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见过或听过这样的事?
月薪六千却选择分期付款买价值过万的手表,只因别人戴得好看;工作中被指出小错误,却因脸上挂不住,赌气辞职在家躺平…… 这些不成熟的现象,表面看是极端不理智的行为,背后反映的是这个人的生活困境。
手里没积蓄,却总想着撑面子;没什么本事,脾气比天还高;明明懂得有限,却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穷点、起点低不可怕,可要是这三样毛病凑一起,日子只会越活越拧巴,最后也只能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其实, 400 多年前的《了凡四训》已告诉我们破解的方法。
一、没家底还死要面子,堵死的是自己的路“家底” 不只是银行卡里的余额,还包括遇事有父母帮衬、有人脉托底,摔了能迅速爬起来。那要是像以我为代表的普通家庭出身的怎么办?
不如把钱花在提升自己、改善生活上,等有了真本事,别人自然会尊重你。
正如袁了凡在《了凡四训》里说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 ,毕竟他能改写命运,靠的就是放下虚荣,踏实积善修德。
二、没权势还脾气大,不是厉害,是傻不知道你有没有我这样的感触:脾气是要看实力的。有本事、有权势的人,即便说话轻声细语也有人认真听。
《了凡四训》中有这么一段,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没资源、没靠山的时候,脾气越大,路就越窄。在家冲父母发火,伤的是最亲的人;在公司跟领导、同事发脾气,丢的是工作机会;在外面跟陌生人发脾气,甚至可能惹祸上身。
说实话,有时候这种自以为的 “有性格”“有骨气”,在有本事的人眼里,就是没本事还爱装。如果能像袁了凡一样,以敬畏之心克制冲动,实则是为自己积攒福报。
三、认知低还自命不凡,等于是把自己关在笼子里心理学上有个 “达克效应”,说的是能力越低的人,反倒是越容易高估自己,因为他们看不清自己的不足。
袁了凡的原话是“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总觉得自己啥都懂,听不进别人建议,遇到新事物还挺排斥,遇到比自己厉害的人要么冷嘲热讽,要么躲得远远的。
时间长了,别人都在一点点进步,自己却还在原地踏步,最后只能抱怨 “老天爷不公平”。
承认自己不懂没什么丢人的,要说丢人也只是暂时的,干什么事没有成本?暂时的成本是必要的,多向比自己厉害的人学习,才有可能突破自己。
四、三样毛病凑一起,是无解的死循环这三个毛病任何一个,努努力都能改掉。说白了,没家底,咱就踏实攒钱;没权势,咱就沉住气等机会;认知低,咱就虚心学习。
可一个人要是把这三样同时都占了,那麻烦就大了。没家底还死要面子,钱不花在刀刃上;没权势还脾气大,作没的是机会;认知低还自命不凡,不愿意学习,就一直这么原地踏步。最后陷入死循环:用通俗易懂的话讲就是,越没本事,越要撑面子;越撑面子,越没钱;越没钱,越没本事…… 直到把自己逼到绝境。
袁了凡用亲身经历证明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之所以会困在死局里,说到底就是心里没底,想用面子、脾气和自负来掩饰自己的自卑和不足,可这样做,只会把未来都透支了,不是长久之计。
五、想跳出死局,记住 “放下” 两个字想从这个死局里跳出来,说到底就两个字:放下。
放下面子:别再打肿脸充胖子,没家底的时候,里子比面子重要。把钱花在提升技能、充实自己上,等有了实力,面子自然会来。这与《了凡四训》中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 的积善思维相通,先充实内在才能收获外在认可。
放下脾气:遇事别冲动,把耍脾气的劲,换成解决问题的韧性。能屈能伸,才是成年人该有的本事。正如书中所说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放下脾气才能迎来新生。
放下自负:别总觉得自己了不起,承认不足不丢人。以空杯的心态学习,越能发现自己要学的很多,自己之前的那点引以为傲的东西在大智慧面前恐怕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人这辈子来到世上的意义是什么,要我说,就是为了修行提升自己。袁了凡放下了 自负,坚持每日自省,才实现了命运逆袭,这一点,人家做的确实比我们早,一直坚持在做,结果当然比我们强很多 。
400 多年前的古人智慧告诉我们这些后辈: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在该低头的时候低头,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放下的时候放下。别让没必要的执念困住自己,踏实过日子,才能越走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