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还是比较欣慰的,孩子周六和周末都不再回家了,留在出租屋那学习。
虽然并不是全部时间都用来学习,也有一部分时间在娱乐,要么是打球,要么是跟弟弟聊会天,要么刷会手机。
但都能说放就放下来,再次投入学习,还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比起卷的孩子来说,他还是不够努力,但相比之前的厌学摆烂,书包都不拿或者拿回来也不翻开,好过太多了。
孩子专门跟我交代,周六天黑之前不能带弟弟去他那里,会影响他的学习节奏。
再三强调只能晚上7点或8点以后才允许我们跟他碰面,当然要带上他的手机,趁吃饭的时间要刷一会视频。

用孩子的话说,我是特别愿意学习了,平时在学校也很努力,晚上回家也会听会课,整理一下错题。
但他是人不是神,需要娱乐,也需要休息,更需要刷手机来体验一下轻松愉快感。
为此,我也很认同。配合孩子周一到周六晚上之前,都不和弟弟去打扰他,周六晚上才会应邀前往,周日在那里陪他一天,给他做饭洗洗衣服啥的。
孩子也说了,周六晚上不要约束他玩手机,周日早上要睡到自然醒,好好补觉。
然后周日上午和下午也会安排学习,但请我不要干预他的学习计划。如果他玩手机过久或跟弟弟玩得不亦乐乎时,我可以带走手机和弟弟。
虽然孩子说的跟做的,还是有误差,也会打折做。
但我还是蛮尊重孩子,也没有过多评判。
我忙我的事情,他忙他的事情。当然也会有点小生气,觉得孩子做得还不够好,时间利用率还可以再高效一点。
吐槽一两句还是会有的,大部分时间都选择闭嘴,放手和尊重。
对于孩子周六在家自学,而不是选择去学校自习这件事,我是有点不太满意的。
从时间上,我觉得在学校至少可以学习8个小时的时长,而在家里自学,虽然没有手机,没有电子产品,但孩子会磨蹭,也会因为打球而忘记时间。
这样学习时长就没有在学校利用率更高,也会让我有些隐隐的担心。
孩子目前的计划是补之前的漏洞,梳理知识体系,重点不放在写周末作业上。
用孩子的话说,不学会就写作业,效果没有他主题补漏洞更高效。

他的方法就是多听课,将自己不会的知识点一个个修补,修补的过程中刷专项题,一遍把漏洞,将学习知识和做相关题同步进行。
我其实是有点顾虑的,怕孩子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也怕孩子的想法,是不是太自我,毕竟跟着学校和老师的节奏,会不会更好?
离高考不到200天时间了,试错成本会不会太高?万一自己的方法没有奏效,又跟丢了老师与学校的节奏,到时纠错是不是太晚了?
虽有疑惑,但我还是选择尊重孩子,按孩子自己的方式去学习。
对于孩子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计划,还是需要尊重并支持。
毕竟现在孩子的学习自主性与热情都很高,上进心也非常强。我不能泼冷水,也不能指手画脚去干预孩子。
至于让孩子周六去学校自习的建议,我看他没意向听,那也就随他了。
我的想法提提建议是可以的,但一定要让孩子听我的,这就是控制了。
这不是好的干预,也只会将自以为的赋能与帮助,起到反作用。
跟孩子高中两年多经历过来的经验告诉我:
不干预孩子的自主选择,不越界孩子的学习,不多嘴孩子不愿意听的事情,就是一种积极赋能了。
如果家长起不到正向引导与帮助,起码不要起负作用。不因为自己的意见与孩子意见不一致,而产生矛盾与冲突,甚至命令和控制孩子。

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听你的,你为孩子好,孩子就一定接受家长的好。
也有一些家长,总是想改变孩子,让孩子心情好点,让孩子不要内耗,让孩子别那么沮丧,别总说丧气话。
其实,这也是家长的变相控制欲在掌控。没有人能主导孩子的情绪,想法,负面和正面的情绪。
所谓的托举,就是允许孩子如其所是,理解孩子的情绪,觉察情绪背后的动机,但并不急于出手帮助。
这恰恰是家长赋能孩子的一种克制与后退,太急切,太功利,太想将方法快速应用和起到作用,甚至想让每一步都确定和清晰,这样翻车恰恰会更快,家长的焦虑也会循环下去。
你想掌控的反面一定是循环失控。大道至简,需要持续的觉察与修炼。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