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苹果地图正计划引入广告

苹果地图也要开始“收钱”了?这事儿没那么简单。最近,科技圈又炸锅了。不是因为新手机,也不是因为AI又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

苹果地图也要开始“收钱”了?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最近,科技圈又炸锅了。

不是因为新手机,也不是因为AI又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而是因为一条看似平淡却暗流涌动的消息:苹果地图要开始放广告了。

这事听起来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谷歌地图早就这么干了,高德、百度地图也早就把广告塞得满满当当。

但放在苹果身上,就不一样了。

因为过去十几年,苹果一直给人的印象是“干净”“克制”“不靠广告赚钱”。

现在它也要在自家地图里插广告,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连苹果都开始这样了?

这事到底怎么回事?

背后又藏着什么逻辑?

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

先说结论:苹果地图确实要引入广告,而且不是空穴来风。

多个可靠信源,包括彭博社的知名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都确认苹果正在推进这项计划,最早可能在2025年春季上线。

广告的形式,和App Store里的搜索广告差不多:

商家付钱,就能在用户搜索“咖啡”“火锅”“加油站”这类关键词时,排在更靠前的位置,甚至被高亮显示。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这本质上就是“竞价排名”。

只不过苹果会强调,这些广告会明确标注,不会伪装成普通结果;

还会用AI技术确保推荐的内容“相关”“有用”,而不是乱推一气。

但问题来了:

既然谷歌地图早就这么干了,为什么苹果现在才动手?

而且为什么用户反应这么大?

要理解这件事,得先搞清楚苹果这些年在干什么。

过去,苹果的收入几乎全靠卖硬件——iPhone、Mac、iPad。

但最近几年,硬件市场越来越难做。

全球智能手机销量连续多年停滞甚至下滑,大家换手机的周期从一年半拉长到三年甚至更久。

苹果虽然还能靠高端市场稳住利润,但增长天花板已经很明显了。

于是,库克很早就开始布局“服务业务”:

包括App Store抽成、iCloud订阅、Apple Music、Apple TV+、Apple Pay等等。

这部分收入有个好处:边际成本低,利润率高。

财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苹果服务收入达到274亿美元,毛利率高达75%以上,几乎是硬件业务的两倍。

但光靠这些还不够。

谷歌靠广告一年赚700多亿美元,苹果的服务收入虽然也在涨,但离这个量级还差得远。

所以,苹果一直在找新的“服务变现”入口。

App Store广告已经跑通了,Apple News也加了广告位,现在轮到地图,这个每天有上亿人使用的高频工具。

说白了,这不是苹果突然“变坏”了,而是商业逻辑的自然延伸。

当硬件增长放缓,服务就成了第二曲线。

而广告,是服务里最容易规模化变现的方式之一。

那为什么用户这么反感?

关键在于“预期差”。

买苹果设备的人,很多是冲着“体验好”“干扰少”来的。

你花一万多买一台iPhone,图的不是性能碾压安卓,其实很多安卓旗舰性能更强,而是系统流畅、界面清爽、没有乱七八糟的弹窗和推广。

苹果过去也一直强调“隐私”“克制”“为用户着想”,甚至公开嘲讽过某些靠广告吃饭的公司。

现在,它自己也要在地图里塞广告了。

哪怕它说“会控制数量”“会用AI优化”,用户心里还是会嘀咕:

今天是地图,明天会不会是天气?

后天是不是连计算器都要弹个“推荐贷款”?

这种担忧不是没道理。

有爆料称,苹果内部已经在讨论把广告扩展到图书、博客,甚至更多原生应用中。

地图可能只是第一站。

但话说回来,广告本身不是原罪。

关键是怎么做。

谷歌地图的广告其实已经做得挺克制了:

你搜“附近奶茶店”,排第一的可能是付了钱的喜茶,但下面还有大量没付费的真实评价和店铺。

只要广告不遮挡关键信息、不影响导航准确性,大多数人其实能接受。

苹果如果真能做到“比谷歌更好”,比如广告更少、标注更清晰、推荐更精准,说不定还能赢得用户理解。

毕竟,没人反对“有用的信息”,大家讨厌的是“强行推销”和“信息污染”。

真正考验苹果的,不是技术,而是定力。

它能不能忍住诱惑,不在广告收入的压力下,一步步把界面越塞越满?

能不能在财报压力和用户体验之间,守住那条微妙的平衡线?

要知道,苹果的品牌护城河,从来不是芯片多快、摄像头多强,而是“信任”。

用户相信它不会为了短期利益牺牲长期体验。

一旦这个信任被打破,再想重建就难了。

还有一点值得琢磨:苹果这次特别强调要用AI来提升广告相关性。

这其实透露出一个信号:它想把广告做成“智能服务”的一部分,而不是简单的“卖位置”。

比如,你下午三点在写字楼区搜“咖啡”,系统不仅知道你可能想提神,还能结合你的历史偏好,比如你常去精品咖啡馆、当前天气,如果是雨天可能推荐有室内座位的、甚至交通状况,推荐步行5分钟内的,然后才决定推哪家店。

这种广告,与其说是推销,不如说是“帮你做决策”。

如果真能做到这一步,那广告就不再是负担,反而成了增值服务。

当然,这需要强大的数据能力和算法支撑,而苹果在AI方面一直不算激进。

它强调隐私,不愿像谷歌那样大规模收集用户行为数据,这既是优势,也是限制。

所以,苹果地图广告的成败,可能不取决于它能不能赚钱,而在于它能不能在“少数据”的前提下,做出“高精准”的推荐。

这是一道很难的题,但也是苹果必须面对的题。

最后,咱们也别把这事看得太悲观。

商业公司要赚钱,天经地义。

苹果不是慈善机构,它需要持续投入研发、维护生态、养活几十万员工。

只要它保持透明、尊重用户选择权,比如提供关闭广告的选项,哪怕要付费,大多数人其实是愿意给它空间的。

真正让人担心的,是那种“悄悄加广告”“默认打开无法关闭”“把广告伪装成系统提示”的做法。

如果苹果走这条路,那才是真的“变了味”。

好在目前来看,苹果至少还在强调“用户体验优先”。

地图广告初期不会出现在首页,只会在搜索结果中出现;

会明确标注“广告”字样;

还会用AI过滤低质量推广。

这些细节说明,它还没打算彻底倒向流量变现那一套。

说到底,苹果地图加广告,不是道德问题,而是执行问题。

它能不能在赚钱的同时,依然让用户觉得“这钱花得值”,才是关键。

我们不妨给它一点时间,也给自己一点耐心。

毕竟,一个连字体都要花大价钱买授权的公司,应该不至于为了几块钱的广告收入,毁掉自己几十年攒下的口碑。

但如果哪天你打开地图,发现连“回家路线”旁边都弹出“贷款利率低至3.5%”,那可能就真的该考虑换地图了。

在此之前,先看看苹果怎么走这步棋吧。

毕竟,在这个连天气预报都开始推“今日运势”的时代,能少一个广告,就多一分清净。

而苹果,曾经是那个帮我们守住清净的人。

现在,它自己也站在了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