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的应对堪称 “迷惑操作”。他跑到古吉拉特邦给企业主打气,拍着胸脯说 “保证大家利益”,转头却让官员放话 “多拓展中国等新兴市场”。这算盘打得挺响 —— 反正美国不要的货,塞给中国就行。可他似乎忘了,中国市场早就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
反观中国应对美国关税的做法,高下立判。面对美国单边加税,中国一方面依法采取反制措施,另一方面苦练内功,完善产业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2025 年上半年,从瑞幸咖啡到安踏体育,中国本土品牌在多个领域把国际巨头逼得节节败退。这种 “你打你的,我强我的” 的策略,恰恰是莫迪最缺的。
二、想让中国接盘?印度商品先过质量关就算抛开质量问题,印度商品在性价比上也毫无优势。中国市场早就卷成了 “修罗场”:瑞幸咖啡靠低价和数字化打败星巴克,安踏、李宁让耐克、阿迪市场份额下滑,家电市场更是本土品牌的天下。印度想把在美国卖不动的电器、零部件塞到中国,简直是关公面前耍大刀。
更关键的是印度制造业自身的硬伤。莫迪喊了十年的 “印度制造”,制造业占 GDP 的比重不仅没涨到 25%,反而从 15.4% 跌到 14.3%。一个铁路项目能拖 40 年,580 个公路项目一半以上延期,这样的基础设施和效率,生产出来的商品怎么跟中国比?难怪有人调侃:“要不是印度有国货保护,中国商品早把印度市场淹了。”
三、砍俄油、媚美国,莫迪把盟友坑惨了更讽刺的是,印度砍俄油的同时,中国正在逆势加仓。2025 年前五个月,中国自俄罗斯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长 15%,全年预计突破 8000 万吨。一边是昔日盟友背后捅刀,一边是中国仗义接盘,俄罗斯心里的天平早就倾斜了。普京恐怕会想:“关键时刻,还是中国靠谱。”
可莫迪这点 “投名状” 根本没讨好到美国。特朗普明确要求印度 “一滴俄油都别买”,现在印度只是暂停新订单,简直是敷衍了事。这种 “两边讨好” 的把戏,最后只会落得 “两边不是人”—— 美国嫌不够听话,俄罗斯觉得被背叛,印度在大国博弈中越来越没话语权。
四、中印应对贸易战的差距:硬实力才是硬道理同样面对美国关税施压,中国和印度的应对之道截然不同。中国选择 “练内功”: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创新,结果本土品牌在咖啡、运动服饰、家电等领域全面崛起。印度却选择 “走捷径”:既不敢硬刚美国,又不想升级产业,只会找其他市场接盘、拿盟友开刀。
印度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早就藏不住了。虽然 GDP 总量快到全球第四,但人均 GDP 才 2800 美元,排在全球 140 位。最富的 1% 人口握有 40% 财富,底层 50% 的人连像样的就业都没有。这种 “虚胖” 的经济,遇上美国关税重拳,自然经不起折腾。
你觉得印度该学中国硬刚美国吗?
美国加税、中国不接盘、俄罗斯被坑惨,莫迪的一系列操作把印度逼到了墙角。其实答案很明显:靠投机取巧永远成不了气候,只有像中国这样踏踏实实搞产业升级、练硬实力,才能在贸易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想问大家:你觉得印度应该学中国硬刚美国,还是该另寻出路?如果印度真的把问题商品卖到中国,你会买账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