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毛选解读,做到看透本质的第二心法调查研究法,以及如何使努力真正用对方向!

在《毛选》“看透本质”的四大心法体系中,上期我们通过第一步矛盾分析法,结合当下多数人生活现状为案例,找准了影响全局的核心

在《毛选》“看透本质”的四大心法体系中,上期我们通过第一步矛盾分析法,结合当下多数人生活现状为案例,找准了影响全局的核心问题,确定了主要矛盾及解决方向,但从“找准问题”到“解决问题”之间,还存在着一道关键的认知鸿沟,本期我们将聚焦第二大心法调查研究,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在方向明确后,该如何有效行动”这一核心问题。

前文说多数人会把改善生活多定为主要矛盾,那之后他们的行为通常是什么呢?最常见的就是更拼命的加班工作,同时尝试多种工作,以及开始疯狂学习。

但这些在战术上很拼的行为,并不能解决主要矛盾,更多的也只是通过忙,来缓解他们内心的焦虑,反而最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没挣多少,生活也没咋改善,身体垮了,家庭关系更紧张了,想必这也是屏幕前许多人的真实写照。

导致这个问题出现就是我们开头所说,在“我要多挣改善生活”这个正确方向到“我该如何挣”的有效路径之间,缺了一个最关键的调查研究环节。

咱们举个例子,房子装修,你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装修的好看,这意味着你确定了方向,但问题是你也不规划布局,也不量一下各区域尺寸,就直接买家具,结果必然是沙发放不进客厅,卧室放不进床头柜,风格乱七八糟,钱花不少效果是一点没有。

装的好看就是确定方向,跟多数人要改善生活的目标是一个意思,但没量尺寸没规划布局,这就是没做调查研究这个环节,所以最后乱糟糟没效果,就跟很多人努力工作熬夜加班,疯狂学习想着来改善生活但发现最终没多大用道理是一样,都是盲目行动的后果。

教员说过,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

好比你想把一道做咸的菜,味道调整好,就得用对方法,太咸了你就要先尝尝咸度,再看看菜的汤色和状态,这就是调查现状,然后再回想一下是哪个步骤多放盐或酱油了,这就是调查历史,这两步你弄清楚了,自然就知道是该加水稀释一下还是加糖平衡一下,或是加配菜吸收了,这就是具体步骤。

回到我们改善生活这个方向上,我们要如何调查研究呢?记住,正确的调查研究,绝对不是随便收集点信息,那样没意义,它也是有系统方法的,包含了三个不可分割的维度,我们称之为 “三维调查”框架。

第一维向内探源,老话讲人贵自知,先把自己弄清楚,你到底有什么牌,包含两个方面,一时间梳理,看看你每天的时间都花在哪里了,用一个本子客观真实将你二十四小时每一处花掉的时间写下来,少部分人说时间不够用我理解,但多数人说时间不够那就不一定真不够用,大概率是他们无形之中把时间浪费了,这些被浪费掉的时间也是还没有利用起来的宝贵时间。

二技能梳理,分析你会啥有什么技能,不要认为自己啥都会,也别认为自己啥都不会,也是拿一个本子写下来,中间画一个十字,分出四个格子,竖着看是市场需求,上边是市场行业抢着要的,比如自媒体编导,下边是有需求但大家都会的没啥门槛的,比如都会用办公软件。

横着看左边代表你只会一点的,右边是你很熟练的,然后你把你想学的和会的技能填进去,最后你能发现左上角格子是市场很需要但你不熟练的技能,这也就是你的机会所在,最应该花时间精力学习的方向,右上边格子是市场需要且你很熟练的技能,好比视频剪辑,这可以说是你吃饭的家伙事,是你核心优势你要守住,左下角格子是市场不需要又不怎么会的,除非个人喜好,不然直接忽略,右下角格子是市场不需要但你很熟练的技能,所以你就不能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在这上面了,等你都写完你就能发现,你要做的是守住右上角,针对左上角全力学习,右下角你要警惕别浪费时间精力,左下角放弃就行了,先别管,是不是瞬间你就知道时间精力应该优先用在哪一块了。

然后是第二纬向外探路,知己后还需知彼,看看外面现在有啥机会,还是把能改善生活让你多挣的路子都写出来,什么升职加薪,跳槽,利用下班时间干点别的又或者投点出去等等,写完你就要评估每条路的机会有多大,成本有多高,风险是否可控,光看贼吃肉不见贼挨打可不行,对每条路,你都得心里有数。

机会评估,机会有多少,能挣多少?天花板高不高,最简单去网上招人地方看看,或者有认识的朋友聊一聊;代价成本评估,你要投多少时间精力,或者多少馒头,就好比下班利用空闲时间干别的,你就得花费陪伴家人或周六日休息时间;最后风险评估,多数人都想自己当老板,虽然自由没人管但也可能亏呀,而且一段时间还可能没收入你抗不扛得住,简单说失败的可能性多大,最坏结果你能否承受。

