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千门36局之瞒天过海局:最难识破,入局者至死都不知真相......
位于黄河古道的衡水可谓是人杰地灵,除了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名人外,值得称道的还有衡水的酒文化。自汉代伊始,衡水的酒文化蓬勃发展,一直到民国时期,衡水酒甚至还远渡重洋参加了巴拿马运动会,斩获了大奖的同时,更是让衡水的酒文化之名广泛传播。
酒文化的兴起也让衡水周边市镇百姓多以酿酒为生,可这酒不仅成了吃苦肯干人的致富经,也成为了别有用心之人的引虎伥。
民国五年夏末,常家镇就曾经发生过一起酒铺大火案,在这起案件中,酒铺老板娘何虹玉被烧成了焦骨,查看此案的班头刘有才最终以意外定了性质,就在大半年后,一点蛛丝马迹让刘班头懊悔不已,险些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酿成大错。
刘有才重新梳理案件时才发现,本案看似简单,但个中关系确实极为复杂,甚至作案人还运用到了千门八将36局中的顶级阳谋“瞒天过海”,也正是这个足以谋国的大局让刘有才一叶障目难见真相。
01 失火
常连海是常家庄有名的酒铺老板,可谁都不知道,他酿酒的好手艺竟然是偷来的。常连海是家中的独子,但祖祖辈辈的庄稼汉在动荡的岁月里,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是常有的事情,老父亲不想让儿子也和自己一样,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于是决定让儿子学一门手艺。
听下洼村赶大车拉粮食的人说,常家庄的酒生意好做,常父苦口婆心的劝服了常连海离开这鸟不拉屎的下洼村,到常家庄上的德裕酒铺当学徒,说是学徒,但实际上就是一个跑腿打酒的小厮,根本就不会教一些真正的手艺。
和酒铺老板商议好后,酒铺老板答应管吃管住,但是当学徒的前两年没有工钱,常父暗中告诉常连海,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虽然说是当学徒,但只要眼到心到,这小小的酒铺子中,到处都藏着学问。
常连海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却时时刻刻将父亲的话记在心中,不打酒的时候,就到酿酒的作坊里帮忙,久而久之,酿酒的师父便看出了常连海的小心思,故意想试试这个孩子的天赋,谁知道就是这日积月累的“偷艺”,竟让常连海小有所成,自此也就有意无意的透露给他一点酿酒的门道。
常连海在德裕酒铺做了两年学徒,三年酿酒小工,手中攒下了一点银钱后便决定不再给别人打工。
此时已经19岁的常连海在老家下洼村已经算是大龄青年,如果再不娶媳妇,是会被老家人笑掉大牙的。下洼村的媒婆听说常连海在常家庄学会了酿酒的手艺,在贫苦的农村有个手艺可是了不得,再加上常连海长终日在酒铺,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自然显得更为俊朗一些。
来常家提亲的人还真是不少,常父为此乐得合不拢嘴,看哪个姑娘都觉得适合做儿媳妇。
可常连海心里通透,自己手中的钱如果都用来娶妻,那么就没有余钱开一个自己的小酒铺,于是常连海告诉媒婆,自己希望娶一个会过日子还孝顺的媳妇,长相上自己不挑。
可也正是常连海务实的做派,让七里外何家坡的何老汉觉得常连海是个值得托付终生的好男人,于是将自己的闺女何虹玉嫁给了常连海。
何虹玉是何家坡出了名的美人,登门求亲的人也是络绎不绝,但何老汉为人谨慎,迟迟没有松口,直到觅得常连海这个称心的女婿后,他才算是稳住了心。婚后常连海两口子就在常家庄开起了一家夫妻酒铺,因为常连海为人厚道,德裕酒铺的老板时常还把自己做不过来的小单子分给常连海,一年多的功夫,常连海两口子的日子就过的红红火火,因为何虹玉人生的漂亮,还被当地人唤作“酒西施”,简直就是小酒铺的活招牌。
结婚第三个年头,两人忙于酒铺的生意,一直顾不上要孩子,这也是常父临终前的一大遗憾,为此常连海不时的与何虹玉商量,让她不用太操劳,兴许精神头一放松,就能怀上孩子。
何虹玉本就是个要强的主,一听说让自己高高的养着,心中还有点不痛快。三年的功夫里,何虹玉早就把酿酒的门道摸透了,要是没有她这个贤内助,常连海想要在常家庄用小成本立住脚跟,估计要费些心神。
一看何虹玉脸上不悦,常连海赶紧改了口。
这几年过日子,常连海没有不对何虹玉言听计从的时候,但是他总觉得何虹玉对自己差点意思,在外人眼里何虹玉可是一顶一的好媳妇,但是只有常连海心里明白,何虹玉对自己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满意,毕竟自己的家境和以前求亲的人比,要差上大半截。好在老丈人何老汉铁了心要给女儿找一户本分人家,这才让常连海占了便宜。
常连海知道两口子过日子需要将心比心,只要他对何虹玉加倍的好,总有一天何虹玉会对自己有所改观。
这年十月底,下洼村的粮食大丰收,常连海和何虹玉商量着拿点钱到下洼村收点粮食酿酒,每每常连海赶车下村收粮的时候,他都舍不得让何虹玉一个人操劳,便会让她带着酒菜回娘家陪陪老岳父,可最近铺子里的买卖出奇的好,还有几家结婚订酒的买卖排着,何虹玉说什么都不回。
拗不过何虹玉的常连海只好喂饱了骡子,准备在路上省出来些时间。
从常家庄到下洼村不远,连上收粮,打个来回三天足够了。可是让常连海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短短的三天,竟然让他的生活发生了惊天巨变。
再回到家时,他的酒铺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而自己的老婆何虹玉已经成了一副焦骨!
