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不是江南地区的湖北省被称为鱼米之乡,其核心优势在哪些方面呢?

湖北省地处我国的中部地区,它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省域总面积18.59万平方

湖北省地处我国的中部地区,它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省域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现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4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区。湖北省的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美丽的江汉平原就位于湖北省的版图中心。江汉平原是由长江与汉江的冲积而形成的,并因此而得名。江汉平原位于两湖盆地的西部和中部,平原上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是长江中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平均海拔只有27米左右,是中国海拔最低的平原之一。

江汉平原西起本省的宜昌枝江,东迄华中最大城市武汉,北抵荆门市代管的钟祥,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其区域介于北纬29°26′~31°37′,东经111°14′~114°36′之间,平原面积4.6万余平方千米。江汉平原主属扬子准地台江汉断拗,地势低平,除边缘分布有海拔约50m的平缓岗地和百余米的低丘外,海拔均在35m以下。地表组成物质以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湖泊淤积物为主,属细砂、粉砂及黏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100~1300mm,其中4~7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 。区域内大小湖泊星罗棋布,约有300多个。平原人口大多属于湖广民系。

位于湖北腹地的江汉平原为何能够成为鱼米之乡呢?其主要原因得益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与土壤;江汉平原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该区域的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其优越的地理条件为农业和渔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江汉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热量充足并且降水丰沛,有利于水稻生长和淡水养殖。江汉平原上河湖众多、水网纵横,长江及其众支流贯穿全境,为农业灌溉和渔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条件。江汉平原上长期积累的育种经验提升了粮食产量,同时推广“虾稻共生”的科学种植模式,保障了农渔业的高效发展。

江汉平原作为鱼米之乡为湖北省做出了哪些贡献呢?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粮食安全保障;江汉平原粮食产量占湖北省总产量的50%,其中水稻产量占比达63%。2024年,核心产区荆州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0万吨,监利市连续多年保持“全国水稻第一县”称号。 ‌品牌建设推动;“江汉大米”作为省域公用品牌于2024年正式发布,通过标准化种植和科技赋能(如新品种示范田亩产达800公斤),提升了稻米品质与附加值。农业技术革新;江汉平原举办多场水稻产业技术交流活动,推广“青香优261”等高产优质品种,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扩大种植规模。 ‌

产业链延伸;依托8万亩核心基地和108万亩虾稻基地,江汉平原形成“稻渔共生”生态模式,同时发展“监利甲鱼”等特色水产,推动农业向深加工转型,带动产业链增值。区域协同发展;襄阳、天门、仙桃等地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如天门156万亩)、推广机械化种植模式(天门机械化率91.3%),巩固了区域农业竞争力。农业与水产产品发展兴旺:渔业‌淡水产品年产量超400万吨,连续20余年居全国首位,形成小龙虾、螃蟹、黄鳝三大百亿级的产业集群。‌‌水稻种植面积约3000万亩,产量全国第五,江汉平原贡献全省63%的稻米产量,“湖广熟,天下足”早印证其历史地位。‌‌

湖北省位于华中腹地,不是江南地区的湖北省为何也被称为鱼米之乡呢?湖北省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地理与气候优势;江汉平原拥有广阔的水域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该区域覆盖37个县(市、区),粮食产量占全省50%,其中水稻产量占比达63%。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比较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投资超11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近50万亩,提升粮食产能。‌种业创新‌:通过“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等创新,培育出“野香优”等高产优质品种,保障粮食安全。累计投资超11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近50万亩。

湖北还拥有水产养殖优势,这主要是得益于以下这三个方面:自然资源优势;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拥有丰富的河湖资源,水域面积广阔,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全省河湖众多,气候温和,适合多种水产品生长。 ‌湖北拥有科技支撑与品种创新优势;依托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成功培育出了黄颡鱼“全雄1号”、鳜鱼“华康1号”、翘嘴鲌“先锋1号”等新特水产品种,并推广设施渔业技术,实现节水95%、节地99%,饲料成本降低30%以上。模式创新与品牌效应;推行“四季有虾”精养模式,打造“仙桃黄鳝”等区域品牌,年龙虾综合产值突破870亿元。

湖北省在水产养殖的特色品种繁育‌上:黄颡鱼、鳜鱼等特色鱼苗年产量达数十亿尾,存活率提升至95%以上。在品牌效应‌推广上:仙桃黄鳝、潜江小龙虾等区域品牌年产值超百亿元,覆盖全国市场。在模式创新‌上:推广“稻鳝虾”等绿色养殖模式,实现一水多用、效益倍增。湖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鱼米之乡”,其鱼米生产在全国具有显著优势:在粮食生产地位上;湖北省是国家粮食核心产区,水稻产量居全国前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570亿斤以上,到2030年目标产量将进一步提升。 ‌

在渔业生产优势上;湖北的淡水养殖面积和产量连续29年全国第一,特色水产品如武昌鱼具有全国影响力。全省水产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鱼苗存活率提升至95%,年产出鱼苗超10亿尾,覆盖全国20余个省市。湖北省作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已经形成了“粮、棉、油、鱼”协调发展的综合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科技应用广泛,推动了长江中游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2024年全省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了9844.1亿元,高居全国第4位。不是江南地区的湖北省之所以被称之为鱼米之乡,其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首先是自然条件优越,其具体条件已经在前文介绍了。

农业科技与品种创新:湖北在水稻育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如仙桃市通过“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提升单产,并推广“野香优”等优质品种,实现江汉大米品牌化。水产方面,成功培育黄颳鱼“全雄1号”、鳜鱼“华康1号”等新品种,特色水产产量占全省总产量51%,其中小龙虾、黄鳝产量居全国第一。 ‌湖北拥有全国最大的设施渔业规模,通过集约化养殖提升单位面积产值5倍以上。湖北还在政策与品牌建设上通过政府文件明确提出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通过“江汉大米”等区域品牌打造,实现粮食单产提升与品牌溢价双驱动,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种养加销”的闭环产业链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