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像卡了东西,吞口水都疼,说话也越来越哑”“孩子突然咳嗽得像小狗叫,晚上还喘不上气”…… 生活中,不少人都经历过类似的不适,却常常误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或 “上火”,直到症状加重才慌忙就医,殊不知这些可能是急性喉炎发出的预警信号。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急症,急性喉炎若忽视治疗,尤其是在儿童群体中,可能引发喉梗阻,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急性喉炎的 “杀伤力”,首先体现在它典型却容易被混淆的症状上。成人患者初期多以喉咙干燥、灼热感为起点,随后出现明显的咽喉疼痛,吞咽时痛感加剧,声音也会逐渐变得嘶哑,严重时甚至完全说不出话。与普通咽炎不同,急性喉炎的疼痛常伴随 “声音改变” 这一核心特征,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咳嗽、咳痰,痰液多为黏液状,偶带血丝。而儿童的症状则更为凶险,由于儿童喉腔狭小、黏膜娇嫩,炎症发作时容易出现喉头水肿,导致 “犬吠样咳嗽”—— 咳嗽声像小狗叫一样嘶哑、短促,夜间症状会明显加重,严重时会出现呼吸急促、吸气时锁骨上窝或肋骨间凹陷,甚至嘴唇发紫,这正是喉梗阻的危险信号,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为何急性喉炎会如此 “来势汹汹”?从致病原因来看,病毒感染是最主要的诱因,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等都可能引发喉黏膜的急性炎症,尤其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大时,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更容易乘虚而入。此外,细菌感染也可能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导致炎症加重;用声过度也是成人急性喉炎的常见诱因,比如教师、歌手、销售等需要频繁用嗓的人群,长期大声说话或突然高强度用声,会使喉黏膜充血水肿,诱发炎症;另外,吸入粉尘、烟雾、刺激性气体,或接触过敏原,也可能刺激喉黏膜,引发急性喉炎。
面对急性喉炎,科学应对是关键,切勿因 “症状常见” 而拖延。一旦出现喉咙痛、声音哑,尤其是伴随呼吸不畅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以减轻炎症、缓解喉头水肿。在治疗期间,要注意让嗓子 “休息”,避免大声说话、唱歌,减少喉黏膜的刺激;多喝温水,保持咽喉湿润,避免饮用酒精、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吃辛辣、油炸、过烫的食物,以免加重咽喉不适;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干燥,可使用加湿器调节室内湿度,减少粉尘、烟雾的刺激。
对于儿童来说,急性喉炎的预防尤为重要。家长要注意根据气温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避免孩子受凉感冒;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污浊的场所,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鼻子,降低感染风险;此外,避免孩子过度用嗓,比如长时间哭闹、大声喊叫,保护孩子的喉黏膜。
急性喉炎虽常见,但绝非 “小毛病”,它可能从 “喉咙痛、声音哑” 快速发展为 “呼吸危机”。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要提高对急性喉炎的警惕,牢记其症状特点,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做好日常预防,才能守护好咽喉健康,避免危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