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未散时,石膏山的峰峦像浸在牛奶里的青螺,沿着石阶往上,忽见悬空栈道贴着百米绝壁延伸,崖壁上的摩崖石刻在雾气里若隐若现;行至半山,古刹钟声撞破山岚,回头望,整座山被云海托举,恍若仙境。”站在石膏山“天竺寺”前,32岁的户外博主林夏举起相机,“这是我爬过最有‘故事’的山——石头会说话,草木藏文脉,连风里都飘着千年的墨香。”
作为国家4A级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石石膏山以“北方山地景观百科全书”与“太岳山系文化明珠”之誉,近年悄然成为晋中旅游新地标。2024年国庆假期,景区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其中25-45岁“轻户外+深文化”复合型游客占比达60%,家庭亲子客群与银发文化游群体亦增长显著。
“石膏山的魅力,在于它把‘险、奇、秀’的自然禀赋,与‘古、红、禅’的人文积淀揉成了立体画卷。”灵石县文旅局局长周宏介绍,石膏山属太岳山脉,主峰海拔2532米,因山体多石膏矿脉得名,自唐宋起便被载入方志,更因傅山、赵树理等文人驻足题刻,以及抗战时期作为晋绥边区物资通道的历史,形成了“山水为骨、文化为魂”的独特气质。
历史脉络:从“采石场”到“文化圣山”的千年转身石膏山的“出圈”,始于一场“身份觉醒”。
早在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石膏山便因“石质细腻、易雕易刻”被开采,留下大量矿洞与摩崖石刻雏形;唐贞元年间(785-805年),僧人在山中建“天竺寺”,开启佛教文化与山水的融合;至明清,随着晋商崛起,石膏山成为晋中通往晋南的商贸要道,沿途“茶棚”“驿站”遗迹至今可寻。真正让石膏山“破圈”的,是近代以来的人文加持——傅山曾在此隐居著书,留下“石膏山高入云端,松涛万壑胜琴弹”的诗句;赵树理在《李有才板话》中以石膏山为原型描写乡土风情;抗战时期,八路军在此建立秘密交通站,护送大批干部与物资,“山缝里的红色记忆”就此沉淀。
“最动人的,是自然与人文的‘共生感’。”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晋林考察石膏山后感慨,“你看那悬空栈道旁的‘孝文碑’,记录着北魏孝文帝南巡至此的往事;山腰的‘罗汉洞’,既藏有明代彩塑罗汉,洞外又刻着抗战时期的‘还我河山’标语——一座山,装下了从北朝到现代的文明切片。”
石膏山位于晋中市灵石县南关镇,距太原150公里、平遥古城80公里,适合与王家大院、平遥古城组成“晋商文化+山水休闲”线路。
交通与入山公共交通:
太原方向:太原南站乘高铁至介休东站(25分钟,票价34元),转乘景区直通车(介休汽车站发车,每小时1班,车程1小时,票价20元);
平遥方向:平遥古城乘108路公交至灵石县城(40分钟,票价5元),转乘灵石至石膏山旅游专线(30分钟,票价10元)。
自驾提示:
太原出发走二广高速→祁临高速→京昆高速(灵石出口下),沿指示牌行驶20分钟即达;景区停车场收费15元/天(新能源车位免费)。
门票与开放时间:
全价票80元(含景区交通车);学生、60岁以上老人半价;1.2米以下儿童免票。需在“灵石石膏山”公众号预约(每日限流1.2万人);开放时间8:00-18:00(17:00停止入场,冬季16:30停止)。
导览服务:从“看山”到“懂山”基础导览:免费领取《石膏山文化地图》(标注摩崖石刻、古建、红色遗址位置);关注公众号可听“语音导览”(覆盖自然景观、历史典故)。
深度体验:
文化研学营:每周六开设“石膏山摩崖石刻拓印课”(费用120元/人,跟省级非遗传承人学习传拓技艺);
红色徒步:每月第一个周日组织“抗战交通线徒步”(全程8公里,讲解员带队,重温秘密交通站历史)。
推荐时长:4-5小时
路线:山门→石膏山索道(可选)→龙吟谷→悬空栈道→天竺寺→花石岩瀑布。
