对国外产品的依赖,这就导致英伟达等国际巨头在中国市场份额大幅下降,与国产芯片形成竞争。

而且,中国在芯片产业链上的自主化,那也是肉眼可见的进步。长江存储的先进闪存芯片,已经打进了国际顶尖消费电子的供应链;中芯国际在先进制程工艺上,也在悄悄地往前拱;还有蚀刻机这些关键的半导体设备,国产化速度越来越快。
今年以来,中国芯片进口量明显少了,这里头固然有全球需求变化的原因,但也说明国产替代确实在发力。更别提,美国自己在芯片制造的某些关键环节,比如氖气这些特殊原材料,还高度依赖着进口。真要把全球供应链给彻底切断了,他们自己恐怕也得跟着喝西北风。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会随便任人欺辱,因此,这回我们不光亮出了《反外国制裁法》,还把镓、锗这些关键战略矿产的出口管制给用上了,这是一套“法律加资源”的组合拳,这些金属可是造先进半导体离不开的宝贝疙瘩。
中国这一手,直接给全球供应链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也逼得那些高度依赖这些材料的美国及其盟友企业,不得不赶紧想辙,有的跑到越南这些地方紧急囤货,有的开始琢磨怎么搞供应链多元化。

这么一来,中国既占了反对单边霸权、保护自由贸易的道义制高点,又精准地捏住了特定产业的“七寸”。就算你想“伤敌一千”,那你也得掂量掂量自己会不会“自损八百”,这玩法,比以前硬碰硬,显然更有章法,也更让对手头疼。
马来西亚这事,充其量算是个开场哨,接下来,在东南亚、中东、拉美这些新兴市场,围绕5G、人工智能、云计算这些关键技术的合作跟竞争,中美两国还得接着掰腕子,而这,才是美国真正不想要看到的。

朋友圈还是铁拳头
时代早已变了,单边主义不再受到追捧,国际大环境下,经济和科技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盘根错节。谁要是想彻底把技术生态给割裂开,搞什么平行宇宙,那经济成本和社会代价,可不是一般的高。
中国这次摆出的强硬姿态,某种程度上也是给那些想跟中国搞科技合作,但又怕美国大棒的国家打了一针强心剂。意思很明白:我的核心利益要是被动了,我不仅有决心,有能力,我还有足够的工具箱来维护自己和合作伙伴的合法权益。

这份底气从哪来?当然是日益壮大的国内市场、蹭蹭往上涨的科技实力,还有在全球舞台上越来越自信的姿态。说到底,这场芯片争夺战的核心,已经不光是谁的技术更牛那么简单了,更重要的是看谁能建起一个更有韧性、更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谁能赢得更广泛的国际信任和合作。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这些前沿领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包打天下,把所有关键技术都捏在自己手里。所以与其在零和博弈的泥潭里瞎折腾,不如坐下来好好谈谈,在共同标准、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这些方面,找点建设性的法子,一起把全球科技这块蛋糕做大。

对于卷在里头的各个国家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而全球科技产业的未来,是走向开放融合还是封闭对抗,也得看各方能不能跳出眼前的地缘政治小算盘,回归到创新与合作的本质上来。
结语
这场芯片“持久战”,谁能笑到最后,恐怕不在于谁的“拳头”更硬,而在于谁能团结更多的朋友,一起把锅里的肉炖得更香。
毕竟,靠霸权垄断技术的那套剧本,早就该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了,一个更平衡、更多极化的全球科技新秩序,正在艰难地破土而出,不是吗?

信息来源:
电子工程专辑2025-05-21《马来西亚,撤回一个“部署华为昇腾”?》
中国新闻网2025-05-21《美国企图全球禁用华为昇腾芯片等,商务部:执行美方措施涉嫌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