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偶然在一个商场的展位上,看到了以前公司的领导。那一刻,我整个人都愣住了。他穿着一件略显皱巴的衬衫,脸上写满疲惫,正小心翼翼地给路人递传单、介绍产品。那一瞬间,我差点没认出他来。他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崇拜的人之一,做事干练、眼光独到、情商高,在那家公司里几乎是所有年轻人的榜样。那时候的他,总是站在会议室最前方,谈战略、讲趋势,底气十足,光芒四射。没人会想到,这样一个人,会有沦落到靠提成养家的那一天。
后来我听说,他那年也没能逃过行业寒冬的冲击。公司裁员、降薪、重组,一波接一波。刚开始降薪的时候,幅度是30%。很多人选择离开,但他没走。他说:“大环境不好,哪儿都差不多,能留下就留下吧。”那时候的他,还在坚持、还在咬牙。可没想到,公司为了“减员增效”,开始用各种隐性手段逼人走:不给资源、削掉部门、任务加倍、绩效打低。以前的领导,慢慢变成了没人理会的边缘人。有人说,他从经理变成了业务员,每天跑市场、拜访客户,像个被世界遗忘的人。
那天我看着他,心里特别难受。我们寒暄了几句,他笑着说:“哎,这年头,能活下来就不错了。”那笑里没有轻松,只有无奈。他以前开会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市场不会亏待努力的人”,可如今,他自己成了市场淘汰的那部分人。
其实,我特别理解他。这个社会,不是努力就能活得好的时代了。尤其是中年人,房贷、孩子、父母,全压在肩上。就算被削职降薪,也不敢辞职;就算被逼得抬不起头,也得装作坚强。因为一旦失业,房贷断供、学费没着、生活就会一地鸡毛。他曾经跟我喝茶时说过一句话:“年轻时买房,是为了给家人安全感。可现在,每个月的还贷,都让我睡不安稳。”那时候我还没深刻体会,现在我懂了。
在这个时代,有多少人被房子绑住了。月供一万多,利率高得吓人,工资却一降再降。稍微一有变动,就可能崩盘。房子本该是家,却成了枷锁,是一根无形的绳子,把人绑在岗位上、困在焦虑里。你想喘口气,但房贷不会给你时间。
我见过太多像他这样的人。昨天还是公司骨干,今天成了“可替代的人”;昨天还意气风发,今天只能小心翼翼地讨生活。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时代的浪潮太冷漠了。你辛苦十年积累的一切,可能一场调整就全没了。
那天他请我喝了一杯咖啡,说自己现在做业务,一个月跑几十个客户,收入不稳定,但“至少能糊口”。我问他还好吗?他沉默了几秒,说:“还能活着,算不错了。”他苦笑着说:“年轻时拼命往上爬,以为有了房、有了职位就有安全感。现在才发现,这些东西,都是最脆弱的。”
回家的路上,我越想越心酸。原来不只是年轻人难,中年人更难。年轻人还可以“重新开始”,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一旦跌下去,就没有退路。你看他递传单、谈客户、忍受拒绝——不是他不自尊,而是生活让人没得选。房贷不会因为你尊严难堪就宽限,孩子也不会因为你累就少吃一顿饭。
我们都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挣扎着活着。行业的寒冬、裁员的浪潮、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让人喘不过气。那些曾经意气风发、带着梦想的人,如今也变得谨慎、卑微,只求能活下去。
我永远记得他以前在年会上说的一句话:“人生最怕的不是跌倒,而是跌倒后没人扶。”而如今,他自己就成了那个跌倒的人。只是这次,没有人能再扶他。
有时候我真的在想——为什么一个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最后却成了被时代抛弃的人?为什么我们努力工作、认真生活,却还是逃不过被“优化”“降薪”“取代”的命运?也许,这就是现实吧。
如今的他,依旧每天早出晚归,为那点提成奔波;而我,也在为房贷、孩子和生活继续拼命。这个时代里,没有谁是容易的。我们都在同一片风雨下,卑微地活着,努力地,不让自己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