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隆作业声中,五台旋挖机以环形布局稳稳打桩,工人熟练地焊接钢筋笼,水泥罐车同步准备混凝土——桩孔成形、下钢筋笼、灌注水泥,整个流程一气呵成。这个国庆假期,莆田秀屿港的福建LNG接收站工地一片繁忙景象,国内单罐容量最大的27万立方米LNG储罐建设正全速推进。
直径百米、高60米的“超级能源银行”正拔地而起,100多名工人昼夜不停追赶工期。
01 超级储罐:27万立方米的能源保障
这个被称为“巨无霸”的天然气储罐,设计容量达27万立方米,是目前国内单罐容量最大的地面全容式液化天然气储罐。其规模之大,从具体尺寸可见一斑:直径约100米,高度达60米,建成后内部空间可同时叠放3架波音747大型飞机。
7#储罐及配套设施工程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属于国家储气能力建设重点工程和福建省重点项目,计划使用年限为50年。项目于2025年6月底正式开工,预计2028年底全面完工。
作为中国海油在超大型LNG储罐自主设计和建造领域的代表项目,7#储罐采用中国海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储罐核心技术,体现了我国在能源领域中的尖端技术实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开展超大型LNG储罐设计及建造的国家之一。
02 技术攻坚:24小时不间断施工
目前,项目桩基施工进度已完成70%,预计今年11月可完成全部打桩作业,随后转入筏板施工及承台建设阶段。根据施工计划,项目将于2027年进入内罐安装阶段,2028年底实现全面完工。
面对前期台风天气造成的影响,项目团队通过全面优化工序,确保整体工期不受影响。廖伦丰副经理表示:“该项目施工方案由我们依据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及环境条件科学制定,前期扎实打好基础,以确保后期罐体的抗震性和承载力。”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组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和攻关小组,优化解决方案,严格把控采办、施工等关键环节。这种严谨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管理的有序推进。
03 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的双重使命
7#储罐的建成将对福建能源结构产生深远影响。投产后,福建LNG接收站的储备能力将提升约30%,显著增强福建省天然气区域调峰、应急储备和保供能力。
大型LNG储罐相当于天然气的“银行”,其储备能力直接决定了应对突发情况、季节性需求波动和保障平稳供应的能力。对福建这样一个能源消费大省而言,这意味着能源安全屏障的进一步巩固。
福建LNG接收站作为中国内地第一个由国内企业自主引进、建设、管理的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承担着福建省70%以上的天然气供应及电网调峰责任。它是福建省内燃气电厂唯一气源供应单位,下游有莆田、晋江和厦门三家燃气电厂,10台机组总装机容量35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40亿千瓦时。
自2008年投产以来,福建LNG累计为福建省及周边地区供应天然气已突破700亿立方米,相当于发电近3800亿千瓦时。与煤炭、石油等能源相比,天然气的推广应用已实现减排二氧化碳9300万吨、氮氧化物65万吨、二氧化硫135万吨,绿色低碳效应显著。
在能源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7#储罐的建设也是福建省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随着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清洁能源需求日益增长,2024年全省天然气消费量已达约68.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7%。建设更大容量的储罐设施,正是应对这一增长趋势的必要举措。
随着7#储罐在2028年底建成,福建的天然气储备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能源供应安全性进一步提升,更为福建省乃至周边地区的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这个27万立方米的“超级能源银行”只是莆田绿色能源布局的一部分。放眼湄洲湾,海上风电、抽水蓄能、渔光互补光伏等绿色能源项目齐头并进,一个多元化、清洁化的能源体系正在形成,为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稳更绿的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