亮点:
悬空栈道:悬崖上的“勇气试炼”:全长1.2公里的栈道沿垂直高度80米的绝壁而建,部分路段仅容半脚,脚下是深谷,眼前是云海翻涌。栈道旁刻有“危乎高哉”“天地有大美”等历代题刻,“每一步都在和古人共享同一片风景。”户外爱好者陈先生说。
花石岩瀑布:四季皆景的“山涧精灵”:落差60米的瀑布,夏季如白练垂空(水量最大时可达10米宽),冬季凝成冰瀑,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周边森林覆盖率95%,负氧离子浓度超8000个/cm³,是天然氧吧。
2. 文化寻根线:在石头与古刹里触摸文明脉络推荐时长:3-4小时
路线:天竺寺→摩崖石刻群→罗汉洞→赵树理文学馆(山脚下)。
亮点:
天竺寺:藏在深山的“禅意博物馆”:始建于唐,现存大雄宝殿为明代重建,殿内三尊贴金彩塑(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衣纹流畅,背后“海岛观音”壁画融合了晋派工笔与藏传唐卡元素。寺后“傅山读书洞”石壁上,仍可见先生手书的“静以修身”四字。
摩崖石刻:石头上的“千年日记”:沿龙吟谷分布着自北齐至民国的30余处题刻,最珍贵的是北齐“造像记”(记录僧人募资开凿石窟的过程),以及清代学者祁寯藻的“石膏山记”长卷拓片,“这些题刻是研究古代宗教、书法、民俗的‘活档案’。”考古爱好者王女士边拓印边说。
3. 亲子休闲线:在自然课堂里撒欢成长推荐时长:2-3小时
路线:山门→萌宠乐园→森林步道→石膏山地质博物馆→山顶观景台。
亮点:
萌宠乐园:太岳山系的“动物邻居”:饲养着太行猕猴、环颈雉、狍子等本土动物,孩子可近距离观察投喂(需遵守园区规定);
地质博物馆:石头里的“地球密码”:通过矿石标本、VR技术展示石膏山亿万年地质演变,特别设置“石膏结晶实验”互动区,小朋友能亲手制作石膏小摆件;
山顶观景台:云海日落的“治愈时刻”:下午4点后登顶,常见“佛光”“云海”奇观,日落时分,整座山被染成金色,家长可带孩子用画笔记录此刻。
“石膏山的价值,在于它的‘包容性’。”周宏指出,这里既有北齐摩崖的雄浑、明代彩塑的精巧,也有抗战标语的热血、傅山诗文的雅致;既能满足登山爱好者的挑战欲,也能让文化游客“一步一学”。“它不是单一的‘自然景区’或‘文化景点’,而是一本立体的‘太岳文化书’,等待游客一页页翻读。”
温馨提示:做有敬畏的“山水文化共护者”最佳游览时间:春秋季(4-5月山桃花、连翘花漫山,9-10月红叶层林尽染);夏季避暑(平均气温22℃),冬季可赏雪凇(需备防滑链)。
穿搭建议:登山穿防滑运动鞋(部分路段湿滑);夏季备防晒帽、驱蚊液;冬季穿羽绒服、防滑靴。
文物保护:禁止触摸摩崖石刻(表面风化易损);禁止在古建内吸烟(防火重点区域)。
延伸体验:下山后可参观王家大院(距石膏山30分钟车程),对比“大院文化”与“山水文化”的异同;品尝“灵石面羊”“骨累”“炒莜面”等非遗美食。
游客说:“这里的风里,都是故事的味道”
“带娃来之前,以为只是爬山,结果被‘文化线’圈粉了!”太原宝妈李女士指着孩子的手工作品,“他在地质博物馆做了石膏晶体,又在摩崖石刻区听了傅山的故事,回家后主动查资料写游记——这趟值了!”
结语
石膏山不高,高不过太岳主峰;石膏山不险,险不过华山千尺幢。但它用亿万年的地质运动雕琢出奇峰怪石,用千年时光沉淀下摩崖诗刻,用热血与信仰书写了红色记忆,用山花与飞瀑滋养着每一个来访者。
当你踩着前人的脚印走过悬空栈道,当你拓印下一方北齐题刻,当你和孩子一起制作石膏晶体——你会懂得,所谓“旅游”,从不是简单的“打卡”,而是与自然对话、与历史握手、与文化共鸣的过程。
下一次来灵石,别只逛王家大院。来石膏山吧,爬一次险峰,读一方石刻,听一段故事,你会看见,一座山如何用千年光阴,把自己活成了一部立体的文明长卷。
(注:悬空栈道部分路段限流,需听从工作人员指引;摩崖石刻拓印体验需提前1天在公众号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