等你写完了这么一看一掂量,还是花时间精力学个值钱的新技能稳妥,把正业收入提上去,长远看这比纯粹卖时间的活靠谱也更有前途。

最后是第三纬向底探因,刨根问底找到问题根源,不断追问自己,直到问出真相,毕竟有时候光努力不行,得想想问题是出在根儿上,这里最常用的就是5Why分析法,还是拿挣的少举例,一般人会认为公司不行或者自己不行。

第一问为啥挣的少,有人说我这岗位就这样,天花板低,说的没错,但也说明你这个岗位在市场中就值这个价;紧接着第二问,为啥这个岗位价值低,一般都是可替性强,这点工作内容谁都能做,会的人多供大于求,这也表示出岗位在价值链中的位置问题;第三问为啥这份工作的可替代性这么强,多数是因为工作内容需要的技能没啥稀缺性,如果你掌握的技能有稀缺性,大概率早就脱颖而出了,注意此时问题开始从外部又转向你自身了;第四问为啥我的技能缺乏稀缺性?很可能是因为你得过且过,陷入了“工作舒适区”,可能你早就有学习新技能想法但没执行力,这就导致过去学的会的越来越没价值,有价值的新技能又没学出来;第五问为啥没有持续学习?这才是问题的根源,对多数人来讲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系统问题:

第一个认知偏差,只顾眼前不看以后,没察觉到行业未来对新兴技能的需求,第二个时间不够,每天就被那点工作耗尽精力,根本没多余时间精力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第三个环境制约,你工作这地方没压力没动力,致使你根本意识不到危机,或者说都觉得没必要学,第四个方法缺失,就是你不知道如何学,从哪学, 无从下手,没有正确学习路径,面对大量信息感到焦虑,好比看短视频学习,容易陷入“收藏了等于学了”的自我安慰。

看到没有,经过我们一连续刨根问底,发现挣的少根本问题就不是你一句不够拼不够努力能概括的,它只是一个结果或者说表象。

所以我们要如何解决呢,千万不要想着同时解决所有问题,我们要做的是找到这个恶性循环中最薄弱的一环,打破它,整个循环就可能停止或极大缓解,

例如找到一位所谓的老师,在他的经验帮助指导下确定“学什么”和“怎么学”,这样就直接打破了无从下手的恶性循环,为后续所有努力打开了突破口。

但是就算我们掌握了这些从三个维度调查来的事实,也并不等于就知道了该怎么做,我们还要对所有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通过系统性的比较和推理,最终得出一个基于事实的,最值得我们尝试的初步行动方案,这个关键步骤就是“分析研判”,各位别想太难,分析研判理就跟咱们炒菜一样,食材都备齐了,现在要开始炒了。

第一步信息整合,把上面三个维度调查来的信息放一起,在向内探源部分,我们知道自己有哪些“空闲时间”和“技能短板”,比如说每天有两小时空闲,编写文案账号运营是短板,在向外探路部分,我们清楚了市场上有什么“机会”和“风险”,类似于自媒体运营岗位薪资高,但竞争也激烈,向底探因让我们清楚明白了问题的根子是“技能缺乏稀缺性”,

当我们把它们整合在一起,你就会发现内在联系,就是我有时间,去弥补市场有需要但我还不会的技能,正好能解决挣的少的问题,这也正是将最初零散的信息,系统化整合从而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合力。

第二步交叉验证与逻辑推理,就是用不同维度的信息互相验证,确保这个计划是靠谱的,正向推理,好比你要学自媒体编导,就是解决技能短板,从而能胜任高薪的岗位工作,这就是抓住了市场机会,最后能挣得多改善生活,这就解决了根本问题,逻辑也通。

再看反向验证,如果你下班去做那些纯用体力能多挣点的活,比如送外卖,这样虽然能快速挣点,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还可能占用学习时间,从长远看也是条死胡同,那这个选项就要排除掉,最后一步得出具体行动方案,经过上面两步,我们就能得出一个清晰靠谱且适合自己的方案了,这时候它就不再是空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基于事实的推论。

如果是自媒体行业可能最后的行动方案是,未来3个月,我的核心目标是将主业收入提升百分之三十,主要路径是利用每天晚上的两小时,系统学习短视频编导知识,包括选题策划脚本编写账号运营等等,目标是年底前从单纯的视频剪辑师转型为能独立负责项目的短视频编导,同时运营一个自己的知识分享类短视频账号,每个周末用抽出4小时,将所学的编导技能直接用于实践,积累作品集并验证市场反馈,这期间我还会主动向公司的资深编导请教。

你看,我们经过“三维调查”和“分析研判”这一整套流程,把“我要多挣”这个模糊的方向,变成了一份有目标有路径有步骤有风险控制的个人行动方案,调查研究法的价值就在这,它能让我们的努力,从一开始就走在一条最高效,靠谱的路上,

但话说回来,计划终归要靠人执行,如果家人同事上司因各自利益对你的计划产生阻力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别怕,教员同样在《毛选》中给出了答案,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下期我们将深入第三大心法利益分析法,探讨如何整合资源化解阻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