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晚,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再次爆发战斗,阿富汗塔利班组织与巴基斯坦正规部队发生激烈交火。
据喀布尔自2010年开始播出的Tolo News频道报道,在阿富汗的库纳尔、南格哈尔和赫尔曼德省,塔利班部队从多个方向袭击了巴基斯坦边境军事据点。
在进攻型攻击的压力下,巴基斯坦军队在一些地点被迫撤退。网络流传的视频显示,塔利班在夜间对巴基斯坦阵地进行了火力打击。
01 战况实况:边境冲突的两种叙事
战争迷雾中,双方对战况的描述截然不同。
巴基斯坦军方称,在10月11日至12日的夜间冲突中,有23名巴基斯坦士兵阵亡,超过200名塔利班成员及其附属恐怖分子被消灭。
而阿富汗塔利班当局则宣称他们夺取了25个巴方哨所,击毙58名巴基斯坦士兵。
巴基斯坦方面宣布已占领19个阿富汗边境哨所和“恐怖分子藏身处”,以回应阿富汗部队在边境地区的“无端攻击”。
阿富汗国防部发言人埃纳亚图拉·赫瓦拉兹米则表示,此次行动是对巴基斯坦“侵犯领空”的回应,并警告“如果对方再次侵犯我国领空,阿富汗武装部队已准备好保卫领空并将予以强力反击”。
02 历史根源:杜兰德线与兄弟组织
巴基斯坦与塔利班的矛盾根植于历史、宗教和民族特性中。
核心问题是一条一个多世纪前划定的“杜兰德线”。这条由英国人划定的边界从未被阿富汗历届政府真正承认。
塔利班上台后,在边界问题上的立场甚至比前政府更为强硬。
双方都存在塔利班分支——阿富汗塔利班和巴基斯坦塔利班。两者均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巴基斯坦北部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宗教学校学生中,其中大部分是普什图人。
这些普什图人对于复兴一个“大普什图斯坦”并不反对——这个地区在1893年被杜兰德线分割给了阿富汗和英属印度。
巴基斯坦塔利班(TTP)的构架与阿富汗塔利班各自独立运作,但彼此保持联系并互相帮助。
当巴基斯坦军队对当地塔利班进行严厉打击时,这些人便越过山区逃往阿富汗,在他们阿富汗“兄弟”那里恢复实力。
03 近期导火索:空袭与报复的循环
表面看,这是一场“报复与反报复”的循环。
10月9日晚,全球媒体报道称,巴基斯坦空军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消灭了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TTP)的领袖诺尔·瓦利·马哈苏德。
在Abdul Haq广场区域,一辆Land Cruiser汽车遭袭击后起火,空中还有无人机盘旋。
不过,该组织支持者发布了一段据称是马哈苏德声音的音频,他在其中驳斥了这些报道,称其为宣传。
阿富汗塔利班发言人扎比乌拉·穆贾希德证实了喀布尔爆炸事件,但没有提供其性质或原因的细节。
巴基斯坦现在面临的风险是,除了境内巴基斯坦塔利班的攻击、克什米尔的紧张局势以及与印度偶尔爆发的冲突外,还可能在与阿富汗塔利班的边境上开启另一条战线。
04 区域棋局:各方利益与战略考量
这场冲突背后是大国在阿富汗的地缘战略博弈。
中国对局势升级感到不满,因为中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都有大量利益。中国人希望尽快结束这种妨碍他们在中亚和南亚进行经济扩张计划的继续加剧。
印度完全可能同时支持两支塔利班分支,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自2021年塔利班重新掌权以来,印度已谨慎地重新开启了与塔利班的沟通渠道。
最近,阿富汗外长在印度访问期间,印度宣布将其在喀布尔的外交机构升级为大使馆。
美国也对区域混乱感兴趣,因为这会损害中国并提高从阿富汗塔利班手中获得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的机会。
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警告称,如果阿富汗不将巴格拉姆基地归还给美国,“将会发生坏事”。
而阿富汗外长穆塔基在德里明确表示:“阿富汗不会将巴格拉姆基地交给任何外国力量”。
05 未来走向:冲突的可能发展路径
塔利班和巴基斯坦都没有能力进行长期高强度冲突,因此积极对抗应会迅速结束,转入“低强度阶段”。
巴基斯坦总统阿西夫·阿里·扎尔达里和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均已表示,在巴基斯坦主权问题上“不会有任何妥协”。
解铃还须系铃人。打破“行动-报复”恶性循环的唯一出路,是重启高层级的、坦诚的直接对话。
国际社会,尤其是能够对双方施加影响力的关键国家,不应袖手旁观,而应积极斡旋,防止局势进一步升级为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巴阿边境的硝烟终将散去,但杜兰德线象征的历史恩怨仍会继续。真正的赢家或许不是任何交战方,而是那些能够从地区不稳定中获益的外部势力。
当炮火沉寂后,留给两国平民的,只有又一组冰冷的伤亡统计和更深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