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东方朔自夸「勇若孟贲」,狂得汉武帝竟赏识?

西汉建元元年,刚登基没几年的汉武帝正憋着一股劲想干大事,到处贴告示招贤才。这天宫里突然来了俩小吏,抬着一捆沉甸甸的竹简,

西汉建元元年,刚登基没几年的汉武帝正憋着一股劲想干大事,到处贴告示招贤才。这天宫里突然来了俩小吏,抬着一捆沉甸甸的竹简,累得满头大汗 —— 这是个叫东方朔的齐国人递的上书,据说写了足足三千片竹简,得俩人抬着才挪得动。

汉武帝本来每天要批一堆奏折,可瞧见这阵仗也好奇了,就跟身边人说:“搬过来,朕瞅瞅这人到底写了啥。” 结果这一读就没停下,每天抽俩时辰读,愣是读了俩月才读完。读到一半的时候,汉武帝还忍不住拍着竹简笑:“这人也太敢吹了!居然说自己‘勇若孟贲’,那可是战国时候能空手打虎的狠人,他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1. 东方朔的 “狂言”,真不是瞎吹?

咱们先搞清楚,东方朔说的 “勇若孟贲” 到底是啥概念。孟贲是战国时期出了名的勇士,《史记》里提过,这人力气大到能把两头牛拉开,跟人打架的时候,没人敢靠近他。东方朔敢拿自己跟孟贲比,可不是光说嘴,他在书里把自己夸得明明白白:“臣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 意思就是,我身高一米九(汉代一尺约 23 厘米,九尺三寸就是 213 厘米),眼睛亮得像珠子,牙齿齐得像贝壳,勇气动不动孟贲,跑得快赶得上庆忌(春秋时有名的短跑高手),清廉赛过鲍叔牙,守信不输尾生。

这话传到大臣耳朵里,有人就跟汉武帝告状:“这个东方朔太狂妄了,分明是哗众取宠,陛下别被他骗了!” 汉武帝也好奇,就把东方朔叫到跟前问:“你说自己勇若孟贲,要是真遇到危险,你能像孟贲那样冲上去吗?”

东方朔一点不慌,反而笑着说:“陛下,臣要是光说自己老实本分,您每天看那么多上书,哪能注意到我呀?再说了,臣说的‘勇’,不是跟人打架的勇,是敢跟陛下说真话的勇。那些大臣都怕您生气,好多话藏着掖着,可臣不怕,只要是对国家好的事,臣再难也敢说。”

这话可不是吹牛,后来有回汉武帝想把长安南边的大片土地圈起来,修个上林苑当猎场,大臣们都觉得皇帝高兴就好,没人敢反对。就东方朔站出来说:“陛下,那片地是老百姓种庄稼的好地方,您把它圈了,老百姓没地种,就得挨饿,这跟商纣王修鹿台、楚灵王修章华台有啥区别?” 汉武帝虽然没听他的,没停修上林苑,但也知道他说的是实话,还赏了他一百斤黄金,给了他个更大的官。

2. 汉武帝为啥偏吃 “狂” 这一套?

有人可能会纳闷,汉武帝是出了名的强势皇帝,手下有董仲舒、公孙弘这些正经的大儒,还有卫青、霍去病这样的猛将,为啥会赏识东方朔这种 “狂徒”?

其实这里面有汉武帝的小心思。当时汉武帝刚掌权,朝堂上还有不少老臣是窦太后留下的,这些人思想保守,老跟汉武帝对着干。汉武帝想搞改革、想拓疆土,需要的是敢突破规矩、能跟他玩到一块儿的人,而不是只会说 “陛下圣明” 的老古板。

东方朔正好踩中了这个点。他不像别的儒生那样,说话一套一套的,动不动就引经据典,听得人犯困。他说话特逗,还爱用开玩笑的方式讲道理。比如有回汉武帝跟大臣们喝酒,问大家:“你们说,朕像古代哪个皇帝啊?” 大臣们都赶紧拍马,说像尧舜禹汤,只有东方朔说:“陛下要是能把那些没用的宫苑拆了,把地还给老百姓,那就比尧舜还强;要是还像现在这样浪费,那就跟秦始皇差不多。”

