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呼吸·柒之型!”当炭治郎挥刀而起,银幕前的观众瞬间热血沸腾——然而三分钟后,画面却切入了又一个长达五分钟的回忆杀。这就是《鬼灭之刃:无限城篇》带给观众的真实体验:顶级打斗与碎片叙事的冰火两重天。

《鬼灭之刃:无限城篇》作为该系列的最新剧场版,有一个长得让人记不住的全名:《鬼灭之刃: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袭 劇場版》
对路人观众而言,这个标题已经设置了不低的门槛——无限城篇?还有啥篇?还是第一章?猗窝座又是谁?
影片由三次战斗组成了“鬼杀队”与“鬼”决战的序幕-。蝴蝶忍对上弦贰童磨,善逸对阵已成为下弦陆的师兄狯岳,以及炭治郎和富冈义勇合力激战上弦叁猗窝座。
作为一部粉丝向IP电影,它在影院票房普遍低迷的情况下,预售过亿,首映日各大影院更是久违地开出了多个零点场。

《无限城篇》的最大特点,可以用一个公式概括:“杀一会儿,回忆一会儿,再杀一会儿,如此反复”-。
在每一场战役“杀”与“回忆”交替的最后,会有一个情感浓度极高的“回忆杀”。这种叙事特征引发了两极分化的评价:喜爱者认为杀与回忆交替呈现的比例很好;批评者则觉得回忆太长影响了打的节奏,或者嫌弃杀得太无聊只想看人物小传。
平心而论,ufotable的制作水准依然在线。不同的呼吸法结合剑术呈现出不同的型:蝴蝶忍是虫,善逸是雷,义勇是水。这些形式各异的属性和招式,大大增加了“鬼灭”打斗场景的丰富性和观赏性。
反派阵营的血鬼术也同样精彩:童磨的血鬼术与冰和毒有关,能够散播致命的冰晶冻气和剧毒;猗窝座的鬼血术是“破坏杀·罗针”,擅长近身肉搏、招式刚猛。

《无限城篇》在路人观众和粉丝之间划下了一道清晰的分界线。
对于一路追来的粉丝而言,这部剧场版是期待已久的盛宴。影片中蝴蝶忍、善逸、炭治郎的三场战斗,都是漫画中的高光场面。角色间的羁绊——无论是蝴蝶忍与姐姐香奈惠,善逸与师兄狯岳,还是猗窝座与父亲、师父和恋雪——都有着丰富的情感铺垫。
然而对路人观众而言,情况则大不相同。“鬼灭”的世界其实并不复杂,甚至有点过分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鬼杀队杀恶鬼的故事。电影在一开始就非常高效简略地介绍了“鬼灭”的世界观和故事背景,使得路人观众理解基本情节并无困难。
但问题在于,影片中大量的回忆杀和情感戏,依赖的是观众对角色已有的了解和情感投入。如果没有这种积累,那些本应催人泪下的场面,难免会让人觉得冗长而抽离。

就在《无限城篇》在中国上映之际,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发表了一系列错误言论,包括悍然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这些言论引发了中日关系的震荡,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中国观众对日本文化产品的接受度。
诸如《蜡笔小新:炽热的春日部舞者们》、《工作细胞》等日本影片已暂缓上映。尽管《无限城篇》凭借强大的粉丝基础仍得以与观众见面,但其票房表现难免受到政治氛围的拖累。
这种背景下,中国观众面临着一个微妙的选择:是继续纯粹地欣赏日本文化产品,还是将其与政治立场挂钩?

回到影片本身,《无限城篇》的真正主角,其实是反派上弦叁猗窝座。
猗窝座的故事,是影片中最为完整的的人物塑造。父亲、师父和恋雪共同构成了猗窝座的羁绊世界。当恋雪不断地、轻声地告诉猗窝座“已经够了”时,猗窝座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归宿”,他决定回“家”。
这种对反派角色的丰满刻画,是《鬼灭之刃》超越一般热血动漫的地方。它没有简单地将鬼描绘成纯粹的邪恶象征,而是揭示了他们也曾是人类,也有自己的伤痛和执念。

《无限城篇》中的三场战斗,其实体现了三种不同层次的境界。
蝴蝶忍试图毒杀童磨,是技的层面;善逸用自创招数斩杀狯岳,是术的层面;而炭治郎通过将“斗气”和“杀气”消弭于无形,让无懈可击的猗窝座无从防备,已经进入了“无招胜有招”的道的层面。
这种层层递进的设计,体现了主创们在战斗编排上的用心。
最后:我们该如何看待这样的文化产品?《鬼灭之刃:无限城篇》是一部优缺点都十分明显的作品。它的打斗场面堪称日漫顶尖水准,情感渲染对于粉丝来说也足够到位。但碎片化的叙事节奏和过多的回忆杀,对路人观众确实不够友好。
在当下中日关系的微妙氛围中,我们或许应该把文化产品与政治立场分开看待。欣赏《鬼灭之刃》所传递的亲情、友情与坚持,不代表认同日本政府的错误行为;批评日本的政治立场,也不一定要全盘否定其文化产品。

毕竟,正如《艾斯奥特曼》中那段经典台词所说:“热忱之心不可泯灭,体恤弱者,互相帮助,无论与哪国的人们都能成为朋友,纵使这份感情被背叛过千百回”。
这或许也是我们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对待文化产品应有的态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