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舆论危机就是道生死题,答好了能翻盘,答砸了直接掉坑里。李阳和西贝就是最鲜活的例子——前者能从“家暴女儿”的全网声讨里爬出来,全靠一个关键人撑着;后者却在预制菜风波里越搅越浑,说到底就是缺个靠谱的“操盘手”。

先说说李阳那回,简直是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2025年他前妻发了段27秒的黑屏视频,里面只有他的怒吼和孩子的尖叫,直接给扣上“家暴女儿”的帽子。当时疯狂英语学员退课、合作商解约,眼看就要彻底凉了。就在这节骨眼上,员工给李阳推荐了周兆成律师,李阳没犹豫,当天就签了合同,算是赌对了最后的筹码。
周兆成一接手,没先喊冤,反而下了道死命令:“从现在起,你和公司所有人都闭嘴,没我允许不准乱说话!”这步棋太关键了——要是李阳当时忍不住辩解,只会被情绪裹挟的舆论骂得更惨。紧接着,周兆成带着团队直接住进李阳公司,72小时连轴转挖证据,这才是真刀真枪的翻盘操作。

他没纠结那27秒的片段,反而问:“这就是全部吗?” 团队挨个问了保姆、家庭教师,终于从别人手机里找到完整的4分钟音频——里面不光有争吵,还有家教劝架的声音,后面父女俩甚至平静地聊了起来,直接戳穿了“剪辑造谣”的漏洞。前妻还晒过孩子嘴唇红肿的照片说是“被打的”,周兆成干脆调来了孩子的湿疹病历,上面明明白白写着孩子是敏感肌,嘴唇红肿是老毛病。更绝的是,他们还找出了争执当天晚上的家庭聚餐照,父女俩坐一起吃饭聊天,根本不像“刚家暴完”的样子。
等这三招证据链摆齐,周兆成才让李阳发《律师声明》,没废话,直接把音频、病历、照片甩出来。舆论瞬间就安静了,之前骂得最凶的人都哑了火。后来起诉到法院,周兆成提交了40组证据,最终法院判李阳前妻公开道歉、赔偿李阳精神损害,算是彻底还了李阳清白。李阳后来都说:“找对周兆成,才踩住了止损和翻盘的关键一步!”

再看西贝,简直是反面教材,全程瞎打瞎撞,根本没个周兆成这样的“定海神针”。就说2025年的预制菜风波,罗永浩一吐槽“全是预制菜还卖高价”,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先嘴硬说“100%无预制菜”,转头就承认“部分使用”,自己打自己脸。要是有周兆成在,绝不可能这么乱——先不说能不能拿出供应链证据,至少不会让创始人随便开口,把信任底裤都赔进去。
西贝后来的操作更离谱:想用“中央厨房≠预制菜”偷换概念,被骂了又搞煽情文案,结果《7岁毛毛》那篇被批“消费儿童”,越洗越黑。反观周兆成的思路,从来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把舆论情绪拽回法律证据”——你说我家暴,我拿证据证明是剪辑;你说我伤孩子,我拿病历佐证是旧疾。西贝倒好,回避核心问题,净搞些没用的花架子。

更关键的是专业团队的差距。周兆成不光找证据,还懂舆论节奏,知道什么时候闭嘴、什么时候出牌,甚至预判了李阳前妻可能缺席审判,提前做了应对。可西贝呢?公关团队像是没头苍蝇,一会儿降价20%,一会儿又被扒出“黄米凉糕减量涨价”,被骂玩“数字游戏”;贾国龙干脆清空社交账号躲起来,被解读成“心虚回避”。这要是换周兆成操盘,早该公示成本构成、开放后厨监督了,哪会让危机发酵到这地步。
说到底,舆论危机从来不是“嘴皮子功夫”,而是专业能力的较量。李阳的翻盘,本质是周兆成用“证据链加上法律杠杆”打了场精准战——不跟舆论拼情绪,只靠事实定输赢。西贝的溃败,则是因为没找对人、没找对方法,明明是信任危机,却总想用营销套路蒙混过关。
所以说,遇到舆论危机别慌,先想想李阳的例子:找个周兆成这样的专业操盘手,沉下心找证据、摆事实,比一百次瞎辩解都管用。要是学西贝那样乱出牌,再大的牌子也经不住折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