02 调查
常连海赶着骡子还没等回到常家庄就被一个要饭花子堵住了,说他家着了大灾。常连海顾不上负重的骡子车,一口气跑回了家,可眼前的一片废墟却让他惊坐在地上,突然常连海就要往废墟里面扑,口中还喊着何虹玉的名字,可是有人往门口处指了指,那是一具烧焦了的女尸,看体量就是何虹玉。
一时间常连海如同得了癔症一般说这是有人要害他们家,为了安抚常连海,德裕酒铺的老板出面请来了退休回到常家庄养老的老班头刘有才,刘有才领着徒弟罗三强一同来到了常连海家。
刘有才一大早就听罗三强说北街有家酒铺夜里失了火,可这么多年的职业病让刘有才什么热闹都不想看,也不让罗三强好信,要不是有人请他出山,他根本就不会来到这是非之地。
刘有才先看了看被烧死的何虹玉,死像极惨,应该是被烟呛晕了,而后被活活烧死在火场里。这女尸的死状有些怪,她是趴在门板上,一只手死死的拉着门把手,但着了火的木板门禁不住她这一拉,她反倒是压趴下了木板门,以至于焦骨和木板门未烧尽的部分粘到了一起。
罗三强拿着木棍扒拉着木板门,在女尸手骨死死楔住的未烧尽的木板中,罗三强发现了一小块红色的血片。
罗三强没在意继续查看女尸。而此时刘有才却将调查思路转移到了常连海身上。常连海如实交代自己的行踪,他到了下洼村火速收了一车粮食连夜就要往回走,但是下洼村村如其名,路上有一处洼地时常陷住车马,村里人都劝常连海在老房子里住一夜再赶路,常连海也怕路上出事反倒麻烦,于是决定赶早返回常家庄。
从下洼村返回常家庄会经过柳条镇,柳条镇上有家糖糕店很出名,他想着入夜前就能赶回,索性去买点糖糕给媳妇吃,其实一天水米未进的常连海也觉得有些前胸贴后背,实在是走不动了,这才赶着车到柳条镇歇脚。
在面馆吃了碗素面的常连海请面馆老板帮忙照看骡子和粮车,自己前去买糖糕,就在糖糕铺在前,他还被一个红着眼圈的女人撞了一下,那女人浓妆艳抹的样子让常连海一下子就知道她是个暗门子,尤其是看到拐角处一个断腿的男人抱着襁褓里的孩子往这边望时,他就更加确定这个女人的营生。
暗门子就是家中男人身体不好,只好靠女人做一些皮肉生意谋生的勾当。
那女人给常连海道了歉,然后又小跑着折了回去,她告诉那男人自己明天早起就从常家庄回来,不耽误给他做饭。常连海无心听别家夫妻私语,更何况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他只觉得有些晦气,赶紧去买了糖糕。
但让常连海更加出乎意料的是,自己竟然在糖糕铺子前碰到了何虹玉的表哥陈元升。
陈元升是个自在人,家里有点闲钱,哪里有好吃的好玩的,哪里就有陈元升的身影,只不过在柳条镇碰到陈元升让常连海格外的吃惊,毕竟柳条镇不是什么大地方,陈元升这般人物可是少来。
谁知陈元升却说自己最近小赌了几次,手头丧气折了些钱财,这才到柳条镇避一避债主子的风头。
一听陈元升这么说,常连海更是不愿意和他多来往,借口想抽身,可谁知那陈元升却一把拉住常连海。
“表妹夫,你这是怕我找你借钱不成,这一见到我就像躲瘟神一般,赶明我可得找虹玉告你一状。”
一听陈元升的话,常连海只好来到小酒馆点了几个菜,要了半壶酒招待陈元升。陈元升嘴上还说着不急,喝完这壶酒自己要和常连海一同回家,去看看何虹玉。常连海本身不愿意与陈元升多往来,可是陈元升人头脑活泛会说话,他答应自己会劝劝何虹玉,让她抓紧给常连海生个一儿半女。
陈元升这话,算是命中了常连海的心怀。推杯换盏间,常连海就有了些醉意,好在陈元升也劝他莫要贪杯,赶紧往家赶要紧。但谁知常连海在赶车时,骡子怎么都不听自己的话,还以为是骡子的问题,直到常连海看骡子有些重影时,他才知道自己确实是喝多了。
而此时陈元升已经昏睡在车上。没办法的常连海只好带陈元升暂住在了柳条镇的旅馆。
常连海后半夜酒醒,给陈元升留了张字条,自己就先赶车回到了常家庄,可谁知道家里竟然遭此横祸。说完种种的常连海只恨自己半路遇上的陈元升,如果自己早早赶回来就能及时发现火情,也不至于发生如此惨案!
经过罗三强的排查,应该是炉灶里的火没有烧干净,夜里猛地打腔喷出来了火星子,并且常家是酒铺子,更是见不得明火的地方,这才让何虹玉遭受到了无妄之灾。
就在刘有才和罗三强将起火原因告诉常连海时,常连海却一口咬定肯定不是这样,因为何虹玉为人谨慎,知道家中见不得明火,每每都是看着炉膛里的火烧尽了才睡觉,所以火苗未必是自己家里来的。
刘有才听得明白常连海的意思,他这是怀疑有人放火,可是众人救火之时早就破坏掉了现场的脚印,从这个查起简直难于登天。
就在刘有才准备盘问常连海有没有什么仇家的时候,陈元升从人群中冲了过来,一把揪住常连海的衣服,问他何虹玉可是被烧死了?常连海失魂落魄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