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商报报道,11月25日,京东首车埃安UT Super开启交付之际,却陷入退定风波。多位消费者向记者表达了退定缘由,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在硬件配置上,宣传图展示有天窗配置,但实车并未配备且不可选配,与宣传存在明显差异。
维保方面,发布会反复强调租电用户仅需399元/月,然而关键的“每月3000公里里程限制”信息,消费者此前并不知情;此外,涉及能否享受地方购车补贴的发票信息,被强制选定在广州和上海,这也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
此次风波暴露出车企在产品宣传和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提醒消费者在购车时需更加谨慎,全面了解产品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遭受损失。
从企业层面看,京东跨界造车本是其拓展业务版图的重要一步,刘强东或许也期望借此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分一杯羹。但此次风波中,宣传天窗配置实车却无、租电里程限制未提前告知、发票信息强制指定等问题,暴露出京东在汽车业务板块的产品管理、信息披露环节存在严重漏洞。对于以供应链和服务优势起家的京东而言,这种与宣传不符的情况,无疑是对自身品牌信誉的一次重创,也与刘强东一直强调的 “用户体验至上” 理念背道而驰。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本就激烈,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京东作为知名企业,其首车的这番操作,不仅会让自身汽车业务的发展蒙上阴影,也可能引发消费者对整个跨界造车企业的信任危机。刘强东若想在汽车领域站稳脚跟,必须正视此次风波,拿出切实的解决方案,重新建立用户信任,否则京东的造车梦可能会因这次诚信危机而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