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两个百亿落地,惠科为何在LED直显上开启“豪赌”模式

近日,全球液晶面板巨头惠科在LED直显领域的布局再次加速:继10月9日总投资100亿元的惠科绵阳LED直显工厂投产之后,

近日,全球液晶面板巨头惠科在LED直显领域的布局再次加速:继10月9日总投资100亿元的惠科绵阳LED直显工厂投产之后,10月13日总投资100亿元的惠科南充市全色系MLED显示芯片项目正式开工。结合今年2月5日,总投资90亿元的惠科Mini-LED背光/直显模组及整机项目在浏阳市开工——惠科正向着MLED全色系、芯片到整机全链条、拥有巨大自主产能规模的LED直显巨头持续迈进!

解决大型化显示持续增长问题,惠科押注LED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5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国内彩电市场销量不佳。2025年十一促销期(25W39-25W40:9月22日-10月5日),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为115万台,同比下降21.8%,较2023年同期下降8.2%。

其中,主流尺寸如65英寸、75英寸、86英寸等均出现同比销量下滑。75英寸更是首次出现同比销量下滑。75英寸产品销量份额较2024年下降2.3%,不过其较2023年同期仍实现3.2个百分点的份额增长。而98/100英寸产品则在多重不利市场条件下,持续实现逆势增长。

此外,MiniLED产品在2025年黄金周期间,线上销量份额为31.8%、线下销量份额为36.9%,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9和5.8个百分点——液晶显示行业含“MLED”量持续上升。

然而,液晶显示的大尺寸化在百寸时代已进入“末期”。液晶或OLED等平板显示技术受限于平板玻璃基板切割尺寸制约,同时大平板显示品类运输安装也面临体积巨大的难题。对此,业内普遍认同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平板显示转用柔性基板,实现卷对卷印刷制造,从而解决更大尺寸化和运输体积问题。但目前平板显示的光刻、溅射、蚀刻、蒸镀等工艺难以向卷对卷印刷制造过渡,卷对卷全印刷大尺寸平板显示更多仍处于设想阶段。

另一方案是MLED直显技术,其采用小模组大拼接方式,能更彻底地解决超大显示尺寸产品的生产、运输和安装难题。LED直显行业已有四十多年的大规模市场实践,历经多轮技术迭代,且仍在快速升级中,具备历史验证的路线可靠性和未来技术持续创新的潜力。

行业研究认为,尽管家庭对大尺寸显示的需求在百英寸时代因观看距离和楼层高度限制可能暂告一段落,但随着数智社会建设推进,公共显示和商用显示对大尺寸的需求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未来,100-250英寸产品的全球需求预计将从目前每年数百万台上升至数千万台,成为全球显示产业巨头的必争市场。这正是惠科押注MLED的“技术与需求”逻辑所在。

MLED是惠科向上突破,成为行业技术领袖的关键竞争点

在全球显示产业竞争中,惠科是一家特殊的企业:尽管成立于2001年,但其首条液晶面板线直到2017年才投产。目前,惠科拥有4条G8.6高世代产线、6座智能显示终端生产基地、5个显示模组生产基地和4座显示终端配件生产工厂。这些项目主要在过去十年内投资建设,与液晶显示全球市场已有二十多年发展历史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平板显示的后起之秀,惠科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在中高端产品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二是在竞争对手主攻OLED时仍需补足LCD产能和高端技术短板。因此,尽管惠科在显示面板行业具备一线品牌的体量,但在技术品类布局上仍处于二线,尤其在OLED产线布局上错失了“时间窗口”。

“液晶和OLED时代,起步时间晚是惠科最大的劣势。但在MLED时代,惠科并不晚于任何对手。”分析认为,惠科与其追随竞争者的OLED项目,不如抢先布局MLED新技术,这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超车的战略选择。MLED技术不仅是未来大尺寸显示的重要选项,也是微型硅基显示、小尺寸可穿戴设备、中小尺寸高性能显示的潜在技术路径。液晶之后的技术路线尚未定论,OLED、MLED、QLED、钙钛矿等仍在竞争中。选择具有优势的路线布局,是“后发企业”的必然共识。

跨越OLED布局MLED,也是我国台湾地区面板企业的选择。友达、群创没有OLED技术布局,却将MLED技术作为未来战略支点进行布局。退出LCD制造的韩国企业三星也持续投入MLED产业,视其为高端显示的必备技术。全球液晶面板龙头京东方则通过并购华灿光电建立完整MLED产业链,将MLED作为未来技术进行布局开发。

总之,惠科已布局总投资近300亿元的MLED全产业链,投资额几乎相当于一条全新高世代液晶面板线。这不仅是对当前液晶显示的补充,更是对未来行业竞争格局的战略谋划:是应对更大尺寸显示需求的技术选择,是跨越OLED实现技术升级的路径,更是与竞争对手争夺下一代显示技术主导权的关键布局。

惠科加速MLED布局,或引发行业格局质变

惠科在绵阳、南充、长沙浏阳的三大MLED项目规模宏大,贯穿LED直显产业链上下游,已成为头部LED企业“规模竞争”的标杆模式,或将引发行业格局质变。

一方面,传统LED行业高度分散。据不完全统计,我国LED产业链上市公司超过百家。这与LCD面板行业全球主要企业仅个位数,前五名市占率近九成,形成鲜明对比。业内认为,惠科、友达、京东方、海信等传统平板企业通过投资与整合建立大规模MLED产业能力,标志着行业集中度将显著提升,推动LED行业从分散向集中转变。

另一方面,传统LED行业呈现明确的上中下游分工:上游芯片与晶圆、中游独立器件封装、下游终端集成与应用拓展。然而,进入LED领域的传统平板显示企业,无论是面板厂还是电视厂,均倾向于“垂直整合”。这打破了原有分工逻辑,带来新的规模优势和竞争模式。对此,传统终端品牌加强COB、MIP等封装能力建设、向上游延伸,以及上游芯片企业如三安光电推出自主封装产品向中下游布局,已成为行业共识。

此外,从未来发展看,显示面板企业拥有的TFT玻璃基板产能与MLED结合的趋势。例如,OLED面板企业维信诺通过辰显科技投资TFT-MLED显示,直接体现了传统平板显示上游资源TFT基板与LED显示的必然连接,增强了以投资密集、技术密集、产能密集为特征的传统平板企业在MLED未来发展中的话语权。

“比拼财力和整合能力,已超越技术水平,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业内专家指出,这将成为推动新一轮MLED行业竞争格局调整的核心动力。预计未来三到五年,LED行业将出现更多并购,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国内MLED核心企业数量将从三位数降至30-50家以内。这种规模化竞争将推动MLED行业更高效、更快速地发展。

根据 TrendForce 2026 LED显示屏市场展望与重点趋势分析,全球市场2025年 Mini LED显示屏市场规模将有机会成长达 25%。长期而言,在 Mini LED技术与产能稳定发展下,2024-2029年行业复合成长率为 28%。MLED技术或将是整个显示行业未来一段时间,大规模、高增量细分品类的代表。在MLED成长的关键期,投资能力将决定未来谁能成为行业的真正龙头。惠科以近300亿元投资构筑从芯片到整机的MLED全链条能力,若押注成功,有望从追赶者蜕变为引领者,在显示产业的新周期中掌握定义权。