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期,义军四起,窦建德也是其中的一支起义军。窦建德没成事,是因为他有两个人性上的弱点。
窦建德家境不错,重情重义,心地善良。无论有什么人有了困难,只要向他求助,他都会答应。
正是如此,窦建德在当地很有名气。只是他救助一些平民百姓也没什么,可后来他竟庇护朝廷钦犯。
这下窦建德成了通缉犯,窦建德为了活命,只好起义。 由于他积累的好名声,他的队伍很快就壮大了起来。 而他一点架子也没有,与士兵同吃同住,不搞特殊,而且优待俘虏,想要跟随他的,他就收编。 所以他收编了许多士兵,成了河北一带规模最大的起义军。
窦建德心软的毛病,虽然给他积累了重情重义的好名声,但也对他的事业造成了影响。
有一句话说得好,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窦建德就是如此,他在俘虏了对手的家人后,不但不杀,还以礼相待。 然而那些人被他放走后,却并不会感激他的仁慈,反而嘲笑他傻。 窦建德没上过学,所以对读书人一直很仰慕,对知识分子那更是礼敬有加。 宋正本投靠窦建德以后,一直备受窦建德重用,而他也为窦建德出谋划策,解决了很多问题。 可那些嫉妒宋正本的人,却总是向窦建德诉说宋正本的不好,挑拨二人关系。 起初窦建德不信,可说的多了,他也就有些动摇了。 他觉得自己对宋正本如此礼敬,宋正本还辜负他,有些难过。 然而他根本没有调查,就直接下令处死了宋正本。估计宋正本死时,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事。
大将王伏宝为他立下了不少功劳,有人说王伏宝功高震主,窦建德便也把他给杀了。
窦建德耳根软,别人挑唆几句,他就杀了宋正本与王伏宝,这也是窦建德起义没有成功的原因。 两员大将的缺失,让窦建德频频犯错。 之后王世充李渊围困,王世充便找使者来向窦建德求助。身边的谋士认为可以利用“围魏救赵”的方式帮王世充解围。 可使者却不同意,又哭又闹,坚持要让窦建德出兵。窦建德耳根子一软,还真的派兵去解围了。
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他不仅没有成功解救王世充,自己也成了阶下囚。
李渊认为窦建德在民众心里的形象太好了,害怕他东山再起,于是便下令将他杀了。
然而很讽刺的是,窦建德曾经抓住了李渊的妹妹,对这个女孩,他并没有虐待,反而好吃好喝地伺候着。可当窦建德被李渊俘虏后,李渊没有任何犹疑的就将他给杀了,实在令人唏嘘。
因此,若是想成事,有善良是不够的,往上爬的人,哪个不是狠心的角色?
若只有心软,那总会后悔,甚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人性这个东西,并不是只有善良的一面,它很复杂。更何况窦建德还有疑心,错看了错信了人,得到这个结果,也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