这话要是别人说,汉武帝早生气了,可东方朔说的时候,语气特轻松,还带着点调侃,汉武帝居然没发火,反而笑着说:“你这张嘴啊,真是不饶人。” 其实汉武帝心里清楚,东方朔是真心为他好,而且这种 “狂” 劲儿,能帮他打破朝堂上的沉闷气氛,还能让他听到些真话。

还有个小故事,《西京杂记》里记的,说有回宫里来了只奇怪的鸟,没人认识,汉武帝就叫东方朔来。东方朔看了看说:“这鸟叫‘毕方’,是神鸟,它一出现,就意味着宫里要失火,陛下得赶紧让人检查防火。” 汉武帝半信半疑,结果没过几天,宫里真的着了小火,还好发现得早,灭得快。从那以后,汉武帝更觉得东方朔不只是会说大话,还有真本事,对他也更信任了。

3. 别只看到 “狂”,东方朔的智慧才真厉害

好多人提起东方朔,都觉得他是个 “弄臣”,只会跟汉武帝插科打诨,其实不是这样。他的 “狂” 只是表象,背后藏着大智慧 —— 他知道怎么在汉武帝这样的强势皇帝面前,既展现自己,又不惹祸。

《史记・滑稽列传》里说,东方朔经常 “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意思就是他会看汉武帝的脸色,在合适的时候说真话。比如汉武帝晚年想长生不老,到处找方士炼丹,大臣们劝了好几次都没用。东方朔就没直接说 “炼丹是假的”,而是说:“陛下,臣听说神仙都是住在山里的,要是您天天待在宫里,不亲近自然,神仙也不会来见您啊。不如您先把宫里的方士都赶走,好好治理国家,说不定神仙就自己来了。” 汉武帝听了,虽然没完全放弃炼丹,但也收敛了不少。

而且东方朔特别懂 “分寸”,他再狂,也不会触碰汉武帝的底线。有回他喝醉了酒,在宫里小步跑,还不小心撞到了侍卫,侍卫告到汉武帝那儿,说他 “大不敬”。汉武帝却笑着说:“他就是喝多了,没啥大不了的。” 要是换了别人,早就被治罪了,可东方朔因为平时跟汉武帝相处得像朋友,又从不说越界的话,所以汉武帝才会包容他。

放到现在看,东方朔的 “狂” 其实是种 “差异化竞争”

咱们现在职场里,好多人都怕 “太出挑”,总想着 “枪打出头鸟”,所以干活的时候小心翼翼,生怕出错,结果干了好几年,领导都记不住自己的名字。可东方朔早就明白,在一堆 “乖宝宝” 里,偶尔 “狂” 一点,反而能让人记住。

但关键是,东方朔的 “狂” 不是没底气的瞎狂,他敢说自己 “勇若孟贲”,是因为他真的有敢说真话的勇气;他敢在汉武帝面前开玩笑,是因为他真的懂汉武帝的心思,还能提出有用的建议。要是光有 “狂”,没有真本事,那就是 “作死” 了。

就像现在有些人找工作,简历上写得天花乱坠,面试的时候吹得神乎其神,可真让他干活,啥也不会,这种 “狂” 只会让人反感。但要是像东方朔那样,先靠 “狂” 吸引注意,再用真本事证明自己,反而能走得更远。

你想想,要是你在汉武帝那时候,面对满朝规规矩矩、不敢多说一句话的大臣,你敢不敢像东方朔这样,直接跟皇帝说 “我勇得像孟贲”?或者你觉得,东方朔的这种 “狂”,到底是聪明的选择,还是太冒险了?要是你在职场里,遇到跟汉武帝一样喜欢有个性人才的领导,你会怎么展现自己呢?评论区跟大伙儿聊聊呗!要是觉得东方朔这人事儿挺有意思,也可以关注下,以后还能跟你唠唠古代那些 “不走寻常路” 的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