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经常在外奔波的数码博主,笔记本对我来说不仅是写稿的工具,更是剪片、修图、开会、应急处理工作的“生产力引擎”。过去用过不少轻薄本,但总感觉要么性能不足,要么续航焦虑,要么屏幕不够舒适。但这次用了Hi MateBook D 16整整一周,它确实给了我不少惊喜,让我重新认识了什么叫真正的高效办公搭子。

大屏护眼,长时间办公也能轻松顶住
第一次开机时,我就被Hi MateBook D 16的16英寸、16:10比例大屏震撼了。相比常规14寸小本,视觉上的开阔感不是一点半点。

像我这种经常一边对着素材库一边剪片的人来说,能在一块大屏上同时开着PR剪辑、Word文档、浏览器查资料,效率直接翻倍。
让我更满意的是它的护眼体验。连续编辑视频素材、修图四五个小时,居然没有出现之前常有的眼睛干涩问题。

之所以眼睛如此舒服,是因为Hi MateBook D 16有德国莱茵TÜV硬件级低蓝光认证,还支持DC调光无频闪,屏幕表面还是雾面防眩光设计,这就让人很安心,可以彻底告别护眼膜了。
多屏协同,碎片化信息处理更丝滑
说实话,最开始我对多屏协同功能的了解不多,直到真正用起来,才知道什么叫爽。只需要在PC控制中心的超级终端界面轻轻一拉,手机就跟Hi MateBook D 16连上了。连接成功后,手机界面直接出现在电脑桌面上,我可以同时打开三个手机应用窗口——微信回消息、图库选素材、记事本记灵感,全都在电脑上搞定,不用频繁低头切换设备。
最惊喜的是,文件拖拽极其丝滑。比如我在手机上拍的现场照片,只需拖一下,秒进电脑PPT里,连数据线都省了。以前一到会议要素材,在手机上翻找、传输,在电脑上排版,急得满头大汗,现在直接一气呵成。

强劲性能,重度任务也不慌
性能方面,Hi MateBook D 16搭载的是全新英特尔®酷睿™5处理器,带Intel® Graphics显卡,跑起多任务来特别稳。

我专门做了个极限测试——同时开着20+网页,后台挂着Photoshop修图,PR剪辑小视频,还在同步操作Office文档。一圈操作下来,居然几乎没有卡顿感,应用切换流畅,加载也很快。
而且只要按一下Fn+P组合键,切到高能模式,处理4K剪辑或者大量表格汇总时,性能释放直接拉满。

最让我欣慰的是散热表现。连续剪了两个小时小片子,机身只是微微发热,风扇声也很克制,几乎听不到什么噪音。对于需要安静环境剪片的人来说,这体验真的难得!
长续航+快充,移动办公无压力
作为经常带着电脑满世界跑的人,电池续航真的太重要了。Hi MateBook D 16配了70Wh大电池,我实测正常办公使用(文档、网页、剪片+轻度会议)可以撑上大半天没问题。一次从早上9点用到傍晚5点,期间偶尔休息,但没充电,依然还有电量剩余,基本告别了“到处找充电口”的焦虑。
更妙的是,支持65W超级快充,短时间回血超快。比如在机场休息区时,可以用等待的时间快速将电量充满,哪怕是突发任务也能轻松应对。

超稳Wi-Fi,复杂环境下依然在线
网络连接体验也是我非常在意的一环。Hi MateBook D 16有超材料天线带来的超稳Wi-Fi体验,我实测在复杂办公楼、咖啡馆里用Wi-Fi,连大文件传输、在线视频开会都稳得一批。
有一次我在商场某个偏远角落传素材,其他人手机信号断断续续,我的笔记本直接顺畅传完,这种体验,真的是救命啊!
智慧体验,让办公更高效聪明
除了硬件扎实,Hi MateBook D 16在智慧办公体验上也没少下功夫。比如开视频会议时,开启AI慧眼功能,画面能自动追踪、背景虚化,哪怕我边说话边走动,镜头总能稳稳对准我,让远程沟通也显得特别专业。
另外,它内置的智慧语音输入也让我感受到了效率爆表。一边讲话,一边实时出文字,准确率非常高,偶尔小改就能直接生成文案,写稿、记笔记轻松又快速。
当然,Hi MateBook D 16预装了正版Windows 11家庭版和价值748元的Office家庭版,这点也很加分,让我可以开箱即用,省去一堆激活流程,体验很顺手。

总结:
综合这一周的真实体验,Hi MateBook D 16几乎在每个关键点上都满足了我对高效办公本的期待:护眼大屏,沉浸又舒适;多屏协同,提升操作效率;强悍性能,轻松应对高负载;长续航+快充,移动办公无忧;稳定Wi-Fi,复杂环境也稳如老狗;智慧加持,远程办公专业又高效。
如果你跟我一样,既要笔记本性能强悍,又要随时办公,还希望够聪明懂你,那么,Hi MateBook D 16绝对值得列进你的下一台笔记本清单!

另外,Hi MateBook D系列还有一款更轻便的选择——Hi MateBook D 14,它同样配备护眼屏,重量仅1.39kg,厚度只有15.9mm,真正做到了轻巧便携。如果你主要在咖啡馆、地铁、高铁等灵活办公场景用笔记本,又希望兼顾流畅体验,Hi MateBook D 14也可以考虑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