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北大80后副校长主动投案:精英辈出之地,更应守护初心

他曾是励志的符号:寒门学子,四川文科状元,北大本硕博连读,明德奖学金得主,47岁升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成为该校史上首位“8

他曾是励志的符号:寒门学子,四川文科状元,北大本硕博连读,明德奖学金得主,47岁升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成为该校史上首位“80后”校领导。

他也是廉洁的倡导者,曾公开呼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然而,2025年9月17日,他的名字出现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通报中: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羽中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

一纸公告,一场陨落。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一面映照中国高校治理与年轻干部监督体系的镜子。

1

任羽中的“主动投案”,并非无迹可循。

早在七月,他已缺席校内重要会议;八月,北大官网悄然撤下其简历。这一切指向一个可能:纪委已掌握相当证据,主动投案成为最后的选择。

他是2025年以来第43名被查的中管干部,也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其身份特殊——顶尖学府副校长、80后学术精英,释放出明确信号:反腐没有“特殊领域”,高校不是“象牙塔禁区”。

“主动投案”的背后,是反腐无禁区的震慑。即便有耀眼学术光环与政治新星身份,只要越界,必遭追究。

2

据公开信息,任羽中分管督查、信访、网信、图书馆、档案、出版社等部门。

这些领域看似平常,实则掌控着大量资源——分管领域藏“肥缺”,招标采购成高危地带

图书馆年度文献采购经费常达数千万元;

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金额巨大;

出版社印刷、数字资源采购同样涉及高额招标。

而这些领域往往预算分散、透明度低、外部监督难深入,极易成为“利益输送”的温床。

若心术不正,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交织出的,不是创新成果,而是腐败网络。

3

任羽中的经历堪称“寒门逆袭”的典范。

但从四川资阳走出的状元,到北大副校长,再到如今的“主动投案”,其轨迹令人唏嘘。

“能人腐败”:精英何以走向歧途?我们不得不思考:

是否是“留校晋升”“近亲繁殖”的晋升机制,使得内部监督失灵?是否是学术光环加持下的行政权力,缺乏有效制约?

数据显示,北大中层干部超60%为留校晋升。“自己人管自己人”的体系虽维护了学术传统,却也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掩盖问题。

任羽中在提拔公示期间,就曾有匿名反馈未获重视。如今回看,令人扼腕。

4

北大在通报当日迅速召开党委常委会,表态拥护决定,并要求“以案为鉴”。但真正需要的,是从制度层面“扎紧笼子”:

推行“阳光招标”,实现采购流程全公开;

建立第三方审计与巡视抽查机制;

打破“留校晋升”单一模式,推动干部交流;

加强对年轻干部的长期跟踪与伦理教育。

高校不应是权力的“自在场”,而应是学术的“净土壤”。

任羽中曾告诫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讽刺的是,他自己或许正是在权力与诱惑面前,一粒一粒地解开了那些扣子。他扣错了自己的扣子,也没能未锁住自己的权力。

他的“陨落”是一场个人的悲剧,更是对中国高校治理体系的一次严峻拷问。只有将权力锁进制度的笼子,让阳光照进资源的分配,才能避免下一个“任羽中”的诞生。

学术圣地,不容玷污。

精英辈出之地,更应守护初心。

评论列表

XIN
XIN 4
2025-09-18 01:57
80后,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