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从“自我怀疑”到“科学应对”——“抑郁”情绪区分指南

今天9月10日,大家都知道,今天是教师节,但可能较少人知道的是,今天也是「世界预防自杀日」,由国际预防自杀协会负责组织的

今天9月10日,大家都知道,今天是教师节,但可能较少人知道的是,今天也是「世界预防自杀日」,由国际预防自杀协会负责组织的,旨在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人们对【自杀可以预防】的认识,从而避免悲剧。而这个话题跟”抑郁“高度相关,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聊聊那些关于“抑郁情绪”的事儿。

有时候可能加班到晚上9点多才从公司离开,到家10点多,就想瘫在沙发上,连灯都不想开。或者周一早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到公司,机械的打开电脑,盯着电脑屏幕,半天敲不出一个字,满脑子都是“好没意思”。甚至偶尔跟朋友吐槽后,会突然慌一下:“诶,妈耶,我这状态,不会是得了抑郁症吧?”

如果你也有过这样的自我怀疑,别着急焦虑,咱们先来把问题捋一捋。确实有这样一群人呀,明明只是累得情绪低落,却因为分不清“抑郁状态”和“抑郁症”,要么把小问题放大,每天活在恐慌里;要么把真问题忽视,错过该有的干预时机。今天咱们就用最朴实的话,把这两个概念掰扯清楚,再“教教”你能马上用的调节方法。

一、先搞懂:情绪低落≠抑郁症,别自己吓自己

之前有个做互联网运营的朋友跟我说,他连续加班一周后,每天都不想说话,吃饭也没胃口,刷到“抑郁症自测”的文章就忍不住对号入座,甚至偷偷查了精神科医院的地址。结果周末睡了两天,跟朋友打了场球,又觉得“满血复活”了。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情绪低落”,跟需要医学干预的“抑郁症”完全是两回事。就像咱们肺炎会咳嗽,但不能说“咳嗽就是肺炎”一样,情绪低落是人类正常的心理情绪反应,而抑郁症是一种需要专业诊断和治疗的精神障碍,不能完全画等号。

情绪低落通常有明确的诱因,比如加班太多、跟同事闹矛盾、工资没涨等,而且持续时间短,一般遇到开心的事(比如发奖金、吃顿好吃的)就能缓解;但抑郁症往往没有明显诱因,或者诱因很小,却会让情绪一直陷在低谷里,哪怕有喜事也开心不起来,还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简单说:你因为周一要上班而低落,这是情绪问题;但如果周一到周五,甚至周末都觉得“活着没意义”,连起床都要耗尽全身力气,那可能就不是单纯的情绪低落了,但也不一定是抑郁症哈,也有可能只是轻微的抑郁状态,并非抑郁症。抑郁症还是要经过精神科医生专业的诊断才能确诊哦,千万不能随意对号入座。

二、3个简单标准,帮你快速区分抑郁状态和抑郁症

很多上班的同志怕去看医生,觉得“被人知道了不好”,也怕麻烦。其实,咱们自己可以先通过3个简单的“参照标准”做初步评估,普通人记下来就能用:

1. 看“持续时间”:2周是关键节点

普通的情绪低落像“临时客串”,一般不会超过2周。比如你周三跟领导吵架,周四、周五都不开心,但周末跟家人出去玩一天,周一就能正常工作了——这就是典型的情绪低落。

但抑郁症是“常驻嘉宾”,会持续2周以上,甚至几个月。有位同事的朋友曾说,他从去年10月开始,每天都觉得“没劲儿”,明明没做什么事,却累得只想躺着,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年底,最后还是同事劝他去看了医生。

2. 看“影响程度”:能不能做“必须做的事”

普通情绪低落时,你可能会觉得“不想上班”,但还是能按时起床、完成工作,只是效率低一点;可能会“不想社交”,但朋友约你吃饭,你偶尔也会去。简单说,“必须做的事”还是能坚持下来。

但抑郁症会让你连“必须做的事”都做不了。比如因为没力气,每天迟到甚至请假;因为没胃口,一天只吃一顿饭;因为没精神,连洗澡、换衣服都觉得麻烦。之前有个同事的朋友是程序员,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半个月,最后还是父母强行带他去的医院,最后诊断为抑郁症了。

3. 看“伴随症状”:有没有“身体不舒服”

情绪低落主要是“心里不开心”,很少会有身体上的不适,顶多偶尔失眠一次,或者吃不下饭,但很快会恢复正常。

但抑郁症常常会带着“身体症状”。比如每天凌晨3、4点就醒,再也睡不着;或者一整天都想睡觉,却越睡越累;比如没胃口,体重在半个月里降了10斤,或者突然暴饮暴食,体重涨了很多;还有的人会觉得头晕、心慌、肚子痛,但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任何问题。

如果这3个“参照标准”里,符合“持续2周以上+影响正常生活+有身体症状”,别硬扛,及时去三甲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看看。不要怕麻烦,也不要担心别人的眼光,这不是“矫情”,而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呢。

