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别山深处的北中镇将军村,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而大山里的老黄豆,作为传统的地方品种,以其独特的种植方式,浓郁风味和丰富营养,承载着一方水土的记忆与智慧。


秋高气爽,正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将田边地头扯回来的黄豆株,捆成倒三角型堆放在院子里,在太阳下尽情暴晒,让豆荚炸开,黄豆就会在劈啪声中欢快的蹦跳开来。

当然,自然脱粒的等待是漫长的,加上好天气也不是天天有,所以大家就想办法让黄豆脱粒。把黄豆禾平铺到地面上,待豆荚变干燥变脆,大家找来连枷,你一下我一下,啪啪啪……这项农活看似简单,实则讲将技巧。打连枷要双腿微屈,站稳后靠腰力和腕力发力,让边枷头在空中划出完整的圆弧,才能既省力又有效的拍打。这种两人对站,此起彼落地交替击打,形成富有节奏的劳动场景。

打下来的黄豆,用竹筛筛去灰土,用竹编晒盘去除杂质,最后再滚出颗粒饱满的黄豆,晒干,收藏起来。每一张幸福的笑脸,不仅是秋收的喜悦,更是治愈生活的良药。

而大山里的老黄豆,它代表着一种对传统的坚守,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这些古老的品种和传统的种植方式尤为珍贵,它们保留了黄豆最本真的原始味道和最浓厚的文化底蕴。(陈凤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