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纯属虚构,戏说三国,博大家一乐)
那场战役开始前,诸葛亮几乎是个神话。
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
他的名字在乱世中闪闪发光,连对手都不自觉地仰视。
而司马懿,这个老谋深算的将领,多次败在诸葛亮设计的战场上,甚至被女装羞辱也不敢轻易出战,他太清楚自己面对的是个多么可怕的对手。
然后,街亭到了。
守街亭的马谡,本质上就是个普通人。
他不是天才,没有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也没有司马懿的老辣狠厉。

他读过兵书,有点理想,渴望证明自己,就像我们身边那些努力却难免犯错的同事。
在诸葛亮的全盘计划中,街亭只是其中一环,交给马谡这样的普通人看守,理论上足够了。
但马谡搞砸了。
他固执地驻兵山上,不听副将王平劝阻,结果被张郃切断水源,不战自乱。
街亭失守,诸葛亮精心布置的北伐棋局瞬间崩盘,只得挥泪斩马谡,黯然退兵。
表面看,这是个普通人打败诸葛亮的故事。
但往深处想,马谡何尝不是诸葛亮自己选择的产物?
诸葛亮太强了,强到以为普通人只要按照他的部署就能完成任务。
他忘了普通人会有自己的判断,哪怕是错误判断,会有虚荣心,会想证明自己。
这种“人性的不可控”,恰恰是再精妙的计策也难以完全掌控的变量。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场由普通人引发的失败,最大的受益者却是司马懿。
当诸葛亮被迫退兵,司马懿不费一兵一卒就化解了危机。
他依然打不过诸葛亮,但他的对手却被一个普通人绊倒了。
这像极了历史开的一个玩笑,有时候,决定胜负的不是最强者之间的对决,而是那些被忽视的小人物无意中拨动的命运指针。
司马懿或许会在营帐里轻笑。

他苦苦支撑多年,用尽手段也只能勉强抵挡诸葛亮的攻势。
如今,一个无名的将领却做到了他做不到的事。
这成全了他的战功,更成全了他的名声,毕竟,输给诸葛亮不丢人,而赢了就是大功一件。
回头看,街亭像一面镜子。
照出了诸葛亮的局限,他可以算计天下,却算不尽人心。
也照出了司马懿的幸运,有时候,坚持活着等对手犯错,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习惯于关注英雄的对决,却忽略了那些在英雄阴影下的普通人。
他们可能犯蠢,可能坏事,可能一不小心就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正是这些普通人的存在,让历史变得不可预测,也让那些看似无敌的英雄,显露出凡人的底色。
诸葛亮还是那个诸葛亮,智谋超群,算无遗策。
但在街亭之后,他或许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再完美的计划,也要经过普通人的手来实现。
而普通人,有着自己的思想和选择,这才是世界上最难计算的变量。
司马懿依然打不过诸葛亮,但他等到了自己的机会。

不是因为他更强,而是因为他等得够久,久到足以让那些被忽视的普通人,替他完成了他做不到的事。
这大概就是历史最公平也最讽刺的地方,在英雄书写的历史里,总有小人物不经意间写下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