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这一次,印度国产战机真的出名了,只是没想到是以这样的方式

先是天涯6比0,接着在迪拜表演飞天遁地术,印度战机可真是世界独一档的存在。当地时间11月21日,迪拜航展进行到了最后一天

先是天涯6比0,接着在迪拜表演飞天遁地术,印度战机可真是世界独一档的存在。

当地时间11月21日,迪拜航展进行到了最后一天,本来应该是各国战机秀肌肉的高光时刻,结果印度光辉战机直接用一场坠毁把所有目光抢走了。

搞笑的是,现场观众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出道即巅峰”;不幸的是,飞行员没来得及跳伞,不幸遇难。

这一炸,直接给印度军工喊了四十多年的“自主骄傲”,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

要不是火光太明显,观众都得怀疑,是不是印度表演队特意安排的压轴特技。毕竟他们军工这几十年,一直走在抽象艺术前沿。

其实从航展第一天,这架战机就开始整活。

有人拍到它漏油,地勤同志想了个奇招,掏出个纸袋来接油。

这画面传到网上后,直接成了航展上的最大笑谈。

印度官方赶紧出来圆场,说滴的不是油,是战机控制系统产生的冷凝水。

可要是水的话,直接排到地上让它蒸发不就完了,犯得着用袋子小心翼翼接着吗?

结果没几天,战机就用坠毁的方式回应了这一传闻,也算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可靠性。

说起来,这已经不是“光辉”第一次出洋相了。

2023年的迪拜航展上,它的主表演机和备份机就先后掉链子,最后无奈取消所有飞行展示。

2024年3月,印度空军一架光辉在训练中坠毁。

这次第二摔,还选在全世界都盯着的国际舞台。

印度军方脸疼不疼不知道,反正“光辉”战机是真的出名了,就是可能自己也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闻名世界。

那么,这架被印度寄予厚望的“国产骄傲”,为什么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说实话,这架号称印度自豪的战机,从出生那天起,问题就没断过。

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链条太散,关键部件高度依赖进口。

印度官方宣传“光辉”的国产化率能达到50%以上,但真正决定战机性能的核心部件,全靠进口。

印度原计划自主研发“卡弗里”发动机,结果搞了几十年没成,最后只能买美国通用电气的F404;雷达用的是以色列的EL/M-2052有源相控阵雷达;就连弹射座椅都是英国的马丁・贝克产品。

不同国家的零件拼在一起,兼容性问题就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再加上负责研制生产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那可是“名声在外”。

这家公司组装维修的战机,向来以故障频发著称,之前经手的米格系列、“美洲豹”等机型,多次出现飞行中故障坠毁的情况。

根据权威报道的信息显示,印军04-07年坠毁的29架战机中,有26架都是由该公司组装或大修。2009年坠毁的苏-30MKI及2012年11月28日坠毁的米格-21战斗机也都是由这个公司组装。

因此,HAL也有个绰号,叫做"飞行棺材制造商",有"修一架坠一架"的"传奇"记录。

另外,印度空军的升级换代压力,也让“光辉”被迫赶鸭子上架。

光辉战机虽然从1983年就开始立项,但至今没完全成熟。航电系统频繁故障、发动机存在涡轮叶片缺陷、机体设计反复修改导致超重。

但更大的问题在于,印度空军大量老旧战机已经到了服役极限。今年要退役最后36架米格21,未来还有几百架战机等着退役,印度军方急需新机型填补空缺。

而如果不退役,恐怕掉的飞机会更多。

在这种迫切需求下,“光辉”哪怕还存在诸多技术缺陷,也只能仓促服役、仓促参展,毕竟军方已经等不起了。

可问题是,一个半成品上战场,就是拿生命在赌。

印度总想一口吃成胖子,既想标榜“国产自主”,又不愿沉下心来攻克核心技术,反而靠拼凑外国零件走捷径。

这次事故,就直接戳破了印度多年的自我良好幻觉。

印度一直想告诉中国和美国,我们跟你们一样,也能造先进战机。

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光辉战机的两次坠毁,本质是印度军工“野心大于实力”的必然结果。

毕竟,靠纸袋接不住漏掉的自豪感,靠赢学掩盖不了真相。

什么时候能把面子放下,把基础打牢,光辉或许才真的能迎来一点“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