三、情绪低落时,试试这3步调节法,上班族在办公室就能做

很多上班族遇到情绪低落,要么硬扛,要么刷手机转移注意力,结果越刷越丧。其实有3个简单的方法,不用花钱,在办公室就能做,亲测有效:

第一步:暂停5分钟,做“腹式呼吸”

当你觉得“心里发闷”“不想干活”时,别逼着自己继续,先暂停5分钟。坐在椅子上,后背靠直,双手放在肚子上,用鼻子慢慢吸气4秒,感觉肚子鼓起来,然后屏息2秒,再用嘴巴慢慢呼气6秒,感觉肚子瘪下去。重复做5次,你会发现心里的“堵得慌”会缓解很多。

第二步:写1条“当天小成就”

情绪低落时,我们总爱想“我什么都做不好”,越想越丧。其实可以每天花1分钟,在手机备忘录里写1条“当天小成就”,不用是大事,哪怕是“今天按时完成了报表”、“今天喝了8杯水”、“今天跟同事说了一句谢谢”等等都可以。

我自己试过这个方法,之前也有出现过因为工作影响而出现了情绪低落,每天都写“今天读完了1篇文章”、“今天泡脚了”等等,后来慢慢发现“原来我也做了不少事”,心里的无力感就少了很多。这个方法的核心呢,就是“用小成就对抗负面想法”,帮咱们重新找到“自己能行”的感觉。

第三步:联系1位信任的人,说1句话

情绪低落时,我们总爱“躲起来”,不想跟人说话,但越躲越孤单。其实可以联系1位你信任的人,不用多说,哪怕只是发一句“今天有点累”、“今天不想干活”都可以,比如你的家人、好朋友,或者闺蜜。

四、2类“情绪友好食物”,适合常吃

除了调节情绪,饮食也能帮上忙。不过要说明的是,食物只能“辅助缓解”,不能“治疗情绪问题”,更不能替代药物。这里推荐2类容易获取的食物,部分研究显示对情绪调节有帮助:

1. 全谷物:比如燕麦、全麦面包

全谷物里的碳水化合物能慢慢释放葡萄糖,帮身体稳定血糖,而血糖稳定了,情绪也会更平稳。比如早上吃一碗燕麦粥,或者中午吃一个全麦面包,比吃油条、包子更能让你“下午不烦躁”。

不过要注意,选全谷物时,要看配料表,第一成分是“燕麦”“全麦粉”的才是真的,别买那些“全麦味”的面包,其实都是普通面粉做的。

2. 深海鱼:比如三文鱼、鳕鱼

深海鱼里含有Omega-3脂肪酸,部分研究显示,它可能有助于调节神经,缓解“心里不开心”。上班族可以每周吃1-2次深海鱼,比如周末在家做个香煎三文鱼,或者买即食的三文鱼罐头,夹在全麦面包里当午餐。

但要提醒的是,对海鲜过敏的人别吃,另外,痛风患者要咨询医生,毕竟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适合的食物也不同。

五、常见误区:这2个想法,别再有了

最后,再来跟大家澄清2个常见的误区,帮你更科学地看待情绪问题:

误区1:“情绪低落硬扛就能过去”

很多人觉得“我是成年人了,这点情绪算什么”,硬扛着不调节。其实情绪就像“心里的积水”,不及时排出去,会越积越多,最后可能从“情绪低落”变成“更严重的情绪问题”。就像感冒了不休息,可能会变成肺炎一样,情绪也需要及时调节,才是对自己负责哦。

误区2:“吃抗抑郁药会成瘾”

有些人担心“如果去看医生,医生让我吃药,会不会成瘾”。其实正规的抗抑郁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吃,不会成瘾。就像高血压患者需要吃降压药一样,抑郁症患者需要吃抗抑郁药,是为了帮身体恢复正常状态。如果医生建议你吃药,别抗拒,跟医生多沟通,了解清楚用药的注意事项就好。

写在最后:别让“情绪问题”拖垮你的工作和生活

我们每天要面对加班、压力、竞争、家庭琐事等生活中的各种压力,遇到情绪低落很正常。关键是要分清“情绪低落”和“抑郁症”,前者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缓解,后者需要专业治疗。

记住:偶尔的“不想上班”“不开心”不是坏事,它是身体在提醒你“该休息了”、“该调节了”。别因为担心“是不是抑郁症”而焦虑,也别因为“只是情绪低落”而硬扛。

最后还想跟大家说:上班已经够累了,别再让情绪问题额外消耗你。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就像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一样重要。只有情绪好了,工作才会更顺利,生活才会更开心。

❗ 重要提示:以上健康科普信息部分内容借助AI工具辅助创作,依据个人经验修订确认,仅供参考!鉴于个体差异巨大,不可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务必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执业医生。

❗ 药材使用需辨明体质:对海鲜过敏者慎用三文鱼等深海鱼;脾胃虚寒者食用燕麦等全谷物时不宜过量,以免引起腹胀、腹泻。

#抑郁状态与抑郁症区分 #上班族情绪调节 #情绪低落应对 #抑郁状态与抑郁症区分 #上班族情绪调节 #情绪低落应对 #抑郁状态与抑郁症区分 #上班族情绪调节 #